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憲公(前725年—前704年[2]),《史記·秦本紀》和《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誤作為秦寧公[註 1],嬴姓趙氏,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文公之孫,秦靜公長子,在位12年。
前718年,秦文公之子秦靜公去世,其孫秦憲公被立為太子。[5]
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憲公繼位。[6]
前714年,將秦國國都由汧渭之會(今陝西省眉縣附近)遷至平陽(今陝西省岐山縣西南)。[註 2]同年,秦憲公派軍隊征伐亳戎的都邑蕩社(一說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東南,一說在陝西省三原縣、興平市一代)。[8]
前713年,與亳戎交戰,亳王戰敗,逃往西戎。同年,秦憲公發兵攻滅蕩社。[9]
前709年,芮伯萬的母親芮姜厭惡芮伯的寵姬太多,將他趕走,讓他居住在魏城(今山西省芮城縣北)。[11]
前708年,少子秦出子出生。[12]同年秋,秦國攻打芮國,由於輕視敵軍而戰敗。冬,周桓王和秦國的軍隊一起包圍魏城,俘虜了芮伯萬。[13]
秦憲公有三個兒子: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