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石(graptolites)是一類已滅絕的很小的群居性半索動物,生存於寒武紀中期至石炭紀晚期的海洋中,其中志留紀時期的筆石化石甚多,被稱為「筆石時代」。因為牠們酷似古代西方使用的羽毛筆,故得名筆石。筆石分布廣,演化快,在地層對比中有獨特的價值。牠們曾長期被人誤作腔腸動物,後經學者用顯微鏡研究後確定其為半索動物門下的一綱,即筆石綱 (學名:Graptolithina),也可視為羽鰓綱下的一個亞綱。
特徵
筆石是行群體並在海面上漂游生活的動物,有些種類行固著生活(樹形筆石目),有些則為浮游生物(正筆石目)。每個群體有一條或多條的枝,它是由微小的單體長出的。每個後生的單體生活在胞管(Theca)中。[3]單體所分泌的骨骼稱為筆石體,筆石體的大小一般長幾釐米至幾十釐米,較大的可達70釐米或更長,其成分不含幾丁質,但有甘胺酸、丙胺酸等多種胺基酸。[4][5]
歷史
筆石最早出現於中寒武世,奧陶紀大量繁盛,主要營漂浮方式,分佈廣,演化快、容易保存,是奧陶紀重要的分帶化石。 早奧陶世早期以樹形筆石為主,中期正筆石類中的無軸亞目大量繁盛,晚期有軸亞目的雕筆石出現;中、晚奧陶世是正筆石類的鼎盛時期。志留紀的筆石化石甚多,其中以單筆石類為主,如單筆石、弓筆石、鋸筆石、耙筆石等。泥盆紀時正筆石類大部分絕滅,只剩下少量的單筆石和樹筆石類。筆石最後於石炭紀晚期滅絕。
分類
筆石綱可分為2至7個目:
- †樹形筆石目 Dendroidea
- †管筆石目 Tuboidea
- †腔筆石目 Camaroidea
- †甲殼筆石目 Crustoidea
- †莖筆石目 Stolonoidea
- †正筆石目 Graptoloidea
- †雙胞筆石目 Dithecoidea
- †杆壁蟲目 Rhabdopleurida Fowler, 1892
- Rhabdopleuridae Harmer, 1905
- Rhabdopleura annulata Norman, 1921 — 印太地區
- Rhabdopleura compacta Hincks, 1880 — 大西洋
- Rhabdopleura normani Allmann, 1869 — 大西洋和部分太平洋
- Rhabdopleura recondita Beli, Cameron and Piraino, 2018 — 地中海
- Rhabdopleura striata Schepotieff, 1909 — 太平洋(斯里蘭卡)
- Rhabdopleuridae Harmer, 190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