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童尚經(1917年3月17日—1972年8月26日),筆名童常,江蘇鎮江人,臺灣兒童文學先驅,《臺灣新生報》副總編輯、《新生副刊》主編,在報社期間經常幫助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投稿,後在《臺灣新生報》第二次大肅清時因文字獄與支助政治犯被槍決。
1917年3月17日童尚經生於江蘇鎮江[1],在江蘇省立鎮江師範學校初中部(今江蘇省鎮江中學)畢業後,因父親經商失敗而輟學,赴上海《申報》圖書館工作,進而接觸左翼文學[2]。他在中學期間與女同學華世貞以文交友,追求多年後成為夫妻[3]。
1936年9月童尚經參加新安旅行團,初為學生,後為輔導員。他跟團遠赴中國西北與西南勞軍,1940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2]。1941年新安旅行團經香港赴蘇北,他滯留香港,在珍珠港事變時,和張鐵生、茅盾由東江縱隊港九大隊護送到桂林。[1]
1946年9月,童尚經偕妻抵台,起先透過朋友的親戚李學驊幫助下,在基隆某家貿易行工作。1947年1月進入《新生報》資料室擔任主任[1]。李學驊因1950年蘇藝林案被處死後不久,童尚經加入國民黨。[2]
1958年,童尚經擔任《新生報》副總編輯[1]。
童尚經在中國大陸時期,寫有童書《在內蒙古的草地上》,以為新安旅行團全體師生籌款[4]。他是深耕台灣兒童文學的先驅,《新生兒童》印刷精美、圖文並茂,不亞於《國語日報》[2]。在1960年代臺灣他從事臺灣兒童文學的教學與研究[5],在(兒童讀物編輯研究)中將兒童文學形式分為十類[6],對童話的定義是:「是以兒童的特殊生理與心理為基礎,根據事物和倫理的結合,能滿足好奇心與慾望的幻想,用文學的手段編造類似故事的東西。」[7]
張系國從小最早的投稿對象是《新生報》,因為該副刊經常舉辦都是比較大眾化的徵文,如「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妹妹」、「我的哥哥」等等。他第一次投稿被採用,童尚經親筆回了一張鼓勵的便條。張系國表示這是他踏上文壇的原因,後在臺大一升二時還作過童家兒子的家教。[8]
約在1962年,童尚經舉辦「理想夫人」和「理想丈夫」徵文活動,一年半內稿源充足,反響很大。他寫(尊敬的人)談他妻子;而華世貞也回應寫(理想丈夫何處有?)描述她丈夫。《新生報》社收錄這次徵文稿子,以及他倆的文章於1963年、1964年先後出兩本書,書名就分別是《理想夫人》和《理想丈夫》。[3]
將來這徵文活動成為起訴書中的罪狀之一。
1965年左右,楊逵次女楊素絹嘗試習作,但十稿九退,後來寫一篇(野菜宴)投稿到《新生副刊》也收到退稿,上面有童尚經的一紙片的評論,還詢問是否楊女的父親是楊逵,並寫1926年在上海就讀過其小說(送報伕)。楊素絹覺得驚奇,居然猜到她是楊逵之女。她重寫的(野菜宴)就登在《新生副刊》了。受此鼓勵,楊素又寫(牆塌下來那晚)投寄給《新生副刊》。[9]
童尚經在報社期間大力提拔劉興欽,並開版面讓他連載「桃李春曉」畫作。劉興欽有一次因漫畫中的人物被某位權貴對號入座,差點入牢,童尚經雖險遭連累,卻仍未因此而與劉興欽疏遠。[2]
1960年代後期,泰源監獄受刑人流行寫作投稿到童尚經主持的《新生副刊》。因為童編輯不僅對稿費慷慨,還鼓勵他們寫作。因為這些犯人隻身在臺,無人接濟,必須寫作賺錢。此舉對謀生不易的政治犯助益極大。[2]
童尚經用稿沒有省籍之分,也沒有統獨之別。如常寄日文版《世界民間故事》請1958年因海軍台獨案判刑十年的許昭榮翻譯,並在《新生兒童》每週發表一篇,持續一年,還讓許昭榮把全稿售予水牛出版社。如1950年因李玉堂案判刑十年的張蘊智,出獄後多投稿《新生報》,童尚經常幾乎來稿必用。其他受惠者還有盧兆麟、郭振純、高金郎、席長安、孫以蒼、陳長坤等多名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2]
後來這些援助成為起訴書中的罪狀之一。
1956年11月26日,大法官會議「釋字第六十八號」明定:「凡曾參加叛亂組織者,在未經自首或有其他事實證明其確已脫離組織以前,自應認為係繼續參加。」這項釋文成為特務機關逮捕政治犯的利器。[2]
童尚經雖對共產黨失望而脫離共黨,張系國認為是他並未辦理自首手續,猜測他或許顧慮自首後不可能再在他熱愛的副刊工作[8]。但是,童尚經女兒童小南於父親死後一直追查緣由,發現是出在《新生報》的安全室主任金賡故意壓住自首名單不往上報,直到自首期限已過,才送上去邀功[11]。
1966年,《新生報》發生第二次大肅清。報編輯主任姚勇來、黨政記者沈嫄璋夫妻一關一死。隔年該報經濟記者徐雪影也落網,為了保命供出多人,其中之一就是在抗戰期間結識的童尚經。[2]
1969年11月24日,童尚經同事兼好友單建周被調查局約談後墜樓身亡。1970年5月,金賡將童尚經的自首往上報,後者隨即被調查局解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看守所。[1]
當調查局要童尚經徹底表白,他只表白自己,拒絕牽連其他人。因為查不到具體叛亂的證明,調查局改以文字獄作為罪狀:蔣介石生日(10月31日萬聖夜)時刊登一篇名為《鬼節》的文章,視為犯大忌;他選用的一些文章如《妙老頭》、《爸爸的鼻子》、《下鄉去吧》,視為污衊元首、詆毀時政;他錄用政治犯的稿件,視為「接濟同黨分子」等。[2]
軍事法庭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進行」為由,判童尚經死刑[1]。
童尚經初審時就判死刑,還未經二審覆判就處決,所留下的遺言是:「我的女兒非常好,我的兒子也很好,請告訴我太太好好照顧他們,要他們聽媽媽的話,孝順媽媽…」1972年8月26日清晨5點槍斃,同處被關的廣播人、政治犯崔小萍日後寫下:「天破曉時,我被一陣驚懼的哭聲驚醒,我以為是誰在作惡夢。…」[12]
每逢過年過節,童尚經遺族都要受到警察局的「特別關注」,華世貞只好離開臺灣。在美國駐台新聞處工作多年的她,經由美國新聞處幫助而在1980初期移民美國。童尚經的墓也落在加州。[3]
1999年,瘂弦鼓舞童小南替父親寫文章、出書平反,後者認為無報紙敢登。瘂弦回答《聯合報》可登,認為有很多作家會接著寫,因為童尚經培植過太多的寫作人才。於是,童小南前後寫出十九章文稿,由母親華世貞寄去臺灣申請平反,可是《聯副》表示無法刊登,其他臺灣幾家刊物,也均以內容不適合該刊風格而未成。[13]
童小南只好投稿給《北美世界日報》,選出其中五篇可以獨立登載的章節,在2001年10月21日刊出[13]。當她的台灣大學圖資系同學讀到《世界日報》時不禁哭泣,打電話給前者質疑為何之前都不訴說?童小南回說那種環境之下不想主動告訴讓人惹麻煩[14]。直到2009年12月12日,《聯合副刊》登出了張系國懷念童尚經的文章(紀念一位副刊編輯),好幾位親友發電子信告訴童小南,她因而感激又感嘆與這次《聯副》的刊登,認為可能是四十年來,台灣第一次有非綠的日報刊出有關他父親的紀念文章。她也感謝許昭榮曾多年前於《自由時報》投稿(獄中遇貴人)紀念父親[13]。
2001年初,童小南寫信感謝崔小萍[12]。同年9月1日童尚經獲得陳水扁政府平反,後亦經行政院公告恢復名節[15]。隔年,遺族在西來寺舉行追思會[16]。
劉興欽接受張夢瑞口述生平時說:「令人難過的是,當年提拔我的童尚經編輯,不知什麼緣故,竟被槍斃了,我不敢去打聽,最後才聽說是匪諜。」、「童編輯走後,我經常想到他。他是個好人,對兒童文學有很大的貢獻,特別他創辦的《新生兒童周刊》,受到許多小朋友的歡迎,為《新生報》打下很好的名聲。」[17]
2010年,楊素絹對此平反寫下:「恭喜小南女士,令尊冤屈獲得平反;其實眾人的思念紀念才是真正的平反。您的父親童尚經先生,真是了不得的人物。」[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