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時代,指人們以石頭作為工具使用的時代,當時因為科技不發達,人們只能以石頭製造簡單的工具。而隨著時代的演進,人們對石器的研製也在不斷改進。石器時代大致可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三個時代[1]:p.13工具或武器,而玄武岩和沙岩則被用來製成石製磨具,比如手搖磨。同時生物性材料如木材、骨、貝殼、鹿角和其他的材料也被廣泛地使用。在石器時代的後期,粘土等材質也被利用來製成陶器。一系列的冶金技術的革新則被用來描繪後來的年代紅銅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

位於戈佐島詹蒂亞神廟
史前時代


鐵器時代 原史時代
  青銅時代晚期


  青銅時代中期
  青銅時代初期
銅石並用時代/紅銅時代
  新石器時代


史前史
中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晚期



舊石器時代中期
舊石器時代初期

石器時代包含了人類進化過程中的第一次科技的大範圍傳播,以及人類東非薩瓦納地區向世界其他地區的「石器時代」的稱呼被考古學家用來表示冶金時代以前的漫長時期,這段時間約占人類歷史的99%以上[1]:p.13,在這段時期中各種石器的使用遠比用其它(更軟的)材料所製的工具多。在約翰·盧伯克1865年所著的經典書籍《史前時代》(Pre-historic Times)中,石器時代是其三時代系統中的第一級,又被細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事實上,在不同的地區(和文化)中,時代的更替彼此間有非常大的不同。而且,甚至在冶金時代中人類仍不斷地向新的地區擴張,因此當被提及到時,並沒有一個確定統一的「石器時代」。

對石器時代的考古學研究

Thumb
各種石器

石器時代的時間範圍是含混不清且飽受爭議的,因地區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不過可以提出一個籠統的全人類的「石器時代」的年代。有些種族由於從未發展出一種冶金科技,在遇到科技更發達的種族之前一直保持在「石器時代」之中。然而,一般地說,石器時代被認為是從大約300萬年以前,當第一件人造的工具在非洲出現開始的。大多數南方猿人很可能並不使用石器(儘管石器可能是傍人「羅百氏」所發明的)但對他們的遺跡的研究仍表明情況與那些考古專家的報告相吻合。

石製品非常普遍,通常情況下也是至今僅存的遺留物,因此對石器的研究是藉以研究當時情況一種主要的且專門化的形式。這涉及到對石器的測量以決定它們所包含的象徵學意義、功用和製造技術。這通常還會牽扯到對石器的原材料的還原,以分析石器確切的製造過程。這也可以通過試製工具複製品的方法利用實驗考古學加以檢驗。

舊石器時代

Thumb
石製箭頭

舊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打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文化發展階段,是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一般認為這段時期在距今約250萬年-約1萬年前。地質時代屬於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時期劃分一般採用三分法,即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體分別相當於人類的直立人階段、早期智人階段、晚期智人階段 。

大約在上新世末期的非洲,一支被稱為能人的現代人類的祖先,製作出了已知最早的石制工具。這些非常簡單的工具就是我們所知的石器。能人被認為是掌握了奧杜韋文化時期利用薄岩片和石芯的製造工藝。這種石制工業由它的產生地坦尚尼亞奧杜韋峽谷加以命名。這些人類很可能並不打獵,而是以食用腐肉和野生植物為生。大約在150萬年前,一支進化程度更高的人種,直立人出現了。直立人學會了掌握和製造更複雜的石器的技巧,同時活動範圍由非洲擴張到的亞洲,如中國的周口店人。在歐洲人類活動的最早證據是100萬年前被使用的一種更先進的手斧

Thumb
阿修爾手斧(Acheulean handaxes)

這個時期的人們主要是製造簡單的工具以作打獵和採集的用途,以中國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為例,據考究,他們使用石器和木棍來獵取野獸,並懂得採集果子來充飢。他們主要居住於山洞,而在考古時,從其洞穴中發現木炭、灰燼、橈燒石、燒骨等痕跡,顯示當時的人們已掌握了使用火的技術,並會砍取樹木作燃料。

總體來說,在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已經學會了用火,中期出現了骨器,晚期已經能製造簡單的組合工具,而且開始形成了母系氏族等家族式的社會。

元謀猿人藍田猿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基本上都處於這一時期[2][3]

中石器時代

在大約二萬年前,最後的冰河時期漸漸過去。人類亦開始改變其生活習慣。因為自然氣候變暖,使採集和漁獵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而為了在新的環境中能生存下去,新的發明、創造繼續出現,而且比舊石器時代時更多。這就是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也就是中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的特色是用燧石組合成的小型工具[4]。在某些地區可以找到捕魚工具、石斧以及像獨木舟和槳這些木製物品。此時代的特點是細石器的製作,將細小石器鑲嵌在矛炳、骨頭、鹿角、木器,和不常見的磨光石器上。現存的藝術成品包括雕刻品和洞穴壁畫,與之前作品相比,其對人類和動物形式的描繪更為精細[5],可能已經有社會交流的雛形。

這個時代的遺跡並不多,通常都侷限在貝塚。在世界上的森林地區,可以看到森林地開始被開發的跡象。森林地的急遽開墾是新石器時代的事情,因為農業而需要更多土地空間的關係。

馴化也是重要的新石器時代特徵,而隨著農業的出現,中石器時代的人們開始改變其生活。

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為主,大約從公元前一萬年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這個時期,人類開始從事簡單的農業和畜牧[6],將植物的果實加以播種,並把野生動物馴服以供食用。人類不再只依賴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食物的來源變得穩定。同時農業與畜牧的經營也使人類由逐水草而居變為定居下來,節省下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樣的基礎上,人類生活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改善,開始關注文化事業的發展,使人類開始出現文明。

在中國,這個時代出現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幾何印文陶文化、河姆渡文化細石器文化等文明。

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經能夠製作陶器紡織,發明了農業和畜牧業,開始了定居生活。

在新石器時代完結後,人類開始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台灣新石器時代代表遺址:臺北的圓山遺址(圓山文化)、臺東的卑南遺址(卑南文化)[6]

物質文化

工具

石器是由許多不同種類的石頭製成,例如火石燧石會磨利作為刀或是武器,而玄武岩砂岩則被作為地面的石材。

有些非靈長類的動物也會使用石器,像海獺就是用石頭打破殼,靈長類不但會製作工具,也會使用工具。但只有人類的生存是依靠工具的使用[7]:p.74

飲食

石器時代的人是由環境中採野生動植物作為他們的食物,其中也包括大量豆類種子。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時(約23,000年前),人類開始加工及食用野生的穀類[8]

在約15,000至9,000年前,在亞洲、北美洲及澳洲出現像真猛瑪象巨型動物群的滅絕,這是第一次全新世滅絕事件,因此人物的飲食習慣也開始調整,改以植物為主。

現代流行文化和石器時代

Thumb
石器時代的圖像描述,維克托·瓦斯涅佐夫畫。

洞穴人英語caveman的形象一般被與石器時代聯繫起來。比如,在一部2003年的紀錄片《與洞穴人同行英語Walking with Cavemen》裡講述了石器時代人類的進化,雖然僅在最後一小段顯示了居住在洞穴中的人類,但片名還是和洞穴人相關。流行文化中還常常將人類與恐龍放在同一時代,比如《摩登原始人》。但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人類曾經與恐龍共存過。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