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府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朝稱之為臨江路,隸屬江西行省。龍鳳九年(癸卯年,1363年),朱元璋設立為臨江府,下轄清江縣(今樟樹市)、新淦縣(今新幹縣)、新喻縣(今新余市)、峽江縣四縣[1]。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至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江西布政使司和江西省均先後在臨江設湖西分守道署[2]。
臨江府號稱「吳商蜀賈走駸駸」,是明朝時的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藥材、木業、釀造業尤其發達,為中國較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地區之一。[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