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绿茶茶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碧螺春是中國大陸的綠茶,屬於中國十大名茶的一種。狹義上指出產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太湖東西洞庭山的洞庭碧螺春;廣義上可以指所有採用碧螺春工藝製作而成的綠茶,其中又成有小葉種和大葉種之分。而洞庭山碧螺春茶則被中國政府指定為人民大會堂指定用茶,常用來招待外賓或作為高級禮品餽贈對方。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9月4日) |
洞庭山有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位於太湖之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瀰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頂級的碧螺春甚至能用礦泉水或山泉水冷水泡開,這是碧螺春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採,至穀雨結束,採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採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採摘,中午前後揀剔質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採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乾。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並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乾工序。
清朝王應奎所著《柳南隨筆》中對「碧螺春」茶名的來歷有這樣的典故。洞庭山碧螺峰的石壁上原有幾棵野茶樹,當地老百姓進山採茶有幾十年。康熙年間茶葉豐收,當地少女入山採茶葉,茶筐滿了,便將茶葉放在胸口的衣襟內,茶得到體溫,突發襲人香氣,採茶女驚呼「嚇煞人香」,稱茶為「嚇煞人」。[2]
碧螺春的「嚇煞人香」源於當地獨特的茶樹和果樹間隔種植方式和特有的紅土壤。因為茶最容易吸收異味,而當地特有的山地梅樹和枇杷樹綻放的花香味容易被茶樹吸收,千百年的基因優化循環,培育成優異的香味型茶樹種,當地特有的紅土壤即使浸泡水中擠成團形,亦能透氣,是種植盆景最合適的土壤。再加上周圍太湖水氣的蔚蒸,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小氣候。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吳縣巡撫宋犖購買朱家所產「嚇煞人」茶獻上,康熙以為「嚇煞人」不雅,御賜名「碧螺春」,此後地方官年年採辦碧螺春進貢。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成螺,白毫密被,銀綠隱翠。號稱「三鮮」即香鮮濃、味道醇、色鮮艷,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別具一番風韻。清李慈銘(蓴客)《水調歌頭》詞曰:「時有惠風徐至,贏得嫩香盈抱,綠唾上衣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