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桅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船桅之戰

船桅之戰(阿拉伯語:معركة ذات الصواري‎,羅馬化Ma‘rakat Dhāt al-Ṣawārī)又稱鳳凰城海戰,是654年由阿布·阿瓦爾(Abu al-A'war)領導的阿拉伯帝國和由君士坦斯二世親自指揮的東羅馬帝國艦隊之間的一場關鍵海戰。[1][2][3]

快速預覽 船桅之戰, 日期 ...
船桅之戰
阿拉伯-拜占庭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654年
地點
結果 阿拉伯帝國慘勝
參戰方
正統哈里發時期 東羅馬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穆阿維葉一世
Abu al-A'war英語Abu al-A'war
阿卜杜拉·伊本·賽耳德
Busr ibn Abi Artat英語Busr ibn Abi Artat[來源請求]
君士坦斯二世
兵力
200艘船 500艘船
傷亡與損失
慘重 毀滅性
關閉

650年代,阿拉伯哈里發消滅薩珊王朝並繼續擴張到東羅馬帝國領土。645年,阿卜杜拉·伊本·賽耳德被他的哈里發奧斯曼·本·阿凡任命為埃及總督。649年,奧斯曼允許穆阿維亞一世進攻賽普勒斯。阿卜杜拉·伊本·賽耳德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在他的領導下,阿拉伯帝國海軍贏得了許多勝利,例如他們於646年在亞歷山大港擊敗了東羅馬帝國[4]

654年,穆阿維亞一世決定進行一次遠征,而他的艦隊在阿布·阿瓦爾的指揮下,沿著安納托利亞南部海岸推進。君士坦斯二世得知後親自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阻擊阿拉伯帝國。[1]

戰鬥

兩國艦隊在呂基亞[5]鳳凰城(現今菲尼凱)附近的海岸相遇。[6][7][8]

由於海面波濤洶湧,為了便於近戰,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各自將自己的船隻綁在一起排成一排並互相進攻。阿拉伯人最終在戰鬥中取得了勝利,但雙方都損失慘重,君士坦斯二世撤退時甚至與軍官互換服裝,最終狼狽地逃回君士坦丁堡。[9][6]

654 年君士坦丁堡之圍

阿拉伯帝國艦隊在勝利後卻撤退了[9]

然而據亞美尼亞歷史學家謝別奧斯表示,阿拉伯帝國艦隊在鳳凰城戰役之後繼續圍攻君士坦丁堡。然而最終沒有成功攻入君士坦丁堡,因為不少阿拉伯帝國的船隻被一場猛烈的風暴摧毀,東羅馬帝國將這一功勞歸因於上帝。穆阿維亞一世之後率軍返回敘利亞。[10][2]穆斯林方面的史書沒有提到圍攻君士坦丁堡這一事件。[10][1]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