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心》(英語:12 Years a Slave)是一部2013年英國導演史提夫·麥昆執導的歷史劇情片[3],改編自所羅門·諾薩普於1853年所著的自傳小說《自由之心》。講述在帝國浩劫:美國內戰前的1841年,一名原屬自由人的黑人,在華盛頓特區遭綁架並被賣往路易斯安那州作奴隸,從此開始12年的奴隸生涯並最終獲得自由的故事。本片由約翰·瑞雷擔任編劇,布萊德·彼特的Plan B公司製作,皮特亦擔任製片人及參與演出,切瓦特·埃加福特主演。美國由福斯探照燈影業發行於2013年10月18日上映,台灣於2014年3月14日上映。
自由之心 12 Years a Slave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史提夫·麥昆 |
監製 | 布萊德·彼特 德德·加德納 Jeremy Kleiner Bill Pohlad Steve McQueen Arnon Milchan Anthony Katagas |
編劇 | 約翰·瑞雷 |
原著 | 《自由之心》 所羅門·諾薩普作品 |
主演 | 奇維托·艾吉佛 麥可·法斯賓達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保羅·迪諾 保羅·吉亞瑪提 露琵塔·尼詠歐 莎拉·保羅森 布萊德·彼特 阿爾法·伍達德 |
配樂 | 漢斯·季默 |
攝影 | Sean Bobbitt |
剪輯 | 喬·沃克 |
製片商 | Regency Enterprises Film4 River Road Entertainment Plan B Entertainment |
片長 | 134分鐘 |
產地 | 美國 英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
發行商 | 福斯探照燈影業(美國) 頂峰娛樂(國際)[1] |
預算 | 2000萬美元 |
票房 | 1.87億美元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為奴十二年 |
香港 | 被奪走的12年 |
臺灣 | 自由之心 |
新加坡 | 十二年黑奴(公映)[2] 十二年奴 |
本片收穫了高口碑和許多獎項,包括第38屆多倫多影展「人民選擇獎」[4]、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美國製片人公會獎最佳影片[5]和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6],以及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三個獎[7][8],史提夫·麥昆也因此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裔電影導演[9]。
劇情
1841年的紐約州薩拉托加,生活富裕、原屬自由人的黑人所羅門·諾薩普是一名小提琴演奏者,他有一個妻子安妮和一對子女。一天,布朗、漢密爾頓兩位白人對諾薩普聲稱他們是華盛頓特區一家馬戲團的工作人員,正在尋找一名伴奏師,不料諾薩普跟隨兩人來到華盛頓特區後,在被灌醉後醒來他才發現自己已被賣做一名黑奴。儘管起初他對奴隸販子聲稱自己是名自由人,卻遭到對方的肆意毆打,認為諾薩普是一名從喬治亞州逃出來的黑奴,因為當時美國南部存在相當嚴重的奴隸制度。
經過水路,諾薩普與另外幾名黑奴一起被運至路易斯安那州,他被當作奴隸被賣給了一位名叫福特的年輕男子,在其莊園裡做伐木工作。儘管諾薩普工作認真負責,卻引起年輕的木工工頭約翰·提畢茨的不滿。隨著兩人的關係愈發緊張,諾薩普在一次自衛行動中打了提畢茨一頓,因此諾薩普很快受到提畢茨帶人前來的報復,幸得監工的相助,諾薩普才活了下來。
後來福特為了讓諾薩普不再受提畢茨的傷害,將其賣給了綽號為「黑人殺手」的中年奴隸主埃德溫·埃普斯,在其莊園裡摘棉花。在此長期的勞作期間,由於埃普斯要求苛刻,許多黑奴因每天的棉花收摘量不合要求而遭到鞭打,他目睹了許多黑奴的悲劇,其中尤以一名年輕女黑奴帕西的命運最為深刻——帕西由於受到埃普斯的垂涎而遭到埃普斯之妻瑪麗的歧視和虐待,儘管她每天收穫著數量最多的棉花,卻一直過著痛苦的生活,帕西請求諾薩普結束她的生命以結束她的苦難生活,然而諾薩普面對對此請求卻無法答應。
有一天,一位加拿大的木工賽謬爾·巴斯前來為埃普斯造房屋,由於巴斯痛恨奴隸制所以同情黑奴,諾薩普秘密請他為幫自己寫一封信給北方的朋友們,讓他們拿自由證明來解救自己。終於有一天,正在田裡勞作的諾薩普被一位當地的警官叫來詢問,在回答了一系列問題並與同鄉之人帕克先生相認後,他的自由民身份得到確認,被送回了紐約州的家鄉。失去了諾薩普的埃普斯憤怒異常,聲稱要通過法律手段贏得諾薩普的歸屬權。
回到老家後,諾薩普同分開12年之久的妻子安妮、兒子阿朗佐、已婚並生子的女兒瑪格麗特、女兒的丈夫、自己的孫子所羅門重逢團聚。不過奴隸販子布朗、漢密爾頓等人在訴訟中並未敗訴。諾薩普根據個人經歷,寫了一本控訴黑奴制的自傳《自由之心》於1853年出版。
演員
- 奇維托·艾吉佛 - 所羅門·諾薩普[10]
- 麥可·法斯賓達 - Edwin Epps,殘酷的農場主[11]
-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 William Ford,浸信會傳教士、奴隸主[11]
- 保羅·迪諾 - John Tibeats[11],William Ford的木工工頭
- 保羅·賈麥提 - Theophilus Freeman[11]
- 露琵塔·尼詠歐 - Patsey,Epps農場的奴隸[11]
- 布萊德·彼特 - Samuel Bass,加拿大木工[11]
- 阿爾法·伍達德 - Mistress Harriet Shaw[11]
- 莎拉·保羅森 - Mary Epps, Edwin Epps的妻子[11]
- 葵雯贊妮·華莉絲 - Margaret Northup, Solomon Northup的女兒[11]
- Dwight Henry - Uncle Abram[11]
- 邁克·肯尼斯·威廉士 - Robert[11]
- 加納特·迪拉胡特 - Armsby[10]
- 史考特·麥奈利 - Brown[10]
- 蘿絲·奈格 - Celeste[10]
- Adepero Oduye - Eliza[10]
- Chris Chalk - Clemens Ray
製作
2008年導演史提夫·麥昆對編劇約翰·瑞雷表示,自己有興趣拍攝一部美國奴隸制題材的電影[12]。後來麥奎因的合作夥伴 Bianca Stigter 將所羅門所著的書籍推薦給了麥奎因,麥奎因讀完後被書中故事深深震動,認為它與二戰期間由少女安妮·弗蘭克所寫的《安妮日記》一樣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決定將其改拍成電影[13],此後得到 Plan B 等影視公司的支持。2011年8月,麥奎因宣布確定開拍本片,並由英國非裔演員切瓦特·埃加福特擔綱主演[11][14]。
影片預算為2000萬美元[15],2012年6月27日在紐奧良開拍,拍攝了七周的時間[16],同年8月13日殺青。[17]著名配樂家漢斯·季默為影片作曲配樂,由於情節的需要,還特別由美國音樂家 Nicholas Britell 創作、Tim Fain 演奏了一些小提琴音樂。[18]
評價
影片在第38屆多倫多電影節亮相後,無論是導演、劇本還是表演和配樂皆獲讚譽。美國正式上映後,媒體綜評高達97分,《倫敦時報》、《NPR》、《環球郵報》、《Salon.Com》、《紐約郵報》、《華盛頓郵報》、《芝加哥太陽報》、《洛杉磯時報》、《紐約每日新聞》、《華爾街日報》、《芝加哥論壇報》、《滾石》、《娛樂周刊》、《紐約觀察者》、《國家電影》、《紐約客》、《時代周刊》、《衛報》等等許多媒體給予滿分,為Metacritic網站2013年度評分最高電影;爛番茄新鮮度96%。被《時代周刊》選為年度十佳影片第九名。
美媒代表性評價:「質樸、原始且堅貞不屈,絕對是部偉大電影」,「充滿了憤怒、無奈、委屈和感動的影片,一曲長達12年的悲傷輓歌,一曲長達12年的愛戀之曲」,「導演在影片中完整展現那個時代文化背景下的城市、人物、土壤和精神面貌,紥實的故事背景更為影片增添極高的可信度」,「遠非傳統好萊塢式「救贖」類影片模式,整部作品成熟而冷靜,混雜著巧妙的設計與深入情感」,「影片並無向想像的那樣憤然詛咒奴隸制度,也無預期那樣烘托苦難以展開幸福宣言。我的評價就是它很真實,它就是歷史」。[19]
票房
美國票房為5670萬美元,全球累計1.877億美元。臺北市首周末收穫204萬新台幣列第六位。
獎項與提名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