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站情緣》(英語:The Terminal),2004年出品的電影,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主要演員有湯姆·漢克斯、凱薩琳·麗塔-瓊絲、史丹利·圖奇和齊·麥拜特。劇本由沙查·蓋華斯,謝夫·內森遜根據安德魯·尼高爾和沙查·蓋華斯的原著故事改編。
航站情緣 The Terminal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史蒂芬·史匹柏 |
監製 | 史蒂芬·史匹柏 勞利·麥克唐納 華特·F·柏克斯 安德魯·尼可 |
編劇 | 安德魯·尼可 薩夏·傑瓦西 傑夫·內桑森 |
主演 | 湯姆·漢克斯 凱薩琳·麗塔-瓊絲 史丹利·圖奇 |
配樂 | 約翰·威廉斯 |
攝影 | 亞努斯·卡明斯基 |
剪輯 | 麥可·卡恩 |
製片商 | 夢工廠 安培林娛樂 Parkes/MacDonald Productions |
片長 | 129 分鐘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法語 俄語 保加利亞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2004年6月18日 |
發行商 | 夢工廠 |
預算 | $6,000萬(估算) |
票房 | 美國國內 $77,872,883 國外 $140,813,273 全球 $218,686,156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幸福終點站 |
香港 | 機場客運站 |
臺灣 | 航站情緣 |
新加坡 | 航站情緣 |
影片講述主角前往美國途中家鄉發生政變,政府被推翻,所持證件不被美國入境當局承認,被拒絕入境卻又不能回國,被迫滯留甘迺迪國際機場期間的故事。
電影於2004年6月18號發行,獲得了普遍好評,尤其是湯姆·漢克斯的演出受影評家讚譽,並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全球票房達 2.19 億美元。
故事取材
有人提出本片的情節跟一個名叫梅赫蘭·卡里米·納賽里的伊朗難民經歷很相似,納賽里先生外號「Sir Alfred」(艾弗列先生),1988年因難民證件被偷而不得不滯留在法國巴黎查爾斯·戴高樂國際機場的1號航站樓,並在那裡住上18年。紐約時報就曾報導史提芬史匹柏買下了納賽里的故事作為本片的依據[1];衛報也指納賽里為此收取了電影製作人數千元報酬[2]。
1993年出品的另一部法語電影 Lost in Transit (Tombés du ciel)與本片有相近主題,但故事設定在巴黎戴高樂機場。
劇情
維克多·納沃斯基(湯姆·漢克斯飾)從東歐國家「克拉科齊亞」(Krakozhia;片中虛構)抵達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他並不知道在旅途中他的國家被反政府武裝推翻了,所持有的護照因此失效。由於他不懂英語,起初並不清楚自己的處境,後來才由機場內播放的電視新聞片段和入境當局的得知,對此他束手無策。在九個多月的時間裡,維克多不得不住在機場候機大樓裡,不能踏入美國領土半步,也沒法回家。期間他熱心幫助機場裡的人,與他們逐漸建立友誼,包括產生曖昧關係的聯航空姐埃米麗亞·沃倫(凱薩琳·麗塔-瓊絲飾)。同時他一直處在移民局官員弗蘭克·迪克遜(史丹利·圖奇飾)的嚴密監視之下,此人一心想把維克多趕出機場。
最終,迪克遜派人將埃米麗亞請到自己辦公室,告知她維克多並非她想當然以爲是經常出行的建築承包商,而是被迫一直滯留機場。維克多不得不向埃米麗亞解釋他來紐約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收集爵士薩克斯風演奏者班尼·高爾森(戲中由班尼·高爾森本人親自飾演)的簽名。維克多已故的父親是個爵士迷,他在1958年的一份匈牙利報紙中找到一幀名為「A Great Day in Harlem」的爵士樂手大合照。他請求照片上每個人給他一個親筆簽名,儘管很多簽名就只簽在小紙片上,但大部分人都有回覆,就除了班尼·高爾森。維克多來紐約,就是為了了卻父親的心願——拿到班尼·高爾森的親筆簽名。
幾個月以後,新聞報道克拉科齊亞內戰結束,但是迪克遜還是不想讓維克多進入美國。埃米麗亞就請求她的一位朋友幫忙,要了一個進入美國的緊急簽證。這位「朋友」其實是個跟她藕斷絲連了多年的已婚美國政府官員,維克多雖然得到了批准,卻也失望於埃米麗亞因此事而跟那個男人重新建立關係。更糟糕的是這個許可需要迪克遜的親筆簽名才能生效,迪克遜無視了維克多的請求,並以維克多在機場內認識的朋友的工作相威脅,維克多最後作出了讓步。
就在維克多要登機離開的時候,他的「朋友」——在機場內當清潔工的印度老人拿著拖把跑到停機坪阻止飛機停靠,維克多的航班因此延遲。他在機場衆多普通職工以及海關基層官員無視迪克遜命令的支持下,踏出機場大門,正式踏進了美國土地。在將要坐上計程車的瞬間他看見了埃米麗亞,二人目光相遇,複雜的心情湧上來,最終沒有道別,二人的故事就此結束。在萊辛頓大道161號,維克多終於找到了班尼·高爾森。在欣賞完班尼的演出後,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簽名,維克多坐上計程車,對司機說:「我要回家了。」(I am going home.)電影於此作結。
語言
當維克多剛到達機場的時候,他幾乎不會英語。他利用機場提供的俄語和英語版城市嚮導,用對比的方法很快學到了很多的英語單詞,儘管發音不準確,但是進步相當迅速,很快就可以跟其他人溝通。
事實上克拉科齊亞的位置在影片中並沒有交代清楚,可確定的就只是個東歐國家。影片中提到克拉科齊亞與俄羅斯接壤,而克拉科齊亞語與俄語同族或者就是俄語方言,克拉科齊亞國歌旋律跟巴爾幹半島上的阿爾巴尼亞國歌十分接近 (調子類似Vajacki marš)。
湯姆·漢克斯在電影中所講的「克拉科齊亞語」,事實上是保加利亞語。漢克斯的語言教練就是他的妻子麗塔·威爾遜,麗塔的父親正好就是保加利亞人。
主要演員
- 湯姆·漢克斯 — 維克多·納沃斯基,來自東歐,因家鄉發生政變而成了難民,被逼住在甘迺迪國際機場
- 凱薩琳·麗塔-瓊絲 — 埃米麗亞·沃倫,39歲的美國聯合航空空姐。18歲就開始飛行,七年前開始跟有婦之夫Max(她口中的那個「朋友」)同居
- 史丹利·圖奇 — 弗蘭克·迪克遜,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駐甘迺迪國際機場區域主管,為人自視甚高,因維克多間接令他失去升遷機會所以非常討厭維克多,處處與他刁難過不去,最後如願以償升為外勤專員。
- Chi McBride — Joe Mulroy,一個很機靈的機場行李搬運員,喜歡抽雪茄,利用工作走私酒賺外快
- 迪耶哥·路那 — Enrique Cruz,在機場搬運食物的卡車司機。維克多成了他和機場簽證檢查員Torres的中間人,他給維克多提供食物作為交換。最後在維克多的幫助下兩人結婚
- Barry Shabaka Henley — Ray Thurman,一位十分樸素的安全員,弗蘭克的二把手
- Kumar Pallana — Gupta Rajan,飛機場的清潔工,因為在印度攻擊警察成了難民。他清潔完地板後總是立起一個很大的警告標誌注意防滑,但是總是有人還是滑倒,他最喜歡看人們滑倒的樣子
- 柔伊·沙達納 — Torres警官,維克多每天都要去詢問她能否得到簽證。她是個《星艦奇航記》迷,參加 星際迷航 科幻大會,打扮成Janice Rand
- Eddie Jones — Salchak
- Michael Nouri — Max,一個已婚男人,政府官員,與埃米麗亞斷斷續續地維持了七年的不倫關係
- Jude Ciccolella — Karl Iverson
- Corey Reynolds — Waylin
- Guillermo Díaz — Bobby Alima
- Rini Bell — Nadia
- Stephen Mendel — 頭等艙乘務員
- 班尼·高爾森 — 演自己本人
花絮
製片組
外景地
- Palmdale機場,加利福尼亞州Palmdale
- 蒙特婁-米拉貝勒國際機場(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附近)
發行公司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