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军事冲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利比亞內戰[54][65]起源於利比亞境內兩個對立政權之間的武裝衝突:一方為當時受國際承認的世俗政府(托布魯克政府),由民選的國民代表大會與哈夫塔爾將軍發動的「尊嚴」行動所支持;另一方為「伊斯蘭政府」(的黎波里政府),由大國民議會與參與「利比亞黎明」行動的宗教武裝聯軍所支持。雙方陣營都是包含許多立場不定的民兵組織所組成鬆散的軍事同盟。[61]2014年10月起,第三支勢力伊斯蘭國通過占領德爾納從而加入戰爭。[66]2016年初,受國際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成立,成為內戰中另一新勢力。埃及軍隊與阿拉伯聯盟也通過空襲利比亞的「利比亞黎明」行動和伊斯蘭國來干涉內戰。[61]卡達與土耳其則資助「利比亞黎明」行動。[61]
第二次利比亞內戰 | |||||||||
---|---|---|---|---|---|---|---|---|---|
阿拉伯之冬、利比亞危機、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代理人衝突、反恐戰爭及卡達—沙烏地阿拉伯代理人衝突的一部分 | |||||||||
目前內戰局勢 | |||||||||
| |||||||||
參戰方 | |||||||||
瓦格納集團
格達費的支持者[31] |
民族團結政府
支援打擊伊斯蘭國: |
|
大國民議會 支援者: | ||||||
傷亡與損失 | |||||||||
國民軍有超過5,000人喪生[62] | 不詳 | 伊斯蘭國有至少2,500人喪生 | 不詳 | ||||||
除伊斯蘭國以外的軍隊和平民總死亡人數:5,276+,[63]另有至少7,436名難民在逃往歐洲的途中死亡。[64] |
2014年年初,利比亞的政權由利比亞國民議會管轄。國民議會在一年半前由全國大選產生,並在2012年8月與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交接,成為利比亞的最高權力機構。儘管伊斯蘭主義政黨公正與建設黨(JCP)沒能獲得多數選票,可是在2013年6月努里·阿布·賽赫民當選為利比亞國民議會主席後,伊斯蘭主義者便占有主導地位。[67][68]之後國民議會因以下一連串的爭議引發不滿:雖然賽赫民否認,但他仍被認為與穆斯林兄弟會有聯繫;[69]並被指控利用政府預算資助一些宗教武裝團體,並允許他們進行綁架與暗殺;[70]賽赫民被指控利用自己的職務干涉國民議會的議程,為伊斯蘭主義者謀取利益,包括將不利的討論與調查移出議程;[71]2013年11月,國民議會投票實行伊斯蘭教法,並設立一個特別委員會來審查所有現行法律,以保障它們都遵守伊斯蘭教法;[72]在利比亞的大學實施性別隔離,並強制帶頭巾;當任期在2014年1月屆滿時,拒絕舉行新的大選,直到哈夫塔爾對此發動軍事行動為止。
國民議會被認為利用政府資金援助宗教武裝,並且包庇他們。據稱,特別受到資助的是賽赫民自己建立的「利比亞革命空間」。賽赫民也一直被一些人認為與穆斯林兄弟會關係特別密切,儘管他個人否認。[73]
國民議會還被它的對手指控縱容宗教武裝的發展,允許宗教武裝進行暗殺與綁架。在班加西值得注意的是 「伊斯蘭教法虔信者」,該組織涉嫌參與2012年9月對美國駐利比亞大使的暗殺。(參見:2012年班加西攻擊事件)
2013年到2014年被認為與宗教武裝有關的主要事件,包括2013年10月對總理阿里·扎伊丹的綁架[70]與2014年1月對埃及外交官的綁架,兩起事件均有「利比亞革命空間」的參與。2013年10月,在總理被綁架之後,賽赫民利用自己的職權改變國民議會議程來阻止一項關於廢除「利比亞革命空間」的投票。同時,他取消了一項關於組建一個委員會調查撥給「利比亞革命空間」與其它宗教武裝9億利比亞第納爾(約合7.2億美元)的去向。[71]「利比亞革命空間」雖在這次事件中被國民議會削減職權,但被允許繼續運作且無人被起訴。對阿里·扎伊丹的綁架被認為是一場由國民議會溫和派成員支持的政變。(參見:2013年利比亞未遂政變)
雖然自由派與中間派在國民議會當中是多數,2014年5月他們遊說了一項法律,將禁止幾乎所有參與過格達費政府的人員擔任公職。武裝民兵並衝入政府部門,要求該項法律通過。該法律將使得伊斯蘭主義者獲得更大的權力,清除他們的關鍵對手(那些曾在格達費統治後期服務的溫和派和技術官僚)。到了12月,國民議會認可伊斯蘭教法,並投票延長自己的任期。[74]
利比亞國民議會並沒有在任期結束的2014年1月下台,而是在2013年12月單方面投票,將自身的權力展延至少一年,引起了廣泛的不安和抗議。在東部城市沙薩特,當地以及許多來自貝達和蘇塞的抗議者們,舉行了大規模反對國民議會延期的示威,並要求國會總辭,將權力和平地過渡到合法機構。他們也抗議國家缺乏安全,指責國民議會沒能建立軍隊和警察。
其他拒絕此項授權的利比亞人,則在的黎波里的烈士廣場和班加西的提貝斯提酒店外進行抗議,呼籲凍結政黨和重啟國安系統。[75]
2014年2月14日,哈夫塔爾將軍下令解散國民議會,並呼籲組成看守政府委員會以監督新的大選。但他的行動對國民議會沒有造成多大影響,被稱為是"未遂政變"。哈夫塔爾本人則被貼上"具野心的獨裁者"的標籤。國民議會一如往常繼續運作,也沒有逮捕任何人。但兩個月後的5月16日,哈夫塔爾便發動了代號「尊嚴」的軍事行動。
在2011年利比亞內戰後,利比亞出現多達200個民兵組織。這些組織掌握著當地的實際控制權,並自認為是「革命守護者」。[76]它們之間也經常互相火併。[77]儘管利比亞政府曾嘗試強行收編,[78]但它們的火併仍一直到2014年內戰爆發為止。
在2012年9月,一支民兵組織甚至襲擊了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館,並造成美國大使與其他3人死亡。[79]此事件發生後,一些人在班加西舉行遊行,要求當局儘快收編民兵組織,在全國組建統一的警察與軍人隊伍。遊行期間,一些示威者沖入一座民兵組織兵營。使得至少3人死亡30人受傷,[80]利比亞國民議會也決定解散非法民兵組織。[81]
伊斯蘭勢力利比亞黎明被形容為一「不安定的聯盟」,包括在90年代對抗格達費的前蓋達組織聖戰士、柏柏人民兵、利比亞穆斯林兄弟會的成員以及來自米蘇拉塔的「保守商人網絡」等組織,構成「利比亞黎明」聯盟的主體。這些宗教武裝被位於托布魯克的國民代表大會稱為「恐怖分子」。[82]
在利比亞東部,宗教武裝聯合組成「班加西革命者協商會議」,參加的包括:
在利比亞西部,最大的宗教武裝是米蘇拉塔人為主的「利比亞之盾中部旅」,以及「利比亞革命空間」。另外兩個較小的組織,分別是「伊格尼瓦·奇克利」和「馬努斯伊姆之獅」。
扎維耶與其相關的部隊也已經在西部地區發動行動支持「利比亞黎明」的聯盟。扎維耶部族參戰的動機被認為與宗教無關,主因是與沃什法納部族的衝突,其次是反對津坦旅和哈夫塔爾將軍。另外他們可能包括了利比亞國民軍陸軍中的一部分。扎維耶部族在2014年8月時是屬於「利比亞黎明」聯盟。[83]但在2014年6月,有至少一支扎維耶部族的部隊出現在哈福德將軍的一方。11月有消息指稱扎維耶部族公開脫離「利比亞黎明」。[84]扎維耶民兵過去一直對沃什法納部族發動猛烈攻擊,而在目前的內戰中,沃什法納部族一直是強烈反對「利比亞黎明」與「蓋達組織」等宗教武裝。扎維耶部族自2011年起就與鄰近的沃什法納部族發生長期的部落衝突。[85]
「利比亞之盾旅」大部分分支也支持宗教武裝,依照地理位置可分成「利比亞之盾西部旅」、「利比亞之盾中部旅」和「利比亞之盾東部旅」。早在2012年,一些觀察家認為「利比亞之盾旅」的成員與「蓋達組織」有關。「利比亞之盾第一旅」常被用於稱呼活躍在利比亞東部,「利比亞之盾旅」中的伊斯蘭主義派系。[86]
蓋達組織領導者阿布德·穆哈希乃·利比,也稱阿里·阿布·貝克爾或易卜拉欣·坦塔什,[87]一直活躍在利比亞西部,曾在2014年4月攻下特種部隊基地「27營」,但又在8月被奪回,[88]在「第27營」周圍的宗教武裝,據稱是蓋達組織與「利比亞之盾旅」中的一部分分支。「伊斯蘭馬格里布蓋達組織」(AQIM)與蓋達組織之間的關係並不清楚,也不清楚他們與其它利比亞宗教武裝的關係。「伊斯蘭馬格里布蓋達組織」活躍在費贊地區,尤其是邊界地帶。
世俗武裝主要是忠於哈夫塔爾的利比亞國民軍,包括空軍、海軍和陸軍。
在的黎波里機場之戰後,津坦與環奈富塞地區的聯盟變得突出。因為機場安全部隊有很大一部分招募自津坦。津坦民兵在「津坦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下,包括:
的黎波里機場的機場安全部隊大多與津坦旅集群有關。
沃什法納,位於的黎波里的西南部,當地部落民兵在世俗武裝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2014年8月5日重新攻下了「第27營」基地。沃什法納也與扎維耶自2011年起開始長期的部落衝突。[85]此外扎維耶的立場一直搖擺不定,[84]在2014年8月時扎維耶是與宗教武裝結盟,[83]但11月時也有傳出扎維耶部族公開脫離「利比亞黎明」的消息。[84]
「利比亞之盾旅」中一支民族武裝沒有同其它部隊一起參加宗教武裝,也不清楚他們是否加入世俗武裝。他們被稱為「利比亞之盾第二旅」。[89]來與加入宗教武裝的「利比亞之盾旅」派系區別。當然,「利比亞之盾第二旅」這個稱呼並不清楚是否被廣泛使用。
2014年利比亞內戰大致目前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2014年5月16日哈夫塔爾將軍發起「尊嚴」行動到2015年1月18日政府軍宣布停火,戰鬥主要發生在利比亞西部。第二階段自2015年1月18日開始,自2014年10月占領德爾納後,伊斯蘭國的勢力開始滲透進利比亞,並發動一系列恐怖襲擊,而政府軍也開始進攻被伊斯蘭國控制的德爾納,而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等地也接連有恐怖襲擊發生。戰鬥也擴散到利比亞全境。
2014年初,利比亞由2012年選出的大國民議會(GNC)實際執政。不久,意識形態為伊斯蘭主義的政黨公正與建設黨便勝過佔大多數的中間派和自由派,控制了大國民議會,在2013年6月選出努里·阿布·賽赫民為大國民議會主席。[67][68]塞赫民被指控濫權壓制言論與調查。[71]而國民議會在2013年12月投票實行伊斯蘭教法。[72]並拒絕在任期結束的2014年1月解散,單方面擴大自己的權力,將任期延長18個月直到2014年年底。[90]在2014年2月一場失敗的政變當中,前格達費政權的退休將領哈利法·貝加斯姆·哈夫塔爾將軍要求國民議會立即解散,並組建看守政府和總統委員會來監督新的選舉。國民議會拒絕了他的要求。兩個月後衝突爆發,效忠哈夫塔爾的部隊於2014年5月16日對班加西的伊斯蘭武裝發動了代號為「尊嚴」(英語:Operation Dignity,阿拉伯語:عملية الكرامة)的大規模空中與地面攻勢。[91]
2014年5月16日,一支忠於哈夫塔爾將軍的部隊襲擊了班加西內的宗教民兵基地,這支部隊擁有戰鬥機、直升機與地面武裝,攻擊持續到所有宗教民兵組織都被清除為止。[92][93]接著,當哈夫塔爾的軍隊開始與「2月17日烈士旅」和「利比亞之盾第1旅」的聯盟以及「伊斯蘭教法虔信者」在班加西西南的西迪費賴季與哈瓦裏激戰時,哈夫塔爾本人將這次行動稱為「尊嚴」行動。[94]戰鬥持續到哈夫塔爾的軍隊於16日下午從西迪費賴季撤走為止。[95]隔天,「2月17日烈士旅」與「拉法拉-塞哈蒂」的民兵返回了之前他們被奪走的基地。[96]利比亞政府之後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譴責哈夫塔爾的行為是「一場不合法的政變」。[94]而哈夫塔爾則在5月17日回復稱自己是發動「一場大規模行動,旨在將恐怖分子趕出班加西」。[97]
兩天後哈夫塔爾的部隊試圖在的黎波里解散利比亞國民議會。這次衝突阻止了國民議會抵制2014年6月25日的新選舉的想法,這次選舉決定由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取代國民議會,而伊斯蘭主義者在這些選舉中慘敗。伊斯蘭主義者認為選舉投票率(18%)過低,拒絕承認選舉結果[98][99][100]。衝突在7月13日升級。的黎波里的伊斯蘭主義者和米蘇拉塔人為主的武裝組織發動利比亞黎明行動以控制的黎波里國際機場,經過41天與津坦旅的戰鬥,在8月23日攻陷了機場[101]。
機場被攻陷的兩天後,部分抵制2014年6月大選的國民議會議員逕行開會,成立新的利比亞大國民議會,會中並自行投票取代剛選舉結束的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以的黎波里為首都,總統為努里·阿布·賽赫民,總理為奧馬爾·哈斯。結果大部分國民代表大會成員被迫遷到托布魯克為中央政府所在地,與哈夫塔爾的部隊協商,最終提名哈夫塔爾為參謀總長[102]。11月6日,位於的黎波里的利比亞最高法院宣布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的選舉是違憲與無效的,要求國民代表大會立即解散並宣布其頒布的法令無效[103][104][105]。國民代表大會認為該判決是在新國民議會的威脅下所做出的判決而拒絕解散[106]。
5月18日忠於哈夫塔爾的部隊用車載防空機槍、迫擊炮和火箭彈襲擊了利比亞國民議會所在的大廈,一名利比亞憲兵隊指揮官並宣讀了一份由哈夫塔爾起草的宣布議會暫停的聲明。[107]衝突於5月18日傍晚開始於國民議會大廈,之後擴展到了幾個街區,一直到深夜才平息。[108]之後憲兵司令穆赫塔爾·費爾納納宣布由制憲委員會取代了利比亞國民議會。[109]
自5月19日起,利比亞國內開始形成擁護與反對制憲委員會的兩派,先是利比亞國民軍特種部隊宣布全體效忠制憲委員會。[110]之後40名原國民議會成員[111]、海軍的首腦[112]、空軍[113]與陸軍均宣布支持制憲委員會。而幾個宗教武裝,「馬努斯伊姆之獅」[114]、「利比亞革命空間」[115]與「伊斯蘭教法虔信者」[116]都反對這個委員會。一些宗教武裝如「利比亞之盾中部旅」則在首都附近與政府軍對峙。[117]儘管如此,在5月22日至31日利比亞仍有不少人上街進行支持哈夫塔爾的遊行。[118][119][120]而各宗教武裝與政府軍也發生一些零星的交火,[121][122]同時,在制憲委員會內部,總理艾哈邁德·馬蒂格與外長阿卜杜拉·薩尼之間出現權力鬥爭。[123]最後,利比亞最高法院宣布馬蒂格的選舉違法。[124]而受到伊斯蘭主義者支持的新的國民議會於6月25日開始眾議院選舉,[125]使得利比亞出現兩個政府對立的局面。
7月13日「利比亞革命空間」與一些以米蘇拉塔籍人為主的部隊[126]發動一場代號為「黎明行動」的針對的黎波里國際機場的攻勢。[127]戰役開始時,他們便獲得其它來自米蘇拉塔、的黎波里和扎維耶的民兵支援,另有詹祖爾騎士、阿馬齊格聯盟等幾個宗教武裝和奈富塞山一帶民兵的加入。[128]第二天,班加西和的黎波里發生了政府軍與民兵的衝突並迫使的黎波里機場關閉。而一支民兵部隊嘗試從守衛機場的津坦民兵部隊手中奪取機場。[129]雙方都被互指對方是政府僱傭的。[130][131]戰鬥造成機場內90%的飛機被摧毀,[131][132]並使附近一座油庫在7月27日被火箭彈擊中,造成600萬升石油與附近液化氣儲存設施起火。[133]而班加西亦於7月29日遭到宗教武裝攻擊。[134]7月30日,公正與建設黨的黨主席穆罕默德·薩萬聲明支持宗教武裝的行動。[135]同日「伊斯蘭教法虔信者」宣布在班加西建立「伊斯蘭酋長國」[136]8月2日,的黎波里國際機場再度爆發衝突,[137]接下來的幾天,數枚飛彈隨機落在機場路和附近地區。[138]8月11日政府軍開始封鎖班加西港,[139]並在兩天後決定要求「利比亞革命空間」在2014年11月31日前解散[140]和請求聯合國與安理會在利比亞進行干預以保護平民與政府機構。[141]8月16日宗教武裝間就成立班加西革命者協商會議發生分歧,[142]但仍迫使閃電旅特種部隊於第二天放棄他們在班加西最後的基地,[143]8月17日晚些時候,不明身份的飛機空襲了的黎波里內的一些地點。 [144]的黎波里機場最終於8月23日被「利比亞之盾中部旅」攻下,防禦的津坦民兵被逐到的黎波里以南90里開外。[145]緊接著,「利比亞黎明」於9月攻下的黎波里中心,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遷至托布魯克。[145][146]
自2014年10月起,衝突在利比亞西部進行,[147]主要是在津坦民兵與「利比亞黎明」之間爆發。「利比亞黎明」在此過程中奪取了瓦迪亥(Wadi al-Hai)地區。[148][149]之後,效忠於世俗武裝的利比亞國民空軍多次對被「利比亞黎明」控制的城市發動空襲。[150][151]10月下旬,控制德爾納的組織「伊斯蘭教法虔信者」宣布效忠伊斯蘭國。[152]11月,出於對空襲米蘇拉塔的回應,的黎波里法院對哈夫塔爾發出逮捕令。[153]「利比亞黎明」於2014年12月發動"日升"行動以奪取包括錫德拉灣油庫在內的一些石油設施。[154]之後,儘管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聲明自己是政治中立且獨立於黨派,[155]雙方仍在那一帶多次交火,[156][157]2015年1月,世俗武裝的軍機在德爾納轟炸了一艘希臘油輪,造成2名船員死亡。[158]這導致土耳其航空被迫關閉通往利比亞的航線,成為最後一家關閉利比亞航線的外國航空公司。[158]1月16日,「利比亞黎明」與以托布魯克為首的世俗武裝簽訂停火協議。[159]
自2014年10月占領德爾納(見上節)後,伊斯蘭國的勢力便進入利比亞,並在的黎波里等地製造了一些恐怖襲擊。[160][161]但直到2015年1月發生在的黎波里旅館的槍擊事件後,[162][163]其在利比亞的活動方受到重視。之後,「伊斯蘭國」在2月初攻下蘇爾特和一座附近的小城。[59][164]2月15日,「伊斯蘭國」斬首了21名埃及科普特人,埃及空軍在幾個小時內便以空襲德爾納作為回應。[165][166]2月23日,「伊斯蘭國」的一支武裝,"巴塔(Battar)"旅,對"利比亞黎明"和托布魯克政府雙邊宣戰。[167]3月14日起「伊斯蘭國」開始與"利比亞黎明"和托布魯克政府在蘇爾特交戰。[168][169][170][171]當「伊斯蘭國」指揮官艾哈邁德·魯伊西在與"利比亞黎明"的交火中身亡後。[172]"利比亞黎明"趁勢攻下蘇爾特附近的瑙費利耶(Nofliyah)鎮。[173]托布魯克政府亦在德爾納對「伊斯蘭國」發動一場進攻。[174]出於對"利比亞黎明"的報復,「伊斯蘭國」的兩名槍手在4月13日襲擊了位於的黎波里的韓國大使館,造成2名保安死亡,1名人員受傷。[175]並於6月在德爾納斬首一名利比亞國民軍士兵。[176]7月中旬,「伊斯蘭國」打退了"利比亞黎明"對蘇爾特的進攻並攻下一座小鎮。[177][178]美軍於11月15日在利比亞首次展開空襲行動,炸死「伊斯蘭國」利比亞分支二號人物阿布·那比爾。[179]
2016年1月7日,茲利坦的一處軍營被「伊斯蘭國」利比亞分支使用汽車炸彈襲擊,造成70人死亡,100多人受傷。[180][181]
2016年5月,支持民族團結政府的部隊向伊斯蘭國發起蘇爾特攻勢,至12月完全收復蘇爾特。
2015年1月16日,尊嚴行動和利比亞黎明派別同意停火[159]。2016年民族團結政府成立前,利比亞是由兩個獨立的政府(利比亞國民議會和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分治,的黎波里和米蘇拉塔忠於利比亞黎明和設於的黎波里的利比亞國民議會,而國際社會承認的阿卜杜拉·薩尼政府及議會(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位於托布魯克。[182]
在2015年2月15日埃及對德爾納的空襲中,托布魯克政府的軍機也參與了這次行動。此事引起了「利比亞黎明」的抗議。[183]因此在2月23日,托布魯克政府暫停與「利比亞黎明」的對話。[184]同時,與托布魯克政府聯盟的津坦民兵和與「利比亞黎明」聯盟的沃什法納民兵在阿齊齊亞地區交火。[185]儘管如此,在錫德拉灣油區,參與「日升」行動的「利比亞黎明」部隊和當地的托布魯克政府民兵達成一項協議,共同對抗伊斯蘭國。[186][187][188]8月初,利比亞國民軍在艾季達比耶與宗教武裝發生交火。[189]10月23日,班加西的數百名民眾於抗議聯合國計劃支持建立新利比亞聯合政府和平協議的集會上遭到迫擊炮擊,造成6人死亡。[190]
由於利比亞局勢惡化,聯合國逐步加大斡旋力度,數次主持召開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2015年12月,利比亞各派在摩洛哥簽署《利比亞政治協議》,設立總理委員會,並由其組建民族團結政府,總部設在的黎波里。2016年初,總理委員會兩次向國民代表大會提交民族團結政府名單草案,但均遭否決。民族團結政府始終未得到國民代表大會承認[191]。
2017年5月,發生布拉克·沙提空軍基地襲擊事件,支持托布魯克政府的利比亞國民軍在利比亞南部的布拉克·沙提空軍基地遭到支持民族團結政府的敵對武裝組織襲擊,造成141人喪生。[192]
2017年5月2日,哈夫塔爾在阿布達比會見了總理法耶茲·薩拉傑,雙方在那裡進行了兩小時的會談,據稱會談取得了進展。[193]在阿爾及爾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外交部長穆罕默德·塔哈·西阿拉表示,如果哈夫塔爾承認民族團結政府而不是國民代表大會,他將承認哈夫塔爾為利比亞軍隊最高指揮官。這一聲明在的黎波里引起了批評。[194][195]
2017年7月,利比亞國民軍擊敗了剩下的伊斯蘭勢力,結束了長達近三年的班加西戰役。同月5日,國民軍完全控制班加西。[196]
2017年12月17日,哈利法·哈夫塔爾將軍宣布「所謂的」《利比亞政治協議》無效。[197]
2018年4月11日,正當尊嚴行動部隊開始準備攻擊被圍困的德爾納時,世界各地的許多報紙報道,哈夫塔爾患嚴重的腦淤血,據報已被送往巴黎的一家醫院。[198][199]4月26日,哈夫塔爾在去巴黎近三個星期之後終於返回班加西。[200]
2018年5月2日,發生的黎波里國家選舉委員會襲擊事件,兩名伊斯蘭國武裝人員襲擊了的黎波里國家選舉委員會總部,隨後被警察包圍,造成至少12人死亡。[201]
2018年5月7日,德爾納戰役開始。經過7周零3天的戰鬥,該市於2018年6月28日落入利比亞國民軍手中。
2018年9月,親民族團結政府和親哈夫塔爾的部隊之間發生了新的衝突。[202][203]
2018年9月11日,伊斯蘭國在的黎波里對國家石油公司發動襲擊。
2018年11月,利比亞主要政治人物出席了為期兩天的巴勒莫會議,試圖解決目前的衝突,但沒有取得任何突破。[204]
2018年12月19日,在12月初數次進入米蘇拉塔區後,利比亞國民軍參加了薩達達城堡戰役。[205]
2019年1月16日,利比亞國民軍將部隊轉移到南部,以確保油田的安全。[206]
2019年4月,利比亞國民軍一直向西推進,4日到達了的黎波里以南約80公里處,與民族團結政府發生了小規模衝突,利比亞國民軍成功控制的黎波里國際機場。利比亞國民軍同時也在的黎波里西部活動,試圖關閉通往突尼斯的道路。嚴重衝突的威脅促使聯合國推遲計劃在該市舉行的和平會議。5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飛往班加西會見哈利法·貝加斯姆·哈夫塔爾試圖斡旋。[207][208][209]6日,民族團結政府戰機從米蘇拉塔空軍基地起飛,對的黎波里以南約50公里的兩處利比亞國民軍陣地進行了三輪轟炸。[210]鑑於局勢惡化,美國和印度紛紛撤出駐紮在利比亞的軍事人員[211],他們曾經的任務是打擊曾經佔領利比亞北部部分地區的伊斯蘭國武裝。
從4月初西利比亞攻勢開始至4月14日,已有121人在衝突中喪生[212]。
4月15日,民族團結政府在的黎波里以南艾因札拉通過可攜式防空飛彈擊落了一架屬於利比亞國民軍的米格-21戰機。同時利比亞國民軍領導人哈利法‧哈夫塔爾則前往開羅,爭取埃及總統塞西的支持[213]。 4月19日,美國態度不定也對利國內戰頗有影響,美國自從駐利比亞大使被殺恐攻事件後,便態度趨於謹慎,僅聲明打擊與派美軍利比亞協助掃蕩ISIS,而不明確站邊,直到此日,美國才有較重大的聲明與行動;美國白宮發布聲明表示「川普「承認哈夫塔在對抗恐怖主義,以及確保利比亞石油資源,扮演重要的角色,兩人並討論對於利比亞過渡到一個穩定、民主政治體制的共同願景」」,意即利東叛軍哈夫塔將軍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時間是在4月15日,而他顯然將此視為美國支持己方利國東部叛軍武裝統一全國的支持,但事實並非如此,雙方(利比亞政府軍與哈夫塔的軍隊)雙方大戰到一半,由於比亞內戰死傷嚴重,不斷升級的人道危機引發國際關注,隨後引發美、英、法、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義大利16日罕見的做出發表聯合聲明的舉動,力促利比亞衝突兩造即刻停戰,並警告恐怖組織可能趁其政治真空,干涉內政,導致更多混亂,並強烈反對雙方血腥的廝殺,其中美國默許美國的傭兵公司接單、派遣傭兵與哈夫塔叛軍作戰的行為,但在2020年卻又公開反對土耳其派遣軍力支援利比亞政府軍對抗哈夫塔叛軍,因此可以基本判斷美國政府態度搖擺不定、不太想站邊,但又怕事態升級,因此對利比亞內戰問題左右為難。 12月19日,利比亞國民軍對民族團結政府軍隊在米蘇拉塔的多個陣地發動10多次空襲,導致民族團結政府軍大約25人死傷[214]。
1月2日,土耳其國會通過法案,批准土耳其軍隊進駐利比亞,支持利比亞的民族團結政府[215],但要利比亞償還內戰開始前所欠的土耳其的27億美元債務[216]。而與民族團結政府敵對的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則宣布與土耳其斷交[217]。
1月6日,哈利法·貝加斯姆·哈夫塔爾的利比亞國民軍宣佈攻佔蘇爾特。[218]
1月11日,哈利法·貝加斯姆·哈夫塔爾宣布停火,次日,民族團結政府亦宣布停火[219]。
1月18日,為抗議土耳其決定派軍支援民族團結政府,哈利法·貝加斯姆·哈夫塔爾的部隊封鎖利比亞主要石油出口港,將造成利比亞原油出口減少一半以上[220]。
1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等人在德國柏林進行峰會商討利比亞內戰危機,與會領袖承諾停止干涉內戰,並遵守聯合國的武器禁運令[221]。
4月13日,民族團結政府軍隊奪回了塞卜拉泰,同時繳獲了利比亞國民軍的裝甲車和武器。[222]
5月9日,的黎波里的米提加國際機場遭到利比亞國民軍80餘枚飛彈襲擊,造成多輛汽車和客機損毀,機場客運大樓以及停機坪受損,數名平民傷亡[223]。
6月4日,民族團結政府宣布已控制整個的黎波里,利比亞國民軍已從首都地區全部撤離[224]。隨後雙方在蘇爾特一帶僵持不下[225]。
8月,民族團結政府和國民代表大會相繼宣布停火,9月,團結政府總理法耶茲·薩拉傑宣布將在10月底前辭職[225]。
10月19日起,利比亞交戰雙方在瑞士日內瓦展開談判,23日,雙方在最終停火協議上簽字,停火協議立即生效。當天,一架客機從的黎波里飛抵班加西。這是一年多來首次有客機在利比亞東西部之間飛行[225]。11月13日,利比亞衝突雙方同意於2021年12月24日舉行利比亞總統和議會選舉[226]。
10月23日,民族團結政府與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達成最終停火協議[225]。11月,雙方在突尼斯舉行的政治對話期間,同意2021年12月舉行利比亞總統和議會選舉。[227]但之後利比亞議會和總統選舉被無限期推遲。[228]
2月10日,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投票選舉法西·巴沙加為新總理,並準備讓其接替時任民族團結政府總理阿卜杜勒·哈米德·德貝巴[229]。但阿卜杜勒·哈米德·德貝巴拒絕讓權[230]。3月3日,國民代表大會在蘇爾特成立了對立的「民族穩定政府」,並推選巴沙加為總理[231]。5月17日,法西·巴沙加的黎波里,但他的抵達引發了新一輪衝突。不久法西·巴沙加離開的黎波里。[232]
7月,隸屬內政部的特種威懾部隊(RADA)和由阿布拉斯(Ayoub Abu-Raas)領導的的黎波里旅在黎波里的al-Farnaj社區爆發激烈槍戰,造成多人死傷。7月21日,的黎波里阿布沙立姆(Abu Salim )區實施緊急狀態。[233]
8月26日晚,民族團結政府和國民代表大會的武裝在的黎波里多個地區發生衝突,造成23人死亡、140人受傷。[234]
一名隸屬於民族團結政府國防部武裝力量的指揮官被總統委員會的武裝力量扣押,兩支武裝力量隨後於8月14日晚在的黎波里的艾因扎拉區爆發衝突,造成27人死亡、106人受傷。200餘個家庭從衝突地區撤離。8月15日,衝突雙方停火。[228]
自2014年戰爭爆發以來,聯合國利比亞支助特派團(以下簡稱聯利支助團)自2011年因2011年利比亞內戰成立後,也在2014年利比亞內戰中促成2015年1月停火協議。[235]儘管協議最終因埃及軍事干涉而破產,[236][184]但在2015年上半年,聯利支助團仍成功建立了一系列不同的協商途徑以促使利比亞敵對的兩個政府和其民兵達成和解,並於2015年6月擬定一份和平草案。[237]一周後,聯利支助團向雙方提議在摩洛哥討論這一草案。[237]但被的黎波里政府拒絕。於是托布魯克政府及其他派別在7月11日達成一份不包括的黎波里政府在內的停火協議。[238]而利比亞西部的一些城市如米蘇拉塔、扎維耶、津坦等,早在2015年6月達成一些和平協議,包括停止戰爭、交換俘虜、疏通道路及一些關鍵路線,並將參與交戰雙方的部隊撤回至自己城市的行政邊界。[239][240][241][242][243][244]2016年1月19日,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成立。[245]
至2015年2月為止,內戰已經造成可觀的破壞和混亂。[246]斷電頻繁,幾乎沒有商業活動,來自石油的收入減少了90%。[247]超過3,000人在內戰中喪生,[248]一些消息來源聲稱近三分之一的利比亞人口已經逃往突尼西亞成為難民。[24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