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銀幣自由鑄造(英語:Free Coinage of Silver)的爭論最早出現在19世紀後半葉的美國,其支持者認為政府應該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允許造幣廠根據公民的需求,無限量地將社會上的白銀鑄造為具有法償能力的銀幣;反對者則認為應該維持謹慎的貨幣政策,堅持基於金本位的有限貨幣供給。銀幣自由鑄造獲得了大批民粹擁躉,工會以及許多普通美國人認為可以藉助這一政策對抗銀行和壟斷資本家,尤其是那些鍍金時代的黑心商人,由此自由鑄造的銀幣也被稱作「人民貨幣」。銀幣自由鑄造的支持者強調白銀在金銀複本位體系中的重要性,要求按照16:1的固定比例鑄造金銀幣以維持金銀比價,但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由於白銀價格相對黃金價格持續下跌,低價銀幣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3年1月29日) |
眾所周知,貨幣供給過剩會導致通貨膨脹,因此銀幣自由鑄造的焦點在於通貨膨脹是否有益。1893至1896年間的美國恰恰因為經濟危機出現通貨緊縮,工業區失業率居高不下,物價低迷則令農產品無利可圖,工人與農民都深受打擊。[1]貨幣自由鑄造的呼聲主要來自受經濟危機影響最深的工農,他們把矛頭指向支持金本位的金融建制派,譬如美國東北部的工廠主、鐵路大亨與商界人士,這些有產階級享受著金價上漲和物價下跌的福利,而負債纍纍的底層大眾卻因為缺金少銀,需要用手中越發不值錢的白銀償還作價日昂的美金債務,農民也不滿於農產品價格低迷,需要提高價格以促進財務。因此除了西部的銀礦主外,自由鑄造得到了中西部小麥帶和深南部棉花帶的農民支持,但在東北部和中西部的玉米帶缺沒有那麼受歡迎。[2]民主黨也將銀幣自由鑄造當作1896年和1900年大選中的核心議題,民主黨的領袖威廉·詹寧斯·布萊恩在著名的黃金十字架演說中抨擊金本位、支持銀幣自由鑄造,美國人民黨也在1896年表態支持布萊恩。但銀幣自由鑄造政策在之後的大選中屢戰屢敗,美國在此後更加堅定轉為金本位。[3]
從廢除白銀貨幣地位的《1873年硬幣法令》開始,有關銀幣自由鑄造的討論經久不衰,白銀支持者斥責「硬幣法令」為「73罪行」;在其推動下,美國於1934年頒布白銀購買法令,美國總統和財政部可以控制國內白銀;直到1963年Public Law 88-36徹底廢除白銀購買法令後,白銀貨幣地位的討論才告一段落。[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