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
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第十二次任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神舟十二號(簡稱神十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於2021年執行的一次載人太空飛行任務,也是「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十二次任務。
![]() 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神舟十二號 | |
![]() 量產型神舟飛船示意圖 | |
任務類型 | 天宮空間站載人任務 |
---|---|
營運方 | ![]() |
國際衛星標識符 | 2021-053A |
衛星目錄序號 | 48852 |
任務時長 | 92天4小時又11分 |
太空飛行器屬性 | |
太空飛行器類型 | 神舟載人飛船 |
製造方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
發射質量 | 8噸 |
入駐點 | |
太空站 | 天宮空間站 |
開始時間 | 2021年6月17日 18時48分 |
結束時間 | 2021年9月16日 |
抵達載具 | 神舟十二號 |
離行載具 | 神舟十二號 |
人員 | |
人數 | 3 |
乘組成員 | 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 |
艙外活動 | 2 |
活動時間 | 12小時41分 |
任務開始 | |
發射日期 | 2021年6月17日 09時22分31.693秒 [1] |
運載火箭 |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遙十二) |
發射場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91號工位 |
任務結束 | |
著陸日期 | 2021年9月17日 13時34分29秒 |
著陸地點 | 東風著陸場 41°37′43″N 100°04′28″E |
軌道參數 | |
參照系 | 地心軌道 |
軌域 | 低地球軌道 |
近地點 | 200公里 |
遠地點 | 347.906公里 |
傾角 | 41.345° |
週期 | 89.846分鐘 |
與天宮空間站對接 | |
對接 | 天和核心艙 前向 |
對接時間 | 2021年6月17日 15時54分 |
分離時間 | 2021年9月16日 8時56分 |
對接時長 | 90天17小時又2分 |
![]()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 ![]() 左至右:湯洪波、聶海勝、劉伯明 |
神舟十二號於2021年6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將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名太空人送到天宮空間站[1]。經歷約3個月的任務後,神舟十二號於2021年9月17日返回內蒙古東風著陸場。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太空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四次飛行任務[註 1],也是太空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2],是中國空間站建設的重要任務。神舟十二號也是首次以東風著陸場為主著陸場的載人任務,並在此後得到了延續。
神舟十二號飛船為同一批次並行批產的4艘飛船首船。
任務背景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進入天宮空間站階段。5月29日,負責為神舟十二號運送物資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先行抵達中國空間站,為太空人的到來做好準備。
神舟十二號是距離上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一號已經過去4年半時間,這也是自神舟五號載人飛行以來的最大間隔。作為太空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二號計畫於2021年6月發射,同年9月返回,任務長度約3個月。這一長度介於神舟十一號任務的2人1個月與後續太空站時代神舟飛船通常的3人6個月的長度之間,這是為了驗證原定於天宮三號空間實驗室進行的再生循環式生命保障系統技術。天宮三號曾為此設計3人40天中期在軌駐留任務[3],而神舟十二號的任務時間則適當延長至3人3個月,以便更好地過渡到後續任務。
神舟十二號乘組為「兩老帶一新」,由兩位第一批太空人聶海勝(指令長)、劉伯明和一位第二批太空人湯洪波組成。其中56歲的聶海勝曾在2005年執行神舟六號任務,在2013年執行神舟十號任務,期間到訪天宮一號;54歲的劉伯明曾在2008年執行神舟七號任務,當時他與翟志剛一同完成了中國首次艙外活動[4];45歲的湯洪波則是首次執行任務,不過他也曾入選神舟十一號備份乘組。
另外,神舟十二號也同步公布了備份乘組,這也是太空站階段載人飛行任務唯一一次公布備份乘組。神舟十二號備份乘組由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組成,三人後來執行了神舟十三號任務。事實上,太空站關鍵技術與驗證階段和建造階段的4次飛行任務,即神舟十二號至神舟十五號的乘組是在2019年12月一同選拔完成的,各任務採取「滾動備份」,因此前次任務的備份乘組即是下次任務的飛行乘組。
神舟十二號飛船至神舟十五號飛船的4艘飛船為同一批次並行批產,這是神舟飛船自神舟八號至神舟十號批量生產的3艘飛船後的第二次嘗試。
任務時間軸
- 2017年11月,航太科技集團五院502所已經開始研製神舟十二號運載飛船[5]。
- 2019年12月,神舟十二號太空人乘組確定為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3名太空人,但並未公布[6]。
- 2021年4月,神舟十二號載人太空飛行飛行任務的載人飛船及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分批安全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7]。同期,中國新太空站核心艙天和核心艙發射;隨後5月29日天舟二號運載物資與之對接[8]。
- 2021年6月9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9]。
- 2021年6月16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飛行乘組(含備份乘組),這也是目前最後一次公布備份乘組的中國載人航天任務[1]。
- 2021年6月17日09時22分31.693秒,神舟十二號點火升空[10]。本次發射任務代號為「TGZR1/SZ-12」。
- 2021年6月17日15時54分,神舟十二號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埠,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11]。當日18時48分,太空人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12]。
- 2021年6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與神舟十二號的太空人進行天地通話[13]。
- 2021年7月4日上午,神舟十二號太空人進行太空站首次出艙活動,由劉伯明、湯洪波進行艙外任務,聶海勝留守艙內進行操作指揮。[14]
- 2021年8月20日上午,神舟十二號太空人進行太空站第二次出艙活動,由聶海勝、劉伯明進行艙外任務,湯洪波留守艙內進行操作指揮。
- 2021年9月3日下午,神舟十二號太空人與香港青少年「天地對話」,介紹空間站操作系統界面、太空水資源循環、無重力鍛煉等情況。[15]
- 2021年9月16日上午8時56分,神舟十二號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隨後,神舟十二號開始與天和核心艙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並於同日13時38分完成。
- 2021年9月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返回艙著陸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賽漢陶來蘇木東風著陸場,這也是神舟飛船首次在東風著陸場著陸,返回艙落地時呈水平狀態[16]。
- 2021年9月17日20時許,神舟十二號太空人乘組乘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專機B-4020抵達北京西郊機場,3名太空人隨即進入醫學隔離期[17]。
神舟十二號太空人
結構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構成包括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有14個分系統。軌道艙配備有太空人在軌生活支持設備、交會對接敏感器等設備;返回艙是飛船發射和返回過程中太空人所乘坐的艙段,是飛船的「大腦」;推進艙裝有推進系統、電源等,能夠為飛船提供動力系統,在飛行過程中調整姿態軌道。[22]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