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中的醫學內容
僅供參考,並
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心理創傷(英語:psychological trauma)是指人生經驗遭逢巨變或衝擊,以致於在心理層面產生揮之不去的陰霾,嚴重時可能演變為「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
心理創傷與生理創傷的不同在於心理創傷不會發生直接而致命的影響,而且心理創傷的影響遠長於生理創傷,也可能逐漸影響到生理,甚而罹患生理疾病[來源請求]。但生理創傷也是心理創傷的成因之一,即生理創傷痊癒後其痛苦經驗仍殘留於心。
心理創傷的成因可分為生理及心理兩類。
- 生理:此類來自於生理方面的實際傷害,因而間接對心理產生傷害。
- 心理:此類雖然生理方面沒有受到實際的傷害,但其痛苦經驗卻直接在心理上留下陰影。
心理創傷的成因很多,常見的有:事故、災害、戰爭、虐待、欺凌、監禁、強姦、犯罪、失戀、失業、失親、破產等等。
心理創傷所引致的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可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一方面利用藥物控制及紓解心理壓力,一方面透過心理治療以期撫平心理創傷、恢復心理的健全。
許多心理治療方法已經被設計,用於治療創傷 - 腦電圖,進行性計數(PC),體細胞體驗,生物反饋,內部家庭系統治療和感覺運動心理治療。
對於使用認知行為療法[1][2],有大量的經驗支持用於治療創傷相關症狀,[3]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醫學研究所指南將認知行為療法確定為創傷後應激障礙最有效的治療方法。[4]其中有兩種認知行為療法,即長期接觸[5]和認知加工療法[6],由退伍軍人事務部在全國範圍內傳播,用於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7][8]尋求安全是另一種認知行為療法,專注於學習共同發生的創傷後應激障礙和物質使用問題的安全應對技巧。[9]雖然一些消息來源強調尋求安全是有效的,[10]並得到了強有力的研究支持,[11]其他人則認為它不會導致超出常規治療的改善。[9]最近的研究表明,經常用於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辯證行為療法(DBT)和暴露療法的治療組合在治療心理創傷方面非常有效。[12]然而,如果心理創傷引起了解離性疾病或複雜的創傷後應激障礙,那麼創傷模型方法(也稱為結構解離的相位導向治療)已被證明比簡單的認知方法更有效。由藥物資助的研究還表明,與其他心理學方法結合使用時,新抗抑鬱藥等藥物是有效的。[13]
創傷療法允許處理創傷相關的記憶並允許增長朝向更適應性的心理功能。 它有助於培養積極的應對而不是消極的應對,並允許個人整合沮喪的材料(思想,感覺和記憶)並在內部解決這些問題。 它還有助於個人技能的增長,如復原力,自我調節,同理心等。[14]
創傷治療涉及的過程是:
- 心理教育:信息傳播和教育脆弱性和可採用的應對機制。
- 情緒調節:識別,抵制歧視,將思想和情感從內部建構引入外部表徵。
- 認知加工:通過認知重新考慮或重新構建,將對自我,他人和環境的負面看法和信念轉化為積極的看法和信念。
- 創傷處理:系統脫敏,反應激活和反調節,滴定情緒反應消退,解構差異(情緒與現實狀態),創傷內容的解決(理論上,達到不再觸發產生有害的痛苦的狀態,並且 個人能夠表達解脫。)
- 情緒處理:重建感知,信念和錯誤的期望,習慣新的生活環境以應對與自我激活的創傷相關的恐懼,並提供具有編碼情緒和適當認知的危機卡片。 (此階段僅在專業心理健康人員的臨床評估和判斷的臨終階段前開始。)
- 創傷指導下的教學實踐:來自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的流動兒童通常經歷了複雜的創傷,這些兒童進入加拿大學校的數量已導致一些學校管轄權力考慮採用新的課堂方法來幫助這些學生。[15][16]除了複雜的創傷之外,這些學生經常因為遷移過程而中斷學校教育,因此他們的第一語言讀寫能力有限。[17]一項關於加拿大中學課堂的研究,通過一名學生教師的日記記錄進行了講述,展示了Blaustein和Kinniburgh的ARC(依戀,控制和能力)框架[18]如何用於支持來自戰區的新來的難民學生。[19]Tweedie等人(2017)描述了ARC框架的關鍵組成部分,例如在課堂例程中建立一致性;幫助學生識別和自我調節情緒反應;實現學生個人目標的實現,實際應用於經歷過複雜創傷的學生所處的教室中。研究人員鼓勵教師和學校避免以受殘視角來觀察這些學生,並建議學校考慮到這些學生遇到的極端壓力如何構建教學環境。[20]
Bernardy, Nancy; Turner, Carole; Haug, Rodney; Orsillo, Susan M.; Thurston, Veronica; Resick, Patricia A.; Chow, Bruce K.; Shea, M. Tracie; Foa, Edna B.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7-02-28, 297 (8): 820–830 [2019-01-02]. ISSN 0098-7484. doi:10.1001/jama.297.8.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 (英語).
Institute of Medicine.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 assessment of the evidence.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8.
存档副本. www.tandfonline.com. [2019-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