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心理
心理創傷與生理創傷的不同在於心理創傷不會發生直接而致命的影響,而且心理創傷的影響遠長於生理創傷,也可能逐漸影響到生理,甚而罹患生理疾病[來源請求]。但生理創傷也是心理創傷的成因之一,即生理創傷痊癒後其痛苦經驗仍殘留於心。
心理創傷所引致的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可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一方面利用藥物控制及紓解心理壓力,一方面透過心理治療以期撫平心理創傷、恢復心理的健全。
許多心理治療方法已經被設計,用於治療創傷 - 腦電圖,進行性計數(PC),體細胞體驗,生物反饋,內部家庭系統治療和感覺運動心理治療。
對於使用認知行為療法[1][2],有大量的經驗支持用於治療創傷相關症狀,[3]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醫學研究所指南將認知行為療法確定為創傷後應激障礙最有效的治療方法。[4]其中有兩種認知行為療法,即長期接觸[5]和認知加工療法[6],由退伍軍人事務部在全國範圍內傳播,用於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7][8]尋求安全是另一種認知行為療法,專注於學習共同發生的創傷後應激障礙和物質使用問題的安全應對技巧。[9]雖然一些消息來源強調尋求安全是有效的,[10]並得到了強有力的研究支持,[11]其他人則認為它不會導致超出常規治療的改善。[9]最近的研究表明,經常用於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辯證行為療法(DBT)和暴露療法的治療組合在治療心理創傷方面非常有效。[12]然而,如果心理創傷引起了解離性疾病或複雜的創傷後應激障礙,那麼創傷模型方法(也稱為結構解離的相位導向治療)已被證明比簡單的認知方法更有效。由藥物資助的研究還表明,與其他心理學方法結合使用時,新抗抑鬱藥等藥物是有效的。[13]
創傷療法允許處理創傷相關的記憶並允許增長朝向更適應性的心理功能。 它有助於培養積極的應對而不是消極的應對,並允許個人整合沮喪的材料(思想,感覺和記憶)並在內部解決這些問題。 它還有助於個人技能的增長,如復原力,自我調節,同理心等。[14]
創傷治療涉及的過程是: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