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肛門(anus,anal orifice[1])是消化道(腸道)向外端的外部開口,即與口腔相對的一端,其功能是利於排出消化後的殘餘廢物或廢氣[2]。在人類,肛門又被民間稱「屁眼」、「糞口」等等。
![]()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11月29日) |


肛門存在於哺乳類、無脊椎類和大多數魚類中[3][4],在獸亞綱動物是直腸延伸至體外的開口,是糞便排遺和消化系統廢氣(屁)的出口。
在人體,肛門位於臀部正中線與兩側坐骨結節連線的交叉點上,會陰體與尾骨之間。平時緊閉呈一縱裂,排便時張開呈圓形[5]。肛周(perianus)即肛門或肛管周圍,有內、外括約肌,以控制肛門的開張和關閉,另有肛提肌,是托起盆底、協助排便和括約肛管的重要結構[6][7]。
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等的排泄和排遺共用一個泄殖腔,由於它們的肛門與排泄相關,有時也被歸類到排泄系統的一部分。
結構
肛門內括約肌是直腸環肌層的延續,屬平滑肌,呈珠白色,其上界與肛管直腸肌環平面齊平,下達括約肌間溝。
肛門內括約肌的肌束呈橢圓形,並呈疊瓦狀排列,上部纖維斜向內下,中部逐漸呈水平,下部部分纖維略斜向上。
肛門內括約肌的下端最肥厚,形成一條清楚的環狀游離緣,有聯合縱肌的彈性纖維環繞。[9]
肛門外括約肌是肛管的最外層肌肉,屬橫紋肌,受體神經支配,可大致分為淺層和深層。
淺層為橢圓形肌束,圍繞肛管兩側,一端止於尾骨尖,另一端止於肛門前側會陰部的會陰淺橫肌。
深層為環形肌束,圍繞肛管一周,兩端分別止於肛門兩側的坐骨結節。[9]
功能
平時肛門的內、外括約肌呈收縮狀態,關閉肛門,防止直腸內的糞便、液體、氣體等內容物流出,並維持 肛門閉合依靠內括約肌的收縮維持,而在產生便意感時,如果外界條件不允許排便,則通過外括約肌的收縮來閉合肛門。[10]
相對於內括約肌,外括約肌容易疲勞,維持收縮狀態的時間一般為55秒左右。[11]
當直腸內充滿糞便時,在環境許可的情況下,大腦產生排便反射,使直腸產生蠕動,從而推動糞便向肛門的方向移動,此時內、外括約肌開始鬆弛,肛門張開一個小口。[10]
在糞便前端對括約肌的持續刺激下,肛門的開口也逐漸增大;當開口達到最大時,外觀呈圓形,直徑為2~3厘米,糞便得以通過開口排出。
一段糞便排出體外後,外括約肌收縮,肛門重新閉合,直到下一段糞便到來為止。不過外括約肌也可能會過早收縮,將尚未完全排出的糞便夾斷。[11]
人類文化
肛門被大部分人視為隱秘部位,其影像被許多國家視為色情的影像,需要經過馬賽克處理。
在醫學上,肛溫檢查[12]為誤稱,實際測量的是直腸體溫。肛門也是一種用於檢查的部位,例如用於蟯蟲診斷。另外,肛門也能投以肛門塞劑如治療便秘等[13]。
人類可以將物品從肛門塞入以運送物品,通常用於走私金錢、毒品或其他違禁品。清朝末年大內銀庫庫兵經常用肛門夾帶白銀[14]。現代販毒集團亦有採用肛門藏毒的方式遠距離販運毒品,以此用來逃避毒品夾帶的檢查[15]。
中文別稱
將肛門俚稱為菊花,是受肛門外括約肌外觀影響,肛門外觀有放射狀橫紋,看起來像開放的菊花,故名。這種稱呼廣泛用於網絡中,主要是調侃、戲謔的用法。
這一用法,不僅僅流行於普通網民,主流媒體也有使用,如對英國獵奇食物edible anus(直譯:可食的肛門)的報道中就將其翻譯成了「可食菊花」[17]。
起源已不可考,但日本眾道(日本古代一種男同性戀形式)若道等男同性戀盛行之時曾有人撰文《菊花之戀》(或《菊花之約》,上田秋成在1776年刊行),此用法經由台灣變異後傳至大中華地區,可能是詞語來源。目前還知日語中,菊門(きくもん)是肛門的俗稱,日本漫畫家臼井儀人的作品《蠟筆小新》、《妙不可言》在臺灣出版時,已將肛門翻譯成菊花。[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