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索洛
美国经济学家(1924—202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伯特·墨頓·索洛(英語:Robert Merton Solow,1924年8月23日—2023年12月21日),美國經濟學家,以其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著稱,並在1961年被授予美國經濟學會授予青年經濟學家的克拉克獎章和198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伯特·索洛 ![]() Robert Merton Solow | |
---|---|
![]() 攝於2008年 | |
出生 | ![]() | 1924年8月23日
逝世 | 2023年12月21日![]() | (99歲)
研究機構 | 麻省理工學院 |
研究領域 | 總體經濟學 |
學派 | 新古典綜合學派 |
母校 | 哈佛大學(BA、MA、PhD) 哥倫比亞大學 |
博士導師 | ![]() |
博士生 | 喬治·阿克洛夫[1] 馬里奧·巴爾達薩里[2] 巴托爾·M·費倫茨[3] 查理·賓[4] 艾倫·布蘭德[5] 維托里奧·可波 ![]() 阿維納什·迪克西特[7] 馬里奧·德拉吉 艾倫·恩托芬[8] 雷·費爾[9] 隆納·芬德利[10] 羅伯特·J·戈登[11] 羅伯特·霍爾[12] 邁克爾·因特里加托爾[13] 岩井克人[14] 羅納德·W·瓊斯[15] 阿諾德·克林 格倫·洛里[16] 赫伯特·莫林[17] ![]() 喬治·佩里[19] 羅伯特·平迪克 阿爾瓊·庫馬爾·森古普塔[20] 史蒂文·沙維爾[21]傑里米·西格爾[22] ![]() 哈維·M·華格納[24] 馬丁·韋茨曼[25] 哈爾伯特·懷特[26] |
受影響於 | ![]() |
貢獻 | 索洛模型 |
獎項 | 克拉克獎章(1961) 諾貝爾經濟學獎(1987)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99) 總統自由勳章(2014) |
IDEAS/RePEc上的資訊 |
生平
索洛出生於紐約的布魯克林,1942年到1945年服兵役,1951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他的導師是研究投入產出模型著稱的1973年諾貝爾獎得主瓦西里·列昂季耶夫。
學術貢獻
新古典主義經濟增長模型由於索洛的開創性工作而稱之為索洛模型,該模型是經濟增長理論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在索洛模型中,對經濟總體的增長貢獻被設定為由勞動、資本和技術進步三者組成,並假設邊際生產遞減的一次齊次的總生產函數、滿足稻田條件、儲蓄率一定,技術進步為外生等的條件。在此基礎上得出了政府政策對於經濟增長的作用是無效的結論。雖然其眾多苛刻的假設條件和得出的政府政策無效論使人感覺消極,但在羅伊·哈羅德和埃弗塞·多馬的極其不穩定的刀鋒增長模型(哈羅德-多馬模型)一直讓人們擔心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經濟增長,特別是長期增長是不穩定的當時,索洛模型提出的增本主義模式的資本積累過程從長期來講將收斂於經濟增長穩定狀態(Steady state)的這一結論無疑是給關心經濟增長問題的經濟學界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索洛的開創性工作之後,許多在此基礎上的擴充模型被不斷提出。例如實際經濟周期理論(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就是在索洛模型基礎上考慮最優消費問題的一個嶄新的新古典派經濟學基礎理論。但是,這些模型基本上把技術進步視為某種外生的衝擊,與80年代中後期產生的注重技術進步內生化的新經濟增長模型(或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形成鮮明對照。
參見
文獻列表
- Solow, R.M., 1956,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70: 65-94.
- Solow, R.M., 1957,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9: 312-32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