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花廳御詔或御園敕令(土耳其語:Gülhane Hatt-ı Şerif)是由鄂圖曼帝國蘇丹、哈里發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於公元1839年11月3日署名[1],在大維齊爾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推動下於居爾哈尼公園頒布的一份御詔(因此得名「花廳」)。
詔命由雷希德在帝國蘇丹、各省部大臣、文武百官、希臘、亞美尼亞及猶太人宗教領袖並各國使節的蒞臨下宣讀。隨後,詔命被刊行於報刊之上並以法語翻譯的形式遞送至歐洲諸國及其使館。[2]此詔命頒行昭示著坦志麥特時代的開端。這份詔命是鄂圖曼帝國晚期現代化嘗試的標誌性產物。其目的是建立現代化的、歐式的政府並將東正教徒、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等各族裔整合入一個更為統一的身份認同之中。[3]御詔中包含了對帝國軍事體制、行政體制、法律及教育系統的改革理念。[1]御詔向帝國各臣民保證了生命的安全、尊嚴及財產不受侵犯、運行有常的稅收系統、平等的徵兵制度及確定的兵役期限。[1]
1820年至1830年間,馬哈茂德二世治下的鄂圖曼帝國已經十分孱弱,俄羅斯與埃及的軍隊在君士坦丁堡附近如入無人之境。[3]19世紀中期,鄂圖曼帝國中央政府意識到其行政架構的嚴重漏洞。很大程度上,帝國的中央政府與地方行政是脫鉤的。地方各級行政區劃由其本地的豪右、顯貴控制並實際上不受中央政府節制。[4]各米利特的領袖,尤其是東正教各部的僧侶們在其人民中保持著極大的影響力。[3]在本地勢力及歐洲各國的支持下,巴爾幹、安納托利亞、阿拉伯都出現了要求從鄂圖曼帝國徹底分離出去的呼聲。[3]此外,自蘇萊曼一世起便存在的豁免制已經演化為西方列強攫取利益的工具。該制度最初允許特定外國人在鄂圖曼帝國境內不受任何帝國法律限制,其行為都以其本國法律為標準來裁判。而在帝國衰落後,歐洲商人以至於非穆斯林鄂圖曼帝國國民都得以通過該制度減免一切稅收,導致其在商業上巨大的優勢。[3]作為對鄂圖曼帝國國內、國外各種壓力的回應,花廳御詔應運而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