英格蘭(英語:England),又稱作英國、英倫[3][註 1],漢語舊稱「英吉利」,為英國的構成國之一[4][5][6],位於大不列顛島東南部,蘇格蘭以南,威爾斯以東,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地區。雖然就傳統上一般可以認為其政治地位相當於一個國家,但以國際通行標準上其仍然是一級行政區。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2年3月28日) |
英格蘭 England | |
---|---|
國歌:無法定國歌 常用〈耶路撒冷〉 通用英國國歌〈天佑國王〉 | |
地位 | 英國的構成國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倫敦 |
國家語言 | 英語 |
地區語言 | 康瓦爾語 |
族群 (2011年) | |
宗教 | 英格蘭教會 |
主權國家 | 英國 |
領導人 | |
• 英國君主 | |
成立 | |
• 盎格魯-撒克遜定居不列顛 | 5–6世紀 |
• 統一 | 10世紀 |
• 英格蘭吞併威爾斯 | 1535年 |
• 與蘇格蘭合併 | 1707年5月1日 |
面積 | |
• 陸地 | 130,279平方公里[2] |
人口 | |
• 2023年普查 | 55,977,178 |
• 密度 | 407/平方公里 |
GDP(國際匯率) | 2009年估計 |
• 總計 | $2.68萬億 |
• 人均 | $50,566 |
貨幣 | 英鎊(GBP) |
時區 | UTC(GMT) |
• 夏令時 | UTC+1(BST) |
日期格式 | dd/mm/yyyy(AD) |
行駛方位 | 靠左行駛 |
電話區號 | +44 |
ISO 3166碼 | GB-ENG |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羅馬不列顛時期所建的哈德良長城為界。「England」這個名字源自Angles(盎格魯人,大遷徙時期從日德蘭半島和北德平原渡海入侵不列顛的三大日耳曼部落之一),其原名「Engla-lond」意為「盎格魯人之地」。
歷史
英格蘭是聯合王國四個主要地區中面積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地方,之所以會有這種地區上的劃分,可以追溯到5世紀時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到來。而英格蘭地區在政治上的統一則是從10世紀開始的。直到公元10世紀之前,英格蘭的歷史其實是很難和整個大不列顛的歷史分割開來的。
經濟
英格蘭作為英國經濟最強大的地區,整個18世紀都是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地區,至2018年,人均GDP已達32,857英鎊,其GDP總額更占整個英國近90%之多[7]。2018年,英格蘭地區GDP達到28,000億美元。
地理
英格蘭大部分地區地勢綿延起伏,北部多山區。主要的河流包括了泰晤士河和塞文河,其中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主要城市包括了倫敦、曼徹斯特、利物浦、紐卡斯爾和伯明罕。多佛港附近的英吉利海峽隧道將英國與海峽對岸的法國相連接。英國還有1,098個小島。
英格蘭的氣候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7 (45) |
7 (45) |
9 (48) |
12 (54) |
15 (59) |
18 (64) |
21 (70) |
21 (70) |
18 (64) |
14 (57) |
10 (50) |
7 (45) |
13 (55) |
平均低溫 °C(°F) | 1 (34) |
1 (34) |
2 (36) |
4 (39) |
6 (43) |
9 (48) |
11 (52) |
11 (52) |
9 (48) |
7 (45) |
4 (39) |
2 (36) |
6 (43)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84 (3.3) |
60 (2.4) |
67 (2.6) |
57 (2.2) |
56 (2.2) |
63 (2.5) |
54 (2.1) |
67 (2.6) |
73 (2.9) |
84 (3.3) |
84 (3.3) |
90 (3.5) |
838 (33.0) |
資料來源:英國氣象局 |
行政區劃
今日的英格蘭共有四種不同等級的行政區劃,分別是地區(Region)等級,郡(County)等級,區(District)等級與牧區(Parish)等級。每個等級的行政區劃又根據當地的地理人文特性而有不同的類別。
包括地位較特殊的大倫敦在內,英格蘭共被分為九個政府級區域(Government Office Region),各區域再下轄一或多個郡級行政區劃。雖然英格蘭的區域並不具有任何選舉分區上的用途,但卻被用以作為英格蘭在歐洲議會中的席次代表劃分方式。
英格蘭的郡級行政區共有四種:
- 名譽郡(Ceremonial county):有一個代表英國王室但沒有實權的郡尉(Lord Lieutenant)常駐,僅有地理稱呼、協調範圍內民政事務等少數功能。非都市郡和周邊單一管理區(可以多於1個)的範圍合組成一個名譽郡,都市郡的範圍直接等同一個名譽郡,其中包含倫敦市(City of London);共48個。
- 都市郡(Metropolitan county):分佈於人口密集的地方,在1985年廢除擁有郡議會,形同虛設,唯部分權限由半官方的聯合法人機構取代,共6個。
- 非都市郡(Non-metropolitan county,又Shire county):分佈於人口較稀少的地方,其中有許多是延續英格蘭地區傳統的郡名。28個非都市郡裡有27個擁有郡議會,唯一的例外是伯克郡。
- 單一管理區(Unitary authority):1990年代引入的行政單位,面積比郡小很多,地位可與郡相當,並擁有自己的議會。有趣的是,包含夕利群島的地方議會夕利群島議會在內,既不是郡級議會也不是區級議會,自成一格;共55個。
- 大倫敦:大倫敦擁有與英格蘭其他地區完全不同的行政區劃方式,在大倫敦地區底下有兩種不同的郡級行政區,分別是倫敦市(City of London)與32個倫敦自治市(London boroughs)。在行政特色上,大倫敦地區的這些郡級行政區其實可被視為是一種單一管理區的型態。
區(district)是英格蘭的第三級行政區劃單位,有時這些行政單位可能會兼具有自治市鎮(borough)、城市地位(city status)或皇家自治市鎮(royal borough)的地位。
教區(civil parish,或簡稱為parish)是英格蘭最低階的行政單位。牧區有自己的議事單位,稱為牧區議會(parish council),但假如一個教區內有投票權的公民人數不滿200人,則可能以組織較精簡的牧區會議(parish meeting)取代之。雖然牧區的劃分設立大部分都有宗教上的淵源,但今日作為行政區劃的牧區,早已與其英格蘭國教會的起源不再有關。
主要城市
-
倫敦
-
曼徹斯特
-
伯明罕
-
里茲
-
利物浦
-
南安普敦
-
新堡
-
諾丁罕
文化
所謂「英格蘭文化」「英格蘭文學」和「英國文化」「英國文學」等,往往難以區分,有時候甚至是同義詞。著名的英格蘭文學家包括: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