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羅德尼·喬治·拉沃ACMBE(英語:Rodney George Laver,1938年8月9日),已退役的澳洲男子網球運動員,單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11座大滿貫得主,國際網球名人堂成員。

快速預覽 全名, 國家/地區 ...
羅德·拉沃
Rod Laver
AC MBE
Thumb
1969年的拉沃
全名Rodney George Laver
國家/地區 澳洲
居住地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卡爾斯巴德
出生 (1938-08-09) 1938年8月9日86歲)
 澳洲昆士蘭州洛坎普頓
身高1.73公尺(5英尺8英寸)[1]
退休年1979
持拍左手持拍(單手反拍)
職業獎金$1,565,413美元
名人堂1981 (名人堂網站)
單打成績
職業戰績1689–538(75.84%)
576–146(79.78%)(公開賽年代)[2]
冠軍頭銜198
72(公開賽年代)[3]
最高排名1(1964年)
3(1974年8月9日)(公開賽年代)[4]
大滿貫單打成績
澳網 冠軍(1960年、1962年、1969年)
法網 冠軍(1962年、1969年)
溫網 冠軍(1961年、1962年、1968年、1969年)
美網 冠軍(1962年、1969年)
其他大型單打賽事
ATP總決賽亞軍(1970年)
雙打成績
職業戰績238–77(75.56%)(公開賽年代)
冠軍頭銜28(公開賽年代)
最高排名25(1976年3月1日)(公開賽年代)
大滿貫雙打成績
澳網冠軍(1959、1960、1961、1969)
法網冠軍(1961)
溫網冠軍(1971)
美網亞軍(1960、1970、1973)
混雙成績
大滿貫混雙成績
澳網亞軍(1959)
法網冠軍(1961)
溫網冠軍(1959、1960)
團體成績
台維斯盃冠軍(1959、1960、1961、1962、1973)
關閉

拉沃保有網球史上贏得最多單打冠軍的紀錄,生涯總計贏得198個單打冠軍,並且從1964年到1970年之間連續七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子網球選手(1964年到1967年為職業巡迴賽(professional circuit)排名)。他也是網球史上第一位兩度贏得網球大滿貫的球員,分別在1962年以業餘球員身份和1969年以職業球員身份各贏得一次,同時也是公開賽年代開始後第一位贏得網球大滿貫的選手(瑪格麗特·考特在1970年才贏得她的網球大滿貫,而後1988年施特菲·葛拉芙也贏得網球大滿貫)[5][6]。拉沃被譽為網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7]

拉沃生涯共贏得11個大滿貫系列賽冠軍和8個職業錦標巡迴大賽英語Major professional tennis tournaments before the Open Era冠軍[8][9],其中包括1967年職業錦標巡迴大賽大滿貫(Professional Grand Slams),此外他還在1970年到1975年之間贏得9個網球大獎賽英語Grand Prix Tennis Championship Series 1970-1989(今ATP世界巡迴賽1000大師賽前身)冠軍[5]。除了上述的大滿貫系列賽單打冠軍之外,拉沃也贏得6個大滿貫雙打冠軍及3個大滿貫混雙冠軍。

拉沃的網球生涯中在各種比賽場地都表現出色並能贏得冠軍(草地、紅土和木質/實木複合地板)[10],並且在被排除於大滿貫系列賽之外的那五年仍被評為全球最佳職業網球運動員[11],他也是第二個贏得所有大滿貫系列賽冠軍兩次的男性網球選手,在他之前網球史上僅有羅伊·愛默生和瑪格麗特·考特贏得四個大滿貫系列賽的冠軍兩次以上。

由於拉沃在1963年正式轉打職業賽,所以不能參加大滿貫比賽,直到1968年,公開賽年代英語Open Era開始,他才再度參加大滿貫比賽。

2000年,墨爾本市政府將舉行澳洲網球公開賽的中央球場更名為羅德·拉沃競技場,以紀念這位傳奇巨星。拉沃盃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亦被ATP評為20世紀最佳男子網球運動員。

Remove ads

網球生涯

業餘球員時期

Thumb
羅德·拉沃的石膏雕像

拉沃從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學校,開始了他為期24年的網球生涯,最初在昆士蘭由查理·荷理斯指導,之後改由台維斯盃的澳洲代表隊隊長哈利·霍普曼英語Harry Hopman擔任教練,霍普曼也給拉沃取了廣為人知的外號「火箭」(The Rocket)。

拉沃在1957年贏得了澳洲網球公開賽和美國網球公開賽青少年組冠軍,然後在1959年的世界舞台上有所突破,那一年他在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打進了所有賽事的決賽,其中與達琳·哈德搭檔贏得了混合雙打冠軍;而在單打賽事中,拉沃以非種子球員的身份一路闖關,並且在準決賽與美國選手貝瑞·麥凱英語Barry MacKay纏鬥了87局艱苦獲勝,但之後仍在決賽敗給了秘魯選手亞歷克斯·奧爾梅多。拉沃的第一個大賽單打冠軍是1960年澳洲網球公開賽,他在決賽與同胞選手尼爾·弗雷澤的五盤大戰中,克服了一開始落後兩盤的劣勢,並且在第四盤救回了一個對手的冠軍點,最後擊敗弗雷澤奪得冠軍。拉沃隨後在1961年奪得了他的第一座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單打冠軍。

1962年,拉沃成為有史以來第二位完成網球大滿貫的球員,僅次於1938年達成的唐·普吉英語Don Budge,拉沃並且另外贏得了當年度的17項比賽冠軍,其中贏得羅馬大師賽漢堡大師賽,加上過去已贏得的巴黎大師賽冠軍,讓他成為紅土三冠王(clay court triple),在拉沃之前僅有盧·侯德英語Lew Hoad曾在1956年成為紅土三冠王。拉沃當年贏得網球大滿貫路上最大的挑戰是在慢速紅土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從八強開始拉沃連續贏了三場五盤大戰,在八強戰面對馬丁·馬利根時,拉沃在第四盤面對賽末點,他二發之後上到網前並打出一記反手拍的網前截擊,成功地救回賽末點,之後並拿下勝利;在決賽面對羅伊·愛默生時,拉沃輸掉了前兩盤並且在第四盤落入0 - 3落後,但是他接著逆轉獲勝贏得冠軍。在溫布頓時他便打得容易許多,在整個錦標賽裡僅有在八強面對曼努埃爾·桑塔納英語Manuel Santana時丟掉一盤。而在美國公開賽,拉沃也僅在決賽面對羅伊·愛默生時丟掉兩盤。

Remove ads

職業球員時期

公開賽年代以前

拉沃在1962年完成網球大滿貫之後正式轉為職業球員,他迅速地建立起他自己的地位而與其他頂尖職業球員並列,包括肯·羅斯威爾、盧·侯德、安德烈·希梅諾潘喬·岡薩雷茲。在接下來的七年中,拉沃五次贏得美國職業網球錦標賽英語U.S. Pro Tennis Championships冠軍,包括從1966年開始的四連霸。不過在1963年球季開始時,拉沃不斷敗給羅斯威爾和盧·侯德,其中盧·侯德拿下了和拉沃的前八次交手的勝利,而羅斯威爾則在前13次和拉沃的交手中贏了11次,然而到了年底,拉沃總共拿下了6個冠軍而站上職業球員排名第二位,僅次於羅斯威爾[12][13][14]

1964年,拉沃和羅斯威爾各贏了7座大賽冠軍(在小型巡迴賽中拉沃贏了4座而羅斯威爾贏了3座),但是拉沃在對上羅斯威爾的19場比賽中贏了15場,這一年拉沃並且拿下了3個職業錦標巡迴大賽中的2個冠軍,分別是擊敗岡薩雷斯贏得美國職業網球錦標賽以及擊敗羅斯威爾贏得溫布利職業錦標賽英語Wembley Championships冠軍。溫布利的決賽打到第五盤時,拉沃陷入3–5落後的困境,之後卻開始一路追趕,最後反而以8 - 6獲勝拿下冠軍,網球週報的雷蒙·李描述這場比賽可能是拉沃和羅斯威爾兩人之間最精彩的對決,而且改變了網球的歷史,雷蒙·李並把這場比賽視為拉沃接下來長期霸佔世界第一的起點。這一年的另外一個職業錦標巡迴大賽法國職業網球錦標賽英語French Pro Championship則由羅斯威爾贏得冠軍。

1965年,拉沃明顯地是世界第一職業網球選手[15],這一年他贏了17座冠軍,並且在和羅斯威爾交手的18場比賽中贏了13場,在面對仍然具有威脅性的岡薩雷斯的10次決賽中也拿下了8次勝利。

1966年,拉沃贏了16座冠軍,包括美國職業網球錦標賽、溫布利職業錦標賽和其他8個重要的巡迴賽。

1967年,拉沃贏了19個冠軍,包括溫布頓職業巡迴賽英語Wimbledon Pro、美國職業網球錦標賽、溫布利職業錦標賽和法國職業網球錦標賽,這一年他拿下所有最重要的職業錦標賽冠軍,取得了職業錦標巡迴大賽大滿貫。1967年在溫布頓中央球場舉辦的溫布頓職業巡迴賽也是該球場在公開賽年代以前唯一一次舉辦的職業比賽,拉沃在決賽以6–2, 6–2, 12–10擊敗羅斯威爾。

Remove ads

公開賽年代

Thumb
羅德·拉沃在1969年荷蘭阿姆斯特丹頂尖網球巡迴賽

在公開賽年代於1968年開幕之後,職業選手再一次獲准競逐大滿貫賽事。這一年,拉沃在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四強以直落三擊敗最佳業餘球員美國選手亞瑟·艾許,並在決賽同樣以直落三擊敗同胞選手托尼·羅奇,成為公開賽年代開始後的第一位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男單冠軍。拉沃在這一年舉辦的第一屆法國網球公開賽則敗給了肯·羅斯威爾獲得亞軍。在第一個公開賽年度裡,除了溫布頓和法網之外,另外僅有8個公開賽可以讓職業選手、業餘選手和註冊選手(registered players)同場競技,職業選手主要仍參加由國家網球聯盟(National Tennis League, NTL)和世界網球錦標賽(World Championships Tennis, WCT)兩個聯盟舉辦的巡迴賽。拉沃這一年仍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並且在草地球場的美國職業網球錦標賽以及紅土球場的法國職業網球錦標賽都擊敗約翰·紐康姆獲得冠軍。拉沃也贏得這一年的最後一個大型公開賽冠軍:在洛杉磯舉辦的硬地球場太平洋西南網球賽,亞瑟·艾許認為拉沃在決賽以 4–6, 6–0, 6–0 擊敗羅斯威爾的表現堪稱是他生涯打得最好的比賽之一[16],拉沃則在賽後的評論說:「這是那種你夢寐以求的比賽,甚至是你會在睡夢中進行的那種比賽。」

拉沃在1969年第二次贏得網球大滿貫,他在這一年參加的32個單打賽事中贏了18個冠軍,並且寫下了106勝16敗的佳績。在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以四盤打敗約翰·紐康姆之後,他連續四次參加溫網都獲得全英俱樂部的冠軍(加上1959年和1960年的亞軍,他也是連續六次參賽都打進決賽),並且創下在1961年 — 1970年之間在溫網連續贏得31場勝利的紀錄,這個紀錄直到1980年才被比約恩·伯格打破。和1962年第一次拿到網球大滿貫不同的是,拉沃在這一年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所有職業和業餘選手,在四個大滿貫系列賽的前幾輪比賽中,拉沃遭遇了五場五盤大戰,其中兩次甚至是從落後兩盤的情形下逆轉獲勝,相對而言,在四個大滿貫系列賽的決賽中他總共僅丟掉兩盤。這一年對拉沃而言最艱難的一場比賽是在澳洲網球公開賽四強面對東尼·羅氏,在熱帶高溫的氣候下,兩人總共打了90局比賽,其他在澳網面對的強勁對手包括羅伊·愛默生、弗雷德·施托勒和安德烈·希梅諾。在法國網球公開賽中,拉沃則擊敗了安德烈·希梅諾、湯姆·歐凱爾英語Tom Okker和肯·羅斯威爾。在溫布頓,拉沃克服了史丹·史密斯英語Stan Smith克利夫·萊徹、亞瑟·艾許和約翰·紐康姆等人的強力挑戰。在美國網球公開賽的濕滑草地,拉沃一路擊敗丹尼斯·羅爾斯頓英語Dennis Ralston、羅伊·愛默生、亞瑟·艾許和東尼·羅氏。拉沃這一年贏得了草地球場和紅土球場的網球大滿貫,再加上最重要的兩場硬地賽事冠軍(在約翰尼斯堡進行的南非公開賽和在波士頓進行的美國職業網球錦標賽),以及主要的室內巡迴賽冠軍(費城的美國職業室內賽和溫布利的英國室內賽),證明了他能適應各種場地並且表現出色。他也以總獎金124,000美元成為史上第一位年度總獎金突破100,000美元的選手。

在1970年代早期,拉沃失去了對主要巡迴賽的掌握,從1970年到1972年他只參加了5場大滿貫賽事,一部分的原因是他與NTL和WCT的合約。不過在WCT巡迴中,他仍然是最優秀的選手,並且是至今獎金最高的選手。

在1970年,拉沃贏了15座冠軍和201,453美元的獎金,包括獎金非常高的網球冠軍經典賽和其他五個大型賽事(雪梨登祿普公開賽、費城、溫布利、洛杉磯和南非公開賽),這些比賽的等級相當於今日的ATP世界巡迴賽1000大師賽。由於只有兩項大滿貫賽事有所有最優秀球員參加(溫網和美網),1970年最終沒有明確的世界第一,溫網冠軍約翰·紐康姆、美網冠軍肯·羅斯威爾和拉沃(這一年贏得最多冠軍,並且對紐康姆擁有3勝0負的戰績,對羅斯威爾則是5勝0負)分別被不同的記者和專家群評為該年度第一的球員,而紐康姆雖然被蘭斯·丁蓋評為該年度最佳球員,他本人在2002年出版的自傳《紐克:球場內外的生活》(Newk-Life on and off the Court)則將1970年最佳球員的榮耀歸於拉沃。

1971年,拉沃成功地衛冕網球冠軍經典賽,而與其他頂尖對手的「贏者全拿」對戰更是連續贏了13場,贏得獎金160,000美元;此外他也贏了7個巡迴賽,包括在羅馬的義大利公開賽(紅土球場)擊敗當年法網冠軍揚·科德斯。這一年,拉沃也贏得創紀錄的292,717美元的巡迴賽總獎金,並成為史上第一位生涯總獎金超過100萬美元的網球選手。1971年和1972年,拉沃都是WCT巡迴賽系列的積分領先者,但是在達拉斯舉辦的季後賽決賽敗給了肯·羅斯威爾,最後一場比賽被譽為史上最經典的比賽之一,吸引了超過2千萬的電視觀眾。1972年初,拉沃因為他的背傷和膝傷困擾,加上他的網球訓練營事業,因此縮減了他的巡迴賽時程。

在1973年,拉沃贏得7個巡迴賽冠軍,並且帶領澳洲隊打進台維斯杯決賽,他在決賽為澳洲贏得他參加的6個點數。下一年,拉沃贏得13個巡迴賽中的6個冠軍,在年底時他的積分排名世界第四,當時拉沃已高年36歲,是公開賽年代以來年紀最大的世界前五名。1975年,拉沃創下了WCT巡迴賽的紀錄,他連續贏了4個冠軍同時連續贏了23場比賽。然而在1976年,拉沃在主要賽事呈現半退休狀態,僅打了一些比賽,同年他也與世界團體網球賽英語World Team Tennis簽約,並以38歲的年紀贏得年度新人。

拉沃在30歲以後還贏得45個公開賽冠軍,創下了網球史的紀錄。儘管他年紀已大,在公開賽年代的單打勝率仍維持在約80%,在公開賽年代排在第7位,前6位依序為比約恩·伯格拉斐爾·納達爾吉米·康諾斯伊萬·藍道約翰·馬克安諾羅傑·費德勒,而第8位則是皮特·山普拉斯

Remove ads

台維斯盃

拉沃在1959-1962年之間幫助澳洲隊連續四年贏得台維斯盃。而後1973年職業球員第一次獲准出賽台維斯盃時,拉沃則是第五度成為冠軍隊成員,並且在決賽拿下兩個單打和一個雙打點,幫助澳洲隊以5–0擊敗美國隊。

  • 1959年決賽勝美國3:2
  • 1960年決賽勝義大利4:1
  • 1961年決賽勝義大利5:0
  • 1962年決賽勝墨西哥5:0
  • 1973年決賽勝美國5:0

主要對戰

拉沃與肯·羅斯威爾對戰英語Laver–Rosewall rivalry
拉沃和肯·羅斯威爾之間有著長時間而充滿友誼的對抗,從1963年拉沃轉為職業球員開始,到1976年兩人都自主要賽事半退休時為止,包括了巡迴賽和表演賽,兩人對決超過130場比賽,雖然有些比賽的紀錄遺失或不完整,整體而言紀錄顯示拉沃以79勝63負領先羅斯威爾。

拉沃與潘喬·岡薩雷斯對戰英語Laver-Gonzales rivalry
潘喬·岡薩雷斯年紀比拉沃大,在岡薩雷斯1964年-1970年的職業生涯中,拉沃跟他對戰的成績為佔優勢的35勝19負或是38勝21負(根據不同來源資料統計的結果不同)。

拉沃與羅伊·愛默生對戰英語Laver-Emerson rivalry
拉沃和他的同胞選手,來自昆士蘭的羅伊·愛默生有一段時間更久的對抗史,1958年他們在資深業餘球員巡迴賽中第一次交手,兩人並且主宰了業餘球員巡迴賽直到1962年拉沃轉為職業球員,當1968年公開賽年代來臨時,愛默生也加入職業巡迴並且與拉沃展開新的戰鬥。拉沃以49勝18負的戰績領先愛默生,包括在大滿貫賽事以7勝2負領先。

拉沃在職業生涯初期的1963年-1966年間也與盧·侯德有許多精彩較量,雖然在1963年1月之前拉沃輸了兩人前8次對陣,但在隔年拉沃便逆轉兩人的對戰紀錄,到1966年止,反而取得38勝21負領先。與亞瑟·艾許的對戰拉沃也取得21勝3負領先,並且取得兩人對戰的頭18場勝利,艾許直到1974年才第一次擊敗拉沃,當時拉沃已經高齡35歲。另一個較短的對抗則是與約翰·紐康姆,兩人對戰仍由拉沃取得16勝5負的領先。

Remove ads

技術分析

拉沃雖然僅有略顯矮小的中等身材(173公分,即5呎8吋),卻能打出漂亮的發球上網打法,加上具有侵略性的落地擊球英語groundstroke,如同丹·麥斯凱爾英語Dan Maskell所說的:「拉沃的球技非常完美,從他多變的發球到他如羽毛般輕觸的網前放球(drop volley),加上需要時可打出具有毀滅性的反拍上旋球(a backhand drive carrying destructive topspin)或是精巧的下旋球(slice )。」拉沃在球場兩側會用手腕的力量打出上旋的落地擊球,如同他的上旋吊球(topspin lob),都被他鍛鍊成球賽中的致勝武器。他的擊球技巧奠基於快速地轉動肩膀,確實地擺動球拍,以及精準地掌握擊球時間。拉沃移動迅速且靈活,並且有強大的左前臂,雷克斯·貝拉米(Rex Bellamy)曾寫道:「拉沃的手腕和前臂的力量給了他強大的爆發力但不會失去控制,即便處在跑動中並且使出全力也一樣;結合了他的速度與力量,尤其是腕力,讓他可以擊出兇猛的致勝球。」在網前,他有強力的截擊球,特別是反手拍還能擊出刁鑽角度的下旋球。朱利·海爾德曼英語Julie Heldman指出:「他能利用下旋控制擊出低球,但也可以擊出腰部高度或是更高的球。」拉沃也很難用吊球對付,因為他非常敏捷,即使被迫後退時,他也可以打出非常驚險的強力反擊。

在業餘時期,拉沃是個華麗的選手;但轉為職業選手之後,他學會控制自己太冒險的打法,因此在全盛時期,拉沃的打球風格可以適應各種場地和各種情況,在五盤大戰的比賽中擁有絕佳的戰績。拉沃經常靠著戰術的小改變甚或是僅僅依他的方式打球,就能扭轉形勢,脫離危險。當他在比賽中進入狀況以後,常能逼出破發點,然後如同朱利·海爾德曼說的:「他會跳起來,用上他全身的力量,從手腕到前臂,將他的球拍重重地擊向球。」

評價

媒體記者們,特別是每日電訊報的蘭斯·汀蓋(Lance Tingay),對公開賽年代開始前的業餘球員和公開賽年代開始後的所有球員做了主觀的排名,拉沃被媒體評為1961年、1962年(以業餘球員身份)、1968年和1969年(以職業球員身份)的世界第一。

根據蘭斯·汀蓋的報導,比爾·提爾登英語Bill Tilden連續七年是最佳球員,而潘喬·岡薩雷斯則連續八年被選為最佳球員,而拉沃則無可爭議地在1965年至1969年之間稱霸,報導中認為拉沃也絕對有資格問鼎1964年和1970年的第一寶座。

長期推動網球運動的退休球員傑克·克雷默則將拉沃評為最偉大球員的第二梯隊,排在六位最偉大球員之後。[17]他寫道即使拉沃「在1960年代末期的那一兩年絕對無法擊敗」,但是可以更仔細地比較拉沃和年紀較大的岡薩雷斯,而克拉瑪認為岡薩雷斯應該可以持續擊敗拉沃;克拉瑪也基於拉沃在亟欲獲得的兩個世界錦標賽冠軍中均敗給羅斯威爾而給拉沃較低的評價;1970年1月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辦的一萬美元獎金贏家全拿的五盤大戰比賽,41歲的岡薩雷斯擊敗當時公認世界第一的拉沃,因此克拉瑪認為這是岡薩雷斯優於拉沃的證據之一。然而就另一方面而言,岡薩雷斯在這場比賽舉辦時仍然是世界前十名的好手,而且接下來的系列賽都由拉沃獲勝,甚至以直落三在準決賽擊敗岡薩雷斯。總體而言,拉沃和岡薩雷斯對戰取得35勝19負(有的資料為38勝21負)的優勢,在公開賽年代拉沃也取得12勝5負的較佳成績,不過此時岡薩雷斯已經30多歲[18][19]

但許多專家並不同意克拉瑪對拉沃的評價,例如丹·麥斯凱爾、約翰·巴雷特英語John Barrett (tennis)、喬·麥考利(Joe McCauley)[20]特德·施洛德、東尼·卓伯特和約翰·馬克安諾都將拉沃評為史上最佳球員。亞倫·全高夫(Alan Trengove)曾引述史洛德的話:「你將所有條件考慮進去:球員時期的長短、在草地和紅土的表現、業餘時期和職業時期的成就和他的所作所為,以所有條件而言,拉沃就是網球史上的最佳球員。」卓伯特在2008年1月說道:「我仍然認為拉沃是網球史上最佳球員,因為他達成了許多這個運動120年或140年歷史上從沒有人做到的成就;他在業餘時期贏得網球大滿貫,在職業時期又贏了一次大滿貫。如果任何其他一種運動中有一位選手保有一項無人能及的世界紀錄,你就會稱他是該項運動的最佳選手,所以我的看法是,你必須承認拉沃是網球史上最佳球員。」

同樣地,網球作家彼得·柏度在2008年5月寫道:「給他評價?真正唯一的問題是GOAT需要辯論嗎?光是兩次贏得年度大滿貫就夠讓拉沃本身成為一個傳奇了。」[21]其他專家則引用數據佐證,在拉沃的業餘時期,職業巡迴賽時期和公開賽年代,他贏了創紀錄的184個單打冠軍,也保有單一年度最多冠軍的紀錄(業餘時期在1962年獲得22個冠軍[22],職業巡迴賽時期在1967年獲得19個冠軍[23],以及公開賽年代在1969年獲得18個冠軍[24])。在1963年轉為職業球員後,拉沃在1964年至1967年之間贏了5次美國職業網球錦標賽和4次溫布利職業錦標賽,另外在1969年和1970年賽事改名為英國室內球場錦標賽英語British Covered Court Championships也贏得冠軍。1967年拉沃並贏得了職業錦標巡迴大賽大滿貫,也就是在單一年度中贏得四大職業巡迴賽事冠軍:美國職業網球錦標賽,溫布利職業錦標賽,法國職業網球錦標賽和溫布頓職業巡迴賽。

此外,拉沃在許多次的專家票選中均被選為史上最佳球員。1986年,美國雜誌《網球內幕英語Inside Tennis》邀請37位專家投票,拉沃在投票結果中領先馬克安諾、唐·普吉、克拉瑪、博格、岡薩雷茲、提爾登、康諾斯、弗雷德·佩里和盧·侯德等GOAT,獲得第一名;在2007年《網球週報英語Tennis Week》的報導中,網球歷史學者雷蒙·李(Raymond Lee)統計分析了GOAT的生涯表現,拉沃也在分析結果中排在第一位,擊敗提爾登和博格(平手)、費德勒、岡薩雷茲、羅斯威爾、唐·普吉、藍道、康諾斯、山普拉斯、馬克安諾和克拉瑪等人;而2000年時由美聯社舉辦的投票,拉沃再度在票選中領先山普拉斯、提爾登、博格、唐·普吉、馬克安諾和盧·侯德(平手)、羅斯威爾和愛默生(平手)以及克拉瑪,獲選為20世紀最佳男子網球選手。

在1989年,巴德·柯林斯寫道:「我仍無法信服這世界上有比羅德·拉沃更好的網球選手。」[25]然而13年後,作為巨著《完全網球:終極網球百科全書》(Total Tennis, The Ultimate Tennis Encyclopedia)的編輯,柯林斯更為篤定,在第693頁中他寫下:「拉沃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網球選手。」在673頁中,柯林斯說道:「岡薩雷茲可能跟任何打過網球的人一樣好,如果沒有更好的話。」在第749頁,柯林斯則稱提爾登也許是所有人之中最好的一位選手[26]。在2006年8月為MSNBC所寫的文章中,柯林斯將拉沃排入五位史上最頂尖男子網球選手之一,其他四位分別為提爾登、岡薩雷茲、博格和山普拉斯。他特別指出提爾登締造了非凡的0.938勝率,也說:「如果要選一個為我打球,那我會選岡薩雷茲。」他同時稱揚博格在法網和溫布頓之間神秘的過渡轉變,也特別註記山普拉斯衝擊了網球過去的堡壘,但最後總結拉沃是「在我眼中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網球選手。」

1973年,ATP建立了電腦排名系統,拉沃在這個新的排名系統上的最佳紀錄是1974年中曾站上世界第三,在1974年的年終排名則為世界第四,這也是拉沃在系統上的最佳年終排名,從1975年開始,拉沃在主要的職業巡迴賽處於半退休的狀態,但此時仍能名列世界前十名。 以年度贏得總獎金來說,拉沃從1964年到1971年都是領先者[27]

拉沃生涯獲得的錦標賽冠軍數目並沒有一致的紀錄,ATP紀錄顯示拉沃獲得40個公開賽冠軍,其他資料例如柯林斯的《完全網球:終極網球百科全書》則紀錄了47個或54個公開賽冠軍,柯林斯認為拉沃在業餘球員時期、職業球員時期和公開賽年代總計獲得了184個冠軍,但沒有詳細列出所有184個冠軍賽事紀錄。

拉沃的11個大滿貫冠軍讓他與博格並列史上第六名,僅有山普拉斯、愛默生、費德勒、納達爾和喬科維奇擁有更多大滿貫冠軍。拉沃也贏得八個主要賽事的雙打冠軍,並且是唯一一個兩度贏得年度大滿貫的球員[28]。然而拉沃時期四大滿貫賽中澳網、美網和溫布頓都是草地球場,和現今大滿貫賽有一半在硬地球場比賽不同,因此他生涯未曾贏得硬地球場的大滿貫賽冠軍。史上只有六位球員曾贏得紅土、草地和硬地三種球場的大滿貫冠軍,分別是康諾斯、韋蘭德、阿格西、費德勒、納達爾和喬科維奇。

獲獎

更多資訊 勳章綬帶, 勳章名稱 ...
勳章綬帶 勳章名稱 獲獎事蹟
大英帝國勳章 (MBE) 1970年女王生日榮耀英語Birthday Honours – 對網球運動的貢獻。
澳洲體育獎章 2000年8月30日 –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網球運動員,史上唯一能兩次達成年度大滿貫的網球選手。
澳大利亞同伴勳章 (AC) 2016年澳洲國慶日榮耀英語2016 Australia Day Honours – 不論是國內或國際上,以網球選手、網球界代表和導師的身份,對網球運動做出傑出貢獻,並且成為年輕運動員的榜樣。
關閉

退休生活

1998年7月,拉沃在美國接受ESPN的20世紀最偉大運動員系列訪問時中風[35],幸而在極佳的醫療照護下良好地康復。

拉沃分別在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回到澳洲墨爾本,為羅傑·費德勒、拉斐爾·納達爾和諾瓦克·喬科維奇頒發男單冠軍的諾曼·布魯克斯挑戰杯。拉沃也出席了2009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男單決賽,見證羅傑·費德勒贏得打破皮特·山普拉斯紀錄的第15座男單大滿貫冠軍。

拉沃現在住在美國加州的卡爾斯巴德,並且偶爾會去看美式足球聖地牙哥閃電比賽[36]

大滿貫

業餘賽年代(1962年以前)

男單冠軍(6)

更多資訊 年份, 比賽 ...
年份 比賽 場地 決賽對手 對手國籍 勝方比分
1960 澳網 草地 尼爾·弗雷澤 澳洲 澳洲 5-7, 3-6, 6-3, 8-6, 8-6
1961 溫布頓 草地 查克·麥金利 美國 美國 6-3, 6-1, 6-4
1962 澳網 草地 羅伊·愛默生 澳洲 澳洲 8-6, 0-6, 6-4, 6-4
1962 法網 紅土 羅伊·愛默生 澳洲 澳洲 3-6, 2-6, 6-3, 9-7, 6-2
1962 溫布頓 草地 馬丁·穆理根英語Marty Mulligan 澳洲 澳洲 6-2, 6-2, 6-1
1962 美網 草地 羅伊·愛默生 澳洲 澳洲 6-2, 6-4, 5-7, 6-4
關閉

公開賽年代(1968年以後)

男單冠軍(5)

更多資訊 年份, 比賽 ...
年份 比賽 場地 決賽對手 對手國籍 勝方比分
1968 溫布頓 草地 托尼·羅奇 澳洲 澳洲 6-3, 6-4, 6-2
1969 澳網 草地 安德烈·希梅諾 西班牙 西班牙 6-3, 6-4, 7-5
1969 法網 紅土 肯·羅斯威爾 澳洲 澳洲 6-4, 6-3, 6-4
1969 溫布頓 草地 約翰·紐康姆 澳洲 澳洲 6-4, 5-7, 6-4, 6-4
1969 美網 草地 托尼·羅奇 澳洲 澳洲 7-9, 6-1, 6-2, 6-2
關閉

男單冠軍(198)

更多資訊 延伸內容 ...
延伸內容

業餘賽年代(1957-1962年:53)

  • 1957年 (2)
    • Queensland Bay, Redcliffe
    • Queensland Central, Rockhampton
  • 1958年 (3)
    • Queensland Bay, Redcliffe
    • Maroochy Championships, Nambour
    • South Coast Championships, Southport
  • 1959年 (1)
    • Queensland Central, Rockhampton
  • 1960年 (9)
    • 澳網 [首冠]
    • Queensland Championships, Wynnum
    • Maroochy Championships Nambour
    • Vaud 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s, Lausanne
    • Pennsylvania Lawn Tennis Championships, Haverford
    • Southamptom Meadow Club Invitational, New York
    • Eastern Grass Court Championships, South Orange
    • Newport Casino Invitational, Rhode Island
    • Queensland Hard Court Championships, Kingaroy [首冠]
  • 1961年 (17)
    • South Australian Championships, Adelaide
    • New Zealand Championships, Auckland
    • Saint Andrews Invitational, Kingston
    • Altamira Invitational, Caracas [首冠]
    • River Oaks Championships, Houston [首冠]
    • 溫布頓 [首冠]
    • Centennial Cup, Deauville
    • Colonel Kuntz Cup,Deauville
    • International Tournament, Bad Neuenahr
    • 德國錦標賽(2000年-2008年: 漢堡大師賽) [首冠]
    • Austrian Championships, Poertschach
    • New South Wales Metropolitan, Sydney
    • Queensland Hard Court Championships, Gladstone [第二冠]
    • Queensland Championships, Brisbane
    • Victorian Championships, Melbourne [首冠]
    • New South Wales Championships, Sydney
    • Manly Seaside Championships, Sydney
  • 1962年 (21)
    • 澳網 [第二冠]
    • Tasmanian Championships, Hobart
    • Altamira Invitational, Caracas [第二冠]
    • River Oaks Championships, Houston [第二冠]
    • Rothmans Connaught Championships, Chingford
    • British Hard Court Championships, Bournemouth
    • Torneo Internazionale, Palermo
    • 義大利錦標賽(現在的羅馬大師賽
    • Swiss International Tennis Tournament,Lugano
    • 法網 [首冠]
    • International Hard Court Championships, Oslo
    • 女王俱樂部錦標賽
    • 溫布頓 [第二冠]
    • Irish Championships, Dublin
    • Swiss Championships, Gstaad
    • Dutch Championships, Hilversum
    • 德國錦標賽(2000年-2008年: 漢堡大師賽) [第二冠]
    • 美網 [首冠]
    • Queensland Hard Court Championships, Warwick [第三冠]
    • Australian Hard Court Championships, Sydney
    • Victorian Championships, Melbourne [第二冠]


職業賽年代(1963-1967年:72)

  • 1963年 (6)
    • Kitzbühel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Cannes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首冠]
    • Dutch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Noordwijk-on-Sea
    • Johannesburg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首冠]
    • Salisbury Rhodes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Western Cape Province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Cape Town [首冠]
  • 1964年 (11)
    • Western Austral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Perth (4人聯賽) [首冠]
    • Monterey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California
    • 美國職業錦標賽 [首冠]
    • Biarritz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4人賽)
    • Geneva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溫布利職業錦標賽 [首冠]
    • Rhodes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Salisbury
    • Johannesburg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第二冠]
    • Eastern Cape Province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Port Elizabeth
    • Egypt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Cairo (4人賽)
    • Marseille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4人賽) [首冠]
  • 1965年 (17)
    • South Austral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Adelaide [第二冠]
    • Western Austral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Perth [第二冠]
    • Victor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Melbourne [首冠]
    • Tasman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Hobart (4人賽)
    • Oklahoma City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Oklahoma (4人賽)
    • U.S. Professional Indoor Championships, New York City [首冠]
    • Los Angeles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聯賽)
    • Peacock Gap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San Rafael
    • Tahoe Racquet Club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Lake Tahoe
    • Newport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Rhode Island (聯賽) [首冠]
    • Belfast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4人賽)
    • Cannes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第二冠]
    • 溫布利職業錦標賽 [第二冠]
    • Nairobi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Rhodes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Salisbury
    • Durban Natal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Western Cape Province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Cape Town [第二冠]
  • 1966年 (16)
    • Queensland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Brisbane
    • Victor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Melbourne [第二冠]
    • Western Austral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Perth [第三冠]
    • Nancy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4人賽)
    • Cannes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4人賽) [第三冠]
    • Forest Hills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聯賽)
    • 美國職業錦標賽 [第二冠]
    • Binghamto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New York (聯賽) [首冠]
    • Oporto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溫布利職業錦標賽 [第三冠]
    • Mil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4人賽)
    • Johannesburg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第三冠]
    • Western Cape Province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Cape Town [第三冠]
    • Natal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Durban
    • Abidj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4人賽)
    • Dakar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4人賽)
  • 1967年 (19)
    • U.S. Professional Indoor Championships, New York City [第二冠]
    • San Ju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Orlando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Florida
    • Planters Professional Challenge, Miami Beach
    • Boston Garde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Massachusetts
    • Montreal Canadi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Paris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Marseille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4人賽) [第二冠]
    • Pacific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San Diego
    • Madison Square Garde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New York City [首冠]
    • World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Oklahoma City
    • 美國職業錦標賽 [第三冠]
    • Newport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Rhode Island (聯賽) [第二冠]
    • Binghamto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New York [第二冠]
    • Colonial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Fort Worth
    • Wimbledon World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London
    • Johannesburg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第四冠]
    • 法國職業錦標賽
    • 溫布利職業錦標賽 [第四冠]
    • NTL 4 man event São Paulo (4人賽)
  • 1968年 (3)
    • South America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Buenos Aires
    • BBC–2 World Invitational Tournament London (4人賽)


公開賽 / ATP年代(1968-76年:73冠)

  • 1968年 (10)
    • National Tennis League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Wembley Arena, London
    • Madison Square Garde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New York City [第二冠]
    • 美國職業錦標賽 (非主要大賽) [第四冠]
    • 溫布頓 [第三冠]
    • 法國職業錦標賽 (非主要大賽) [首冠]
    • Pacific Southwest Open,Los Angeles
    • South Texas Invitational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Corpus Christi
    • São Paulo(4人賽)
    • La Paz (4人賽)
    • Dixie Tennis Classic, Vanderbu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 1969年 (18)
    • 澳網
    • U.S. Professional Indoor, Pennsylvania
    • Orlando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Florida
    • Los Angeles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South African Open, Johannesburg
    • Anaheim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California
    • Madison Square Garden Invitational, New York City [第三冠]
    • BBC2 World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 Wembley Arena, London
    • 法網 [第二冠]
    • 溫布頓 [第四冠]
    • 美國職業錦標賽 (非主要大賽)
    • Saint Louis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Missouri
    • Fort Worth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Fort Worth
    • Binghamton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New York [第三冠]
    • Baltimore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Maryland
    • 美網 [第二冠]
    • British Covered Court Championships, London
    • Madrid Professional Championships
  • 1970年 (15)
    • Philadelphia Indoor Open WCT, Pennsylvania
    • Dunlop Slazenger International WCT, Sydney
    • South African Open, Johannesburg
    • Rawlings Classic WCT, Saint Louis
    • Rothman's Open, London
    • Tennis Champions Classic, Madison Square Garden [第四冠]
    • First National Classic, Louisville
    • Bretton Woods (4人賽)
    • Rothman's Canadian Open, Toronto
    • National Invitation Tournament WCT, Fort Worth
    • Marlboro Open, South Orange
    • Pepsi Pacific Southwest Open, Los Angeles
    • Rothman's International WCT, Vancouver
    • Invitational - Berlin, Bonn& Saarbrücken (4人聯賽)
    • Embassy British Indoor Championships, Wembley Arena, London
  • 1971年 (7)
    • Rothman's International, London
    • Tennis Champions Classic, Madison Square Garden [第五冠]
    • Italian Open, Rome
    • Colonial Championships WCT, Fort Worth
    • CBS Classic,Hilton Head (4人聯賽)
    • Redwood Bank Pacific Coast Open, Berkeley
    • Rothman's Open WCT, Bologna
  • 1972年 (5)
    • Richmond WCT
    • Philadelphia WCT
    • Toronto WCT
    • Houston WCT
    • Denver WCT
  • 1973年 (7)
    • Miami WCT
    • Richmond WCT
    • Toronto WCT
    • Hilton Head CBS Classic
    • Hilton Head World Invitational Tennis Classic (4人賽)
    • Hong Kong
    • Sydney Indoor
  • 1974年 (6)
    • Philadelphia WCT
    • Palm Desert WCT
    • Tokyo WCT
    • Houston WCT
    • Las Vegas、Bretton Woods
  • 1975年 (5)
    • San Juan CBS Classic
    • La Costa WCT
    • São Paulo WCT
    • Caracas WCT
    • Orlando WCT
關閉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