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意識是指生活在四川盆地四川人的特有認同意識。[1]

盆地意識有許多種理解。基本上,盆地意識是由四川盆地幾乎完全封閉的地理特性造成的。歷史上,由於四川盆地物產豐饒而使四川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自成一體,成為一個相當獨立的世界,含有「盆地即天下」的意境。但由於近現代各種戰爭中,四川盆地大後方地位特殊的原因,導致四川人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開放。[2]

對川人性格的影響

在許多人看來,四川多奇山異水,同樣,四川人則多奇異人士,這也和四川盆地的封閉性和自成一體有關係。由於地形和民族的多樣化,四川人也對各種奇人異事持包容心態。

國學大師程千帆曾述及這種現象:「四川這個地方,一方面是外面的人根本不曉得四川的學者有多大能耐,另一方面,四川的學者還很看不起外面這些人。他看不起自有他值得驕傲的地方」,「四川要麼不出人,要出一個人就很奇特」。

四川盆地文化

由於為封閉性盆地地理的原因,四川的自我整體意識比一般其他地方強。民國時期,「川人治川」在四川有很強的號召力。近代歷史上四川曾是保路運動、自治運動、獨立運動踴躍的地區。自秦朝起中國基本上一直採取自上而下的行政制度,為防止官僚腐敗因此採用官員任用籍貫迴避制度,在政府層面並不實行自治。而在民間,和傳統中國的其他地方一樣,民國以前實行鄉紳自治。

當國難當頭時,四川人往往表現出強烈的熱情,比如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央勢力無法滲透入四川,當抗戰爆發時,川軍立即動員起來,很快就組織起來開赴前線。四川人有頑強的抵抗精神,在宋朝末年和明朝末年,四川都發生了壯烈而長久的對外抗戰。

1997年,重慶以及川東南萬州涪陵黔江四地被中央政府西部大開發三峽工程的名義從四川分離出去。巴文化[註 1]的地位才得以重新被重視,是為現在的巴渝文化。但也有觀點認為自古未有巴渝文化這個概念,這個詞是近些年才出現的,是重慶劃出四川後因政治而人為製造的,是不成熟的新地域文化概念。從來將巴蜀看成一體,好比山東的齊魯。重慶始終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劃分不會破壞四川人和四川文化的整體認同[3]。 實際上,雖說四川各地仍有地方差異,但經過三國時期以來長久的歷史和史上的數次移民潮,巴蜀已經融為一體。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