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嘧啶銀(INN:Silver sulfadiazine,或silvadene)是一種磺胺類/銀鹽[2]抗細菌藥,用於治療燒傷的外用藥膏[3],用於二度灼傷和三度灼傷以預防感染。磺胺嘧啶銀通常被製成1%的藥膏或水懸浮液。品牌有Silvadene(通用商標)等[4]。研究發現,磺胺嘧啶銀可能會增加治療的時間——如果用這種藥物治療,傷口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癒合,因此科克倫系統評價的作者不推薦使用[5]。
臨床資料 | |
---|---|
商品名 | Silvadene |
AHFS/Drugs.com | Monograph |
MedlinePlus | a682598 |
懷孕分級 |
|
給藥途徑 | 外用 |
ATC碼 | |
法律規範狀態 | |
法律規範 |
|
藥物動力學數據 | |
生物利用度 | <1%(銀),10%(磺胺嘧啶)[1] |
血漿蛋白結合率 | 高(銀) |
排泄途徑 | 2/3 腎(磺胺嘧啶) |
識別資訊 | |
| |
CAS號 | 22199-08-2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BI | |
ChEMBL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40.743 |
化學資訊 | |
化學式 | C10H9AgN4O2S |
摩爾質量 | 357.14 g·mol−1 |
3D模型(JSmol) | |
熔點 | 285 °C(545 °F) |
| |
|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使用部位的瘙癢和疼痛[6],其他副作用包括低白細胞水平、過敏反應、皮膚藍灰色變色、紅血球分解或肝炎[6],對其他磺胺類藥物過敏的患者應慎用[6]。接近分娩的孕婦也不應該使用[6],兩個月以內的兒童也不建議使用磺胺嘧啶銀[6]。
磺胺嘧啶銀是在20世紀60年代發現的[7]。此種化合物被列於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內,其中包含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所需的最重要藥物[8]。它是學名藥[6],在開發中國家,批發成本在每克0.004到0.072美元之間[9],在美國,一個療程一般花費為25至50美元[10]。
醫療用途
磺胺嘧啶銀兼有磺胺類和銀鹽的抗菌效果,可抗各種細菌,外用於局部輕度燒傷和大面積擦傷處。
2008年科克倫的系統評價發現,大部分試驗的方法存在缺陷,因此其結果沒有太大用途[11]。另一個2010年的科克倫系統評價得出的結論是,「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含銀敷料或外用藥是否能促進傷口癒合,或防止傷口感染」[12]。對其他結果的評價也認為「試驗的質量有限」[13]。科克倫的評價增加了人們對癒合時間延長及使用劑量增加的擔憂[11]。一項2012年的研究也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外用銀藥物延長了傷口的癒合時間,且沒有證據顯示其能有效預防傷口感染[14]。
不良反應
傷口表面可能會有無菌的滲出液(透明液體)。偶有灼熱和疼痛感,但只是暫時現象。
約0.1至1%的患者出現超敏反應,如皮疹或多形紅斑[15]。其他磺胺類藥物,包括抗菌劑、噻嗪類利尿劑和磺醯脲類抗糖尿病藥物也有類似反應,但關於交叉過敏可能性的數據並不一致。銀離子的吸收可導致局部銀中毒(皮膚變色)[16][17][18],特別是在用紫外線照射過治療部位後。至今只在過度長期使用、或於嚴重發炎的燒傷傷口上反覆使用的案例中發現了積聚於腎臟、肝臟和視網膜所造成的廣泛銀中毒。廣泛銀中毒可能會造成間質性腎炎和貧血[15]。
藥物相互作用
軟膏中用於去除傷口死皮的蛋白酶,如胰蛋白酶和梭菌蛋白酶,如果同時使用,則會被銀離子抑制。若磺胺嘧啶銀的吸收量足夠多,某些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則會增強,如維生素K拮抗劑[15]。
藥代動力學
該藥物本身難溶於水,且通過皮膚滲透也非常有限。銀與蛋白質結合從傷口滲出,且從藥物中釋放出來的磺胺嘧啶只有小比例(最多10%)被吸收[1]。只有當用於大面積燒傷或其他病灶時,機體才可能出現吸收的問題[15]。
參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