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輿情》雜誌於2008年6月20日創刊,是一本主要於中國大陸發行的輿情監測雜誌,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行,以政府部門各級黨政軍領導為主要讀者,將網際網路的社情民意和輿情動向整理綜述的內參讀物,被稱為「史上最貴的雜誌」(根據2010年報道,該雜誌訂閱費用為人民幣每年3,800元,共約有4,000個用戶[1],到2011年8千冊以上的訂閱量[2])。

Quick Facts 網絡輿情雜誌, 總編輯 ...
網絡輿情雜誌
Thumb
《網路輿情》雜誌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行的政務輿情監測刊物
總編輯羅華
編輯者執行總編:祝華新
類別政務輿情
發行周期每周一研究版、每周四時事版、每周一企業版
發行者人民網
首發日期2008年6月20日
公司主管:人民日報社 主辦:人民網
創刊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語言簡體中文
網站網絡輿情
CNCN11-5803
Close

訂閱量與主要讀者

《網絡輿情》雜誌為人民網網絡輿情服務的綫下産品,雜誌訂閱量2011年超過8千冊(約佔網絡輿情收入的一半)[2]

由於網絡輿情監測行業主要的客戶來源是政府部門,《網絡輿情》雜誌以「幫領導幹部讀網」為定位,從事網絡輿情的政務監測,以網際網路為主要信息來源來反映社情民意和輿情動向,整理總結給各級黨政軍領導參考[3]。《網絡輿情》的目標讀者為:「各級黨政軍領導,黨委常委,政府黨組,人大、政協、公檢法單位領導,以及各民主黨派、社團組織,開發區管委會,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領導、管理者等,以司局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參閱對象,經批准現擴大到縣處級領導幹部。」[4]

自我標榜為「國內惟一一份具有國家正式內參號的內參讀物」(內參指內部發行參考的機密文件,是中共高層重要的政治信息文件之一)[4],《網絡輿情》和新華網的《輿情在線》、檢察日報社的《正義網輿情監測系統》等產品及服務類似,以強調是中央級媒體下屬機構的政府背景,來增加客源並爭取訂單[3]

儘管網際網路廣告收入占人民網業務比率最大(2011年達60%),人民網預計網絡輿情業務因為「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而「有顯著的先發優勢」,將會成為其業務的重要增長點[2][5]

內容與主編

主要內容

《網絡輿情》以政務輿情監測為主,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接近2億輿情業務年收入的一部份[6];按週每周一及週四發行研究版、時事版及企業版不同版本[4]:週一研究版含輿情專供、危機管理案例、政府輿論調控、網站得意之作等等,供司局級以上領導幹部參閱。周四時事版對一周輿情綜述及排行進行介紹,並解讀新聞背景及幹部人事。周一企業版則回顧一周財經、網民對企業的聲音、企業危機管理案例等。《網路輿情》亦有Pad版[7]

主編

《網絡輿情》執行主編為祝華新,負責單位輿情業務交流及《網絡輿情》訂閱,祝華新自2007年山西「黑磚窯」事件起,從事網絡輿情研究,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成立在2008年奧運會前夕,以每天一期方式報送有關部門「負面輿情」[8][4]

仿傚者

荊楚網仿傚人民網《網絡輿情》辦了雜誌做網絡問政,希望建立輿情倒逼的機制[9]。由北京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於2012年創刊合辦《首都網絡輿情》則為半月刊,為供北京市廳局級以上領導幹部閱讀的一份輿情內參[10];不同於《網絡輿情》雜誌的人員組成,編輯《首都網絡輿情》為人大新聞學院教師黃河和周俊擔,及十餘名在讀博碩士生。

對網絡輿情監測的批評

由於《網絡輿情》雜誌開創出的網絡輿情監測產業主要是幫助領導讀網上民意,因此批評者認為這是將網上民意視為「監察」對象,而誤導了正確了解網絡輿情的出發點,不在於政府是否「參與輿論」,而是應該「鼓勵政策審議(policy deliberation)的文化……以具體步驟……建立一個理性討論的平台(不論網上還是網下),讓不同意見者協商討論尋求共識」[11]

參考來源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