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音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音音樂(英語:gospel music)福音音樂是基督教音樂的一種流派。福音音樂的創作、表演、意義甚至定義都因文化和社會背景而異。福音音樂的組成和表演可以有很多目的,包括審美愉悅,宗教或儀式的目的,或作為市場的娛樂產品。福音音樂以人聲為主,並使用基督教歌詞大量搭配和聲。福音音樂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期[1],源於黑人口頭傳統。讚美詩和聖歌通常以呼喚和回應的方式表演,深受祖先非洲音樂的影響。大部分教堂都依靠拍掌和跺腳作為節奏。大部分音樂都是清唱[2]。「福音歌曲」一詞首次在出版物中使用是在 1874 年。
早期的福音歌曲由喬治·弗雷德里·根,菲利普·布利斯,查爾斯·哈欽森·加布里埃爾,威廉·霍華德·杜恩和范妮·克羅斯比等作者創作和作曲。[3]福音音樂出版社應運而生。20世紀20年代廣播電台的出現大大增加了福音音樂的聽眾。在二戰後,福音音樂進入大會堂;音樂廳,福音音樂會變得相當精緻。
可稱為當代最具代表性的曲目,大概是非《奇異恩典》莫屬了,作詞者是約翰·牛頓牧師[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John Newton 1725-1807)生於英國倫敦,他一直在教會工作到81歲才退休,一生就像歌詞[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一樣,是它真實的寫照。這首讚美詩逐漸在美國黑人基督教社會流傳,最初選用過20多種曲調,到1835年選用了歌曲《新不列顛》的曲調,流傳至今天。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