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百樂門-放克瘋(英語:Parliament-Funkadelic,簡稱P-Funk)是由喬治·柯林頓領導音樂家們組成的美國放克音樂集合體,其成員主要來自百樂門和放克瘋,這兩個樂團皆始自1960年代。其獨特的放克風格借鑒了迷幻文化、古怪時尚、科學幻想和超現實主義的幽默,[1]並對後來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放克、後龐克、嘻哈音樂和後迪斯可音樂家們產生影響。[2]而他們的集體神話也造就了日後黑人未來主義的誕生。[3]
此集合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末由柯林頓在紐澤西州普萊恩菲爾德組成的嘟·喔普組合百樂門組合。在1960年代後期的音樂家如吉米·亨德里克斯、史萊·史東和弗蘭克·扎帕的影響下,柯林頓搬到了底特律,組成了姐妹樂團百樂門與放克瘋,前者風格較具商業性,後者則受迷幻搖滾風格影響。[4]兩個樂團發行了如《Maggot Brain》、《Mothership Connection》、《One Nation Under a Groove》等廣獲好評的專輯,以及打榜單曲如〈Give Up the Funk〉、〈One Nation Under a Groove〉、〈Flash Light〉、〈Atomic Dog〉。總體而言,該集合體在1967年至1983年間在美國R&B音樂排行榜上獲得了十三首前十名歌曲,其中包括有六首達到第一。
而「百樂門-放克瘋」之名則成為與喬治·柯林頓相關的音樂家們之錄製與巡演計畫的囊括詞,其他著名的集合體成員包括布德西·柯林斯、伯尼·吳瑞爾、艾迪·哈澤爾和麥可·漢普頓等。到了1980年代初,柯林頓和其他成員開始了個人生涯,柯林頓也在鞏固集和體的多個計畫,並以喬治·柯林頓和P-Funk全明星(英語:George Clinton and the P-Funk All-Stars)等名義進行巡迴演出。部分前百樂門成員則以Original P名義表演。16位百樂門-放克瘋的重要成員於1997年入選搖滾名人堂。[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