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鏡報》(英語:New-York Mirror)是1823年至1842年在紐約市出版的一份週報,1843年和1844年由《新鏡報》(The New Mirror)接替。其製作者隨後推出了一份名為《晚間鏡報》(The Evening Mirror)的日報,從1844年至1898年出版。
歷史
《鏡報》由喬治·波普·莫里斯和薩繆爾·沃德沃斯於1823年8月所創辦。該雜誌是一份週報,除了本地新聞外,還包括藝術和文學的報導。該報紙於1840年代時發行量下降,並於1842年底停刊。1843年,莫里斯與流行作家納撒尼爾·帕克·威利斯合作,對業務進行改造,他們一起將報紙重新命名為《新鏡報》,共出版18個月。之後他們於1844年建立了《晚間鏡報》[1]。
在這三者之中,該報紙僱用了許多當時的知名文學家。1843年9月2日,《鏡報》發表了托馬斯·鄧恩·英格利什的《本·博爾特》,這本書很快就獲得廣泛的歡迎。埃德加·愛倫·坡在1845年2月之前一直為該報擔任評論員。在1845年1月29日的報紙上,《鏡報》首次以作者的名字發表了愛倫·坡的詩作《烏鴉》。在對這首詩的介紹中,威利斯稱它是「英國詩歌中無與倫比的精妙構思,巧妙的詩句,以及一致的、持續的想像力的提升……。它將留在每個讀過它的人的記憶中。」[2]。威利斯和莫里斯於1846年離開該報社[3]。
在威利斯之後,該報紙的編輯是海勒姆·富勒,他是愛倫·坡的著名死對頭。富勒於1846年5月和6月發表了查爾斯·弗雷德里克·布里格斯和托馬斯·鄧恩·英格利什對愛倫·坡的攻擊。《鏡報》於1846年7月23日刊出的一封信導致愛倫·坡起訴該報誹謗和詆毀其人格[4]。最後愛倫·坡贏得訴訟,並獲得225.06美元賠償以及額外的101.42美元法庭費用[5]。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