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苏联政治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哈伊爾·安德烈耶維奇·蘇斯洛夫(俄語:Михаил Андреевич Суслов;1902年11月7日—1982年1月26日),蘇聯政治家,長期擔任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國際部部長。在最高權力核心擔任要職,負責蘇聯意識形態工作。[1]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2月22日) |
米哈伊爾·蘇斯洛夫 Михаил Суслов | |||||||||||||||||||||||||||||||||||||||||||||||
---|---|---|---|---|---|---|---|---|---|---|---|---|---|---|---|---|---|---|---|---|---|---|---|---|---|---|---|---|---|---|---|---|---|---|---|---|---|---|---|---|---|---|---|---|---|---|---|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二書記 | |||||||||||||||||||||||||||||||||||||||||||||||
任期 1965年12月6日—1982年1月25日 | |||||||||||||||||||||||||||||||||||||||||||||||
前任 | 尼古拉·維克多羅維奇·波德戈爾內 | ||||||||||||||||||||||||||||||||||||||||||||||
繼任 | 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 | ||||||||||||||||||||||||||||||||||||||||||||||
任期 1953年9月14日—1957年12月17日 | |||||||||||||||||||||||||||||||||||||||||||||||
前任 | 格奧爾基·馬克西米連諾維奇·馬林科夫 | ||||||||||||||||||||||||||||||||||||||||||||||
繼任 | 阿列克謝·伊拉里奧諾維奇·基里琴科 | ||||||||||||||||||||||||||||||||||||||||||||||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國際部部長 | |||||||||||||||||||||||||||||||||||||||||||||||
任期 1953年—1954年 | |||||||||||||||||||||||||||||||||||||||||||||||
前任 | 瓦甘·格里戈里耶維奇·格里戈里揚 | ||||||||||||||||||||||||||||||||||||||||||||||
繼任 | 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波諾馬廖夫 | ||||||||||||||||||||||||||||||||||||||||||||||
任期 1946年4月13日—1949年3月12日 | |||||||||||||||||||||||||||||||||||||||||||||||
前任 | 格奧爾基·迪米特羅夫·米哈伊洛夫 | ||||||||||||||||||||||||||||||||||||||||||||||
繼任 | 瓦甘·格里戈里耶維奇·格里戈里揚 |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俄羅斯帝國薩拉托夫省 | 1902年11月21日||||||||||||||||||||||||||||||||||||||||||||||
逝世 | 1982年1月25日 蘇聯莫斯科 | (79歲)||||||||||||||||||||||||||||||||||||||||||||||
墓地 | 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 | ||||||||||||||||||||||||||||||||||||||||||||||
國籍 | 立陶宛裔 | ||||||||||||||||||||||||||||||||||||||||||||||
公民權 | 蘇聯 | ||||||||||||||||||||||||||||||||||||||||||||||
政黨 | 蘇聯共產黨 | ||||||||||||||||||||||||||||||||||||||||||||||
居住地 | 庫圖佐夫大街 | ||||||||||||||||||||||||||||||||||||||||||||||
母校 | 紅色教授學院(1937年) 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1928年) | ||||||||||||||||||||||||||||||||||||||||||||||
獲獎 |
|
蘇斯洛夫生於沙俄薩拉托夫省赫瓦倫斯克縣沙霍夫村(今烏里揚諾夫斯克州巴甫洛夫卡區),畢業於普列漢諾夫國民經濟學院,主修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理論,之後進入真理報任編輯。1938年,真理報總編、理論家和黨的主要領導者布哈林被史達林處決後,整個宣傳機構班子改組,蘇斯洛夫擔任副總編。此時,事實上他已是接替布哈林的日丹諾夫的副手和接班人。戰後,蘇斯洛夫一度擔任立陶宛蘇維埃第一書記,主導波羅的海三國的戰後重建和蘇聯化。
1948年,日丹諾夫去世,蘇斯洛夫接任黨中央書記並主管宣傳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工作,直到他去世時仍為蘇聯的最高理論權威,蘇斯洛夫在戰後一直處於蘇聯最高權力機關核心,參與了幾乎所有重要決策。
蘇斯洛夫負責的領域相互聯繫而又多樣化,向他負責的黨的機構有:宣傳鼓動部、科學和院校部、文化和信息部、青年和社會團體部、兩個國際部、蘇軍政治部和對外人事部、真理報等;政府機構有:文化教育部、國家出版委員會、國家電影業委員會、國家廣播電視委員會、報刊保密檢查總局、塔斯社等。此外,蘇斯諾夫還掌管蘇共黨的建設,理論研究,蘇共與外國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政黨的聯繫,有關他國政黨的情報等,他掌握了一定的獨立的情報資源,包括間諜。此外,他還領導了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以加強各國紅色政黨聯繫,協調行動,交流鬥爭經驗的機構。該機構部分承擔了蘇聯控制他國政黨進而干涉他國內政的工作。戰後不久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與南斯拉夫共產黨決裂。赫魯雪夫上台後恢復了和南斯拉夫的關係,作為一個補償或者友好的表示,解散了這個機構。
蘇斯洛夫上任不久,就經歷了赫魯雪夫的去史達林化政策,不過他的地位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赫魯雪夫掌權時期,幾乎所有保守主義政策都與蘇斯洛夫有關。赫魯雪夫主張與南斯拉夫修好,蘇斯洛夫就開始反對「資產階級」、「修正主義」;赫魯雪夫想和平解決匈牙利事件,結果蘇斯洛夫在匈牙利的調查工作卻推動了蘇聯紅軍進兵布達佩斯;蘇斯洛夫還鼓動赫魯雪夫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利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進行撻伐,在得知一個義大利共產黨出版商詹賈科莫·菲爾特里內利得到了在蘇聯境內屬於反動書籍的《日瓦戈醫生》的手稿後,蘇斯洛夫親自飛到羅馬會晤義大利社會黨總書記彼得羅·南尼,要求阻止該出版商出書[註 1]。他還挑撥赫魯雪夫與文藝界、科學界的關係。結果鬧出了一系列削弱赫魯雪夫權威的事件。赫魯雪夫雖然也啟用列昂尼德·費多羅維奇·伊里切夫稀釋他的權力,但這反而使蘇斯洛夫對赫魯雪夫更加不滿。赫魯雪夫在位時期輕率的實驗和頻繁的政治改組,被認為嚴重干擾了各方面事業的進行和整個官僚隊伍的穩定。
蘇斯洛夫是鐵幕後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他在推翻赫魯雪夫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性作用,部分觀點認為這次頗有戲劇風格的政變也許是蘇斯洛夫的手筆。1964年10月14日,蘇斯洛夫和時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的謝列平等人決定推翻赫魯雪夫,圓滑老練的阿那斯塔斯·伊凡諾維奇·米高揚被派到黑海之濱,通知正在度假的赫魯雪夫回來開會,並同機返回。在機場有適當的歡迎人群。然而,謝列平的親信,KGB主席弗拉迪米爾·葉菲莫維奇·謝米恰斯內大將和中央警衛局局長弗拉迪米爾·雅科夫列維奇·切卡洛夫中將的陪伴讓赫魯雪夫有些不安,也許他想起了貝利亞[註 2],進入會場(也是中央全會),他向主席台上他往常的座位走去。這時,蘇斯洛夫站起來,溫和地說:「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同志,請您就在門口那張椅子上坐下吧,那是今天給您準備好的位子。」就這樣,赫魯雪夫一舉成擒。兩位將軍只是在他暴跳的時候把他按回椅子上。之後,蘇斯洛夫作報告,歷數赫魯雪夫的錯誤(他沒有用「罪行」之類的詞),並建議撤銷他的一切黨政職務。隨後,中央委員會全會投票表決通過了決議,赫魯雪夫因「年齡和健康原因」退休了。決議通過後的當天晚上,米高揚以朋友的身份來到赫魯雪夫家,告訴他將保留警衛,別墅,汽車等,還會有退休金,赫魯雪夫自此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在布里茲涅夫時代,蘇斯洛夫的地位達到了頂峰。假如勃烈日涅夫是一把手,那麼蘇斯洛夫就是影子一把手。蘇斯洛夫改變了赫魯雪夫時代對史達林全盤否定的說法,並且不避諱在影視作品中出現史達林。在對待亞歷山大·索忍尼辛、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維奇·薩哈羅夫這種異見人士時,則運用冷酷的行政手段鎮壓他們。勃烈日涅夫又是個願意傾聽他建議的人,蘇斯洛夫很可能與那個時期蘇聯的正統馬克思主義經濟運行方式「發達社會主義」、不惜動用國家儲備金以提高人民福利的做法等有關。他也有可能參與和美國全面爭霸,入侵阿富汗這類事務。
1971年9月11日,赫魯雪夫因心肌梗塞去世,蘇斯洛夫掌握的《真理報》只是簡單的刊登「前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退休金領取者」赫魯雪夫逝世的短訊。這期間謝列平也被轉去閒職,他和謝米恰內斯一起在80年代初「退休」。[註 3]
1982年1月26日,蘇斯洛夫因病逝世。他被安葬在列寧墓後的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下。
蘇斯洛夫有兩個非正式稱號:對於同志,是「頭號思想家」,對於反對者,是「灰衣主教」。蘇斯洛夫為人低調、沉默,總是身穿整潔的深灰色西服。他為人隨和,經常和普通幹部握手言歡,並用愛稱相稱。他從不改動講稿內容,但一定去掉尖刻的詞句。他說話非常有邏輯,經常引用列寧的話。沒有緊急事情的話,他會把座車停在克里姆林宮以外一定距離,然後走路上班。據說他的車速從來沒有超過60公里每小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