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影片(Best motion picture)
|
最佳導演(Directing)
|
|
|
最佳男主角(Actor)
|
最佳女主角(Actress)
|
|
|
最佳男配角(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最佳女配角(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 傑克·李蒙 – 《羅勃先生》
- 阿瑟·甘迺迪 – 《冤獄》
- 喬·曼泰爾 – 《馬蒂》
- 薩爾·米涅奧 – 《養子不教誰之過》
- 阿瑟·奧康納 – 《野餐》
|
|
最佳改編劇本 Writing (Screenplay)
|
最佳原創劇本 Writing (Story and screenplay)
|
- 《馬蒂》 – 帕迪·查耶夫斯基
- 《黑岩喋血記》 – 米拉德·考夫曼
- 《黑板叢林》 – 理察·布魯克斯
- 《天倫夢覺》 – 保羅·奧斯本
- 《琵琶怨》 – 丹尼爾·富克斯 和 艾索比爾·倫納特
|
- 《西廂情斷》 – 威廉·路德維格 和 索恩亞·萊維恩
- 《軍事法庭上的比利·米切爾》 – 米爾頓·斯佩林 和 埃米特·萊弗里
- 《美景良辰》 – 貝蒂·康姆頓 和 阿道夫·格林
- 《於洛先生的假期》 – 賈克·大地 和 亨利·馬奎特
- 《七個小福伊》 – 梅爾韋爾·沙維爾森 和 傑克·羅斯
|
最佳故事 Writing (Motion picture story)
|
最佳卡通短片 Short subject (Cartoon)
|
- 《琵琶怨》 – 丹尼爾·富克斯
- 《本森少校的私人戰爭》 – 喬·康奈利 和 鮑勃·莫舍
- 《養子不教誰之過》 – 尼古拉斯·雷
- 《戰略空軍》 – 伯恩·雷
- 《五腳綿羊》 – 瓊·馬珊、亨利·特羅亞、雅克·佩里特、亨利·維尼爾 和 拉烏爾·普洛坎
|
|
最佳紀錄片 Documentary(Feature)
|
最佳紀錄短片 Documentary(Short Subject)
|
|
|
最佳單軸短片 Short subject (One-reel)
|
最佳雙軸短片 Short subject (Two-reel)
|
- 《倖存城市》 – 埃德蒙·里克
- 《紐約第三大街》 – 卡森·戴維森
- 《小巧工具》 – 勞勃·楊森
- 《三個吻》 – 賈斯汀·赫曼
|
- 《林肯樣貌》
- 《蓋茲堡之戰》
- 《在第十二天》
- 《瑞士》
- 《24小時警報》
|
最佳劇情或喜劇片配樂 Music(Music score of a dramatic or comedy picture)
|
最佳歌舞片配樂 Music(Scoring of a musical picture)
|
|
- 《俄克拉荷馬》 – 勞勃·拉塞爾·貝內特、傑·布雷克頓(Jay Blackton) 和 阿道夫·多伊奇
- 《長腿叔叔》 – 艾佛瑞·紐曼
- 《紅男綠女》 – 傑·布雷克頓 和 西里爾·J·莫克里奇
- 《美景良辰》 – 安德列·普列文
- 《琵琶怨》 –珀西·費思 和 喬治·斯托爾
|
最佳歌曲 Music(Song)
|
最佳錄音(Sound recording)
|
- 「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生死戀》 – 曲:賽米·菲恩 ;詞:保羅·法蘭西斯·韋布斯特
- 「I'll Never Stop Loving You」—《琵琶怨》 – 曲:尼古拉斯·博得斯基;詞:薩米·卡恩
- 「Something's Gotta Give」—《長腿叔叔》 –詞曲:強尼·莫瑟
- 「The Tender Trap」—《溫柔陷阱》 – 曲:詹姆士·范·威希信;詞:薩米·卡恩
- 「奔放的旋律」—《牢獄梟雄》 – 曲:亞歷克士·諾斯;詞:海伊·薩雷特
|
|
最佳黑白片藝術指導 Art direction(Black-and-white)
|
最佳彩色片藝術指導 Art direction(Color)
|
- 《玫瑰夢》 – 美術指導:哈爾·佩雷拉 和 泰比·拉森;布景:山姆·寇默 和 阿瑟·克拉姆斯
- 《黑板叢林》 – 美術指導:西追·吉本森 和 蘭道爾·杜爾;布景:愛德華·B·威利斯 和 亨利·蓋瑞斯
- 《傷心淚盡話當年》 – 美術指導:西追·吉本森 和 馬爾科姆·布朗;布景:愛德華·B·威利斯 和 休·亨特
- 《金臂人》 – 美術指導:約瑟夫·賴特;布景:達瑞爾·西爾維拉
- 《馬蒂》 – 美術指導:愛德華·S·霍沃思 和 沃爾特·西蒙茨;布景:勞勃·普里斯特利
|
- 《野餐》 – 美術指導:威廉·弗蘭納里 和 喬·米辛納;布景:勞勃·普里斯特利
- 《長腿叔叔》 – 美術指導:萊爾·惠勒 和 約翰·迪科爾;布景:沃爾特·斯考特 和 保羅·福克斯
- 《紅男綠女》 – 美術指導:奧利弗·史密斯 和 約瑟夫·賴特;布景:霍華德·布里斯托爾
- 《生死戀》 – 美術指導:萊爾·惠勒 和 喬治·戴維斯;布景:沃爾特·斯考特 和 傑克·斯塔布斯
- 《捉賊記》 – 美術指導:哈爾·佩雷拉 和 約瑟夫·麥克米蘭·詹森;布景:山姆·寇默 和 阿瑟·克拉姆斯
|
最佳黑白片攝影 Cinematography(Black-and-white)
|
最佳彩色片攝影 Cinematography(Color)
|
- 《玫瑰夢》 – 黃宗霑
- 《黑板叢林》 – 拉塞爾·哈倫
- 《傷心淚盡話當年》 – 阿瑟·阿林
- 《馬蒂》 – 約瑟夫·拉什勒
- 《女王蜂》 – 查爾斯·朗
|
- 《捉賊記》 – 勞勃·伯克斯
- 《生死戀》 – 利昂·沙姆洛伊
- 《紅男綠女》 – 哈利·斯特拉德林
- 《一個叫彼得的人》 – 哈羅德·利普斯坦因(Harold Lipstein)
- 《俄克拉荷馬》 – 勞勃·瑟蒂斯
|
最佳黑白片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Black-and-white)
|
最佳彩色片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Color)
|
|
- 《生死戀》 – 查爾斯·勒梅爾
- 《西廂情斷》 – 海倫·羅斯
- 《紅男綠女》 – 艾琳·莎拉夫
- 《捉賊記》 – 伊蒂絲·海德
- 《情後頑將》 – 查爾斯·勒梅爾 和 瑪麗·威爾斯
|
最佳影片剪輯(Film editing)
|
最佳特殊效果(Special effects)
|
- 《野餐》 – 查爾斯·尼爾森 和 威廉·A·里昂
- 《黑板叢林》 – 費力斯·韋伯斯特
- 《獨孤里橋之役》 – 阿爾瑪·馬克羅麗
- 《俄克拉荷馬》 – 吉恩·魯吉羅 和 喬治·波姆勒
- 《玫瑰夢》 – 華倫·洛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