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電子流行樂
電子音樂歌曲形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電子流行樂[4][5](英語:Electropop)是一種融合了電子和流行風格元素的流行音樂類型。它被描述為合成器流行樂的一種變體,側重於硬電子聲音。[6]該流派發展於20世紀80年代,並在21世紀初再次流行並產生影響。該流派經常與電子樂(electro)類型混淆,電子樂有時也被稱為電子流行樂,但它是一個融合了放克和早期嘻哈音樂的獨立流派。[7][8][1]
Remove ads
歷史
趕時髦樂團的作曲家馬丁·戈爾表示:「對於我們這一代從事電子音樂的人來說,發電站樂團都是教父」。[9]
20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音樂藝人如黃色魔術交響樂團和坂本龍一[10]、英國藝術家的加里·紐曼、趕時髦、夜半行軍樂團、人類聯盟合唱團、軟細胞合唱團、約翰·福克斯和面容樂團,他們開創了一種新的合成器流行音樂風格,這種風格更多地借鑑了電子音樂,並強調主要使用合成器。[11]
一些引人入勝的新音樂開始傳入美國;它被稱為電子流行樂,因為電子樂器——主要是合成器和合成鼓——被用來創作流行歌曲。M樂團的《Pop Muzik》就是最早的代表作之一。之後,逐漸積累了有價值的的電子流行音樂唱片,儘管它們仍然大多數只能在搖滾迪斯可舞廳聽到。但在1981年,閘門打開了,「新音樂」終於引起了轟動。突破性的歌曲是人類聯盟的《你不要我了麼?》。
Remove ads
小甜甜布蘭妮極具影響力的第五張錄音室專輯《目眩神迷》(2007年)將電子流行音樂推向主流,功不可沒。2009年,媒體刊登文章,宣稱電子流行音樂新時代的到來,而事實上,幾位電子流行音樂藝術家的人氣也隨之上升。在英國廣播公司(BBC)進行的2009年度之聲民意調查中,130名音樂專家評選出最優秀的15位藝術家,其中10位屬於電子流行樂流派。[13]女神卡卡自2008年發行首張專輯《超人氣》以來就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音樂作家西蒙·雷諾茲指出,「Gaga的一切都來自電子碰撞風格,除了她的音樂,而她的音樂並不是特別具有20世紀80年代的風格。」[14]激情坑樂團主唱麥可·安傑拉科斯(Michael Angelakos)在2009年的一次採訪中表示,雖然演奏電子流行音樂並非他的本意,但宿舍生活的限制使得這種音樂類型更容易被接受[15]
2009年,《衛報》援引A&M唱片公司藝人及曲目主管詹姆士·奧爾德姆的話說:「所有藝人與製作部門都對經理和律師說:『不要再給我們任何樂團了,因為我們不會與他們簽約,他們也不會賣出唱片。』所以,我們所接觸到的一切本質上都是電子化的。」[16][17]

Remove ads
2010年代,得益於艾維奇、女神卡卡、[18]凱文·哈里斯、[19]凱莎、[20]蕾哈娜[21]和捷德[22][23]等藝術家的成功,電子流行樂的商業知名度有所提升。2010年代初最成功的商業電子流行藝術家之一是創作歌手埃莉·古爾丁。[24][25][26][27]
參考來源
更多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