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政府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外交安全局(英語:Bureau of Diplomatic Security, DS)是隸屬美國國務院的官僚組織,由外交安全事務助理國務卿(助卿)領導。該局下轄數個機構,包括外交安全勤務處(DSS)、訓練處、國際計畫處、網路及技術安全處、高度威脅計畫處、對策處、威脅調查及分析處。其中外交安全勤務處是隸屬該局的聯邦執法單位,為探員所構成,並由由外交安全局首席副助卿兼任處長,其餘各處各由一位副助卿兼任助理處長,另設一名安全基礎設施資深協調官[1]。
美國外交安全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早期,當時美國試圖保持其中立,卻成為間諜破壞和護照欺詐的目標[2]。在1915年末,國務卿羅伯特·蘭辛建議在國務院內成立一個國際執法單位,以調查此類罪行。
1916年4月4日,蘭辛的建議未能獲得支持,於是自行成立了外交安全局的前身,秘密情報局。主要任務是防範護照偽造和反間諜[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秘密情報局改稱為安全處(Office of Security,SY)[3]。
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爆炸案後,在英曼報告的建議下,1985年美國國會成立外交安全局。
很多人沒辦法分辨外交安全局(DS)與外交安全勤務處(DSS)之間的關係,但兩者在層級上有所不同。外交安全局是官僚組織,負責監督美國國務院所有與安全相關的事務,而外交安全勤務處是外交安全局的一部分,由聯邦探員組成,可以說是局內的執法機構[4]。
外交安全助理國務卿負責領導外交安全局,下轄數名副助理國務卿(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ies),其中首席副助理國務卿(Principal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負責管轄安全勤務處。
2009年6月4日,DSS和FBI逮捕了前美國國務院僱員肯德爾·邁爾斯,罪名是擔任古巴政府的間諜近30年,並密謀向古巴政府提供機密情報[5]。
外交安全局在本土及世界各地有大量的探員支援反恐行動,調查針對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的威脅。每當在海外的美國政府資產造受襲擊時,外交安全局探員都會在現場進行調查。
追捕逃避美國管轄權的逃犯。
區域安全官(區安官;RSO)是外交安全局駐海外探員的頭銜。同時具備外交官和執法人員的身分。區安官在美國駐外使領館亦與合作負責外館保安。
2011年:玩命關頭5
2015年:倒數行動
2016年: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