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約前370年—前300年),中國戰國時期周人,名丹,字圭。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
《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産的理論鼻祖[1]。他主張減輕田稅,徵收產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穀物成熟時,進收糧食;蠶繭出產時收進絮帛,出售糧食。白圭並提出了農業經濟循環說,認為農業的一個周期為12年,即開始的第1年是大豐收年,此後2年是衰退期,第4年乾旱,再2年是小豐收,第7年又是大豐收年,此後2年又衰退,到第10年則又乾旱,隨之又是2年的小豐收,到下一年重新開始一個周期[1]。他亦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就像伊尹呂尚發動戰爭,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2]一說,水利專家白圭和貿易致富的白圭是兩人。
注釋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