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拉丁語:Concilium Vaticanum Primum)於1868年6月29日由教宗庇護九世召集[1]:12,是天主教會第20次大公會議,約七百位教會領袖出席。會議於1869年12月8日在聖伯多祿大殿開始舉行[1]:1-2。
會議共頒布了兩條教條憲令:有關信仰、理性及其關係的《Dei Filius》,和關於教宗無誤論的《Pastor aeternus》。後者雖明確將教宗無誤論寫入天主教教義,但也闡明其限於教宗代表教會,公告關於信仰和道德的訓令時的場合[2]。
1870年9月,由於羅馬被併入義大利王國,庇護九世退縮至梵蒂岡內作為抗議,會議於1870年10月20日宣告中斷[3]:206。
此次會議的決議在德國、奧地利等地引起了反對,例如小部分信眾組織起的舊天主教會,以及俾斯麥對教宗鞏固權力的行為發起的文化鬥爭[2]。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