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經十書》是指中國漢、唐時期流傳下來的十部重要數學書籍的總稱。明初嚴恭在《通源算法》稱之為「十經」,明末程大位《算法統宗》稱之為「十書」。清代戴震校勘,交親家曲阜孔繼涵在1777年刻印的微波榭本最早採用《算經十書》這個統稱。[1]近代,1963年錢寶琮校點的《算經十書》包括《周髀算經》(簡稱《周髀》)、《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張邱建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經》,附錄《數術記遺》、《夏侯陽算經》。1998年郭書春與劉純校點的《算經十書》,次序依照錢寶琮校點本。這十部書雖不能概括中國漢唐時期的全部數學知識,但是從中可以看到很多中國古代先賢的理論成就。
歷史
唐代李淳風等人注釋十部算經,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完成,作為國子監算學館的教材和明算科的考試項目。[2]但是唐代的十部算經和現在的《算經十書》不盡相同,李淳風注釋的十部算經是:《周髀》、《九章》、《海島》、《孫子》、《張邱建》、《五曹》、《五經》、《緝古》、《綴術》和《夏侯陽算經》。
北宋中國印刷術發達,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秘書省重新刊刻《十書》,當時《綴術》已經失傳,實際刊刻的只有九種。唐代夏侯陽撰《夏侯陽算經》於北宋時已失傳。北宋元豐九年(1084年)所刻《夏侯陽算經》是一部偽書,韓延曾撰《算書》三卷,卷首有「夏侯陽曰」字句,歐陽修編撰《新唐書》不察,誤以為韓延著有《夏侯陽算經》,因此在北宋重刻《算經十書》時,以韓延撰的《算書》當成《夏侯陽算經》。[3]
南宋人鮑澣之於宋寧宗嘉定六年(1213年)翻刻所得幾部算經時,將其於杭州七寶山寧壽觀藏書中找到的一部徐岳編著的《數術記遺》以為唐代用書之一,一併付印。
明代編撰的《永樂大典》收入《周髀算經》《九章算術》《音義》《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夏侯陽算經》。《數術記遺》則收入《秘冊匯函》叢書。
清初《算經十書》北宋刻本全部失亡,南宋鮑澣之刻本僅存《周髀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緝古算經》、《五經算術》、《夏侯陽算經》六部孤本和《九章算術》殘卷。毛扆將收羅到的七部南宋鮑澣之刻本,影抄為汲古閣本(現存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分院)。清代經學家戴震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夏侯陽算經》等七部算書,收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另從汲古閣叢書輯出《張邱建算經》、《緝古算經》和《數術記遺》,一共十部算經,進行校勘,作圖和注釋作為收入《四庫全書》的底本。[4]
乾隆三十九年刻印的《四庫全書》收入《周髀算經》、《音義》、《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經》和《夏侯陽算經》。後來戴震又根據汲古閣本從新校勘十部算書,交兒女親家孔繼涵[5]刻成微波榭版,並第一次用《算經十書》稱呼。
-
周髀算經
-
九章算術
-
海島算經
-
孫子算經
-
張邱建算
-
五曹算經
-
緝古算經
-
數術記遺
現代影印本和校訂本
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