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四次霍亂大流行(英文:Fourth cholera pandemic),是指於1863年-1875年間發生的霍亂大流行,是歷史上第四次霍亂的大規模爆發。[1][2] 此次大流行起始於孟加拉地區,印度的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聖,導致疫情在中東地區擴散,並傳播到歐洲、非洲及北美洲。[1][2] 9萬名麥加的朝聖者中,有約3萬人死亡。[2] 1866年,俄國有約9萬人死於霍亂。[2] 同年,疫情蔓延至英國倫敦,7月底至11月初導致至少4000餘人死亡。[3] 美國則有約5萬人死於此次霍亂大流行。[4]
中國清朝咸豐末年,江蘇、浙江等地亦出現了霍亂疫情。[5]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國戰爭中出現嚴重霍亂疫情,洪秀全等人率領的太平軍以及曾國藩等人率領的湘軍均受到嚴重感染。[5][6] 當時人們稱此流行病為「吊腳痧」、「子午痧」、「癟螺痧」或「吐瀉病」。[6] 《天國之秋》記載:「疫情最烈時,一天有多達三千人死於霍亂。」[6] 湘軍中有近一半人感染,曾國藩曾在一封書札中提到:「七月之後大疫遍作,士卒十喪四五。自是賊氛彌熾。」[5][6] 同治元年,醫師王士雄觀察到,上海居民由於霍亂的盛行「死者日以千計」。[5][6] 就連當時軍隊衛生做得較好的英軍,「死於霍亂者,亦達百分之五」。[5][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