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甘油醛3-磷酸(英語: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縮寫、GADP、GAP、G3P;或3-phosphoglyceraldehyde, PGAL)是生物體中的常見分子,是糖解作用的中間產物之一,以及卡爾文循環的醣類產物。這種分子擁有兩個光學異構物,在自然界中以D-甘油醛3-磷酸(D-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佔大多數。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8月25日)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5年8月25日) |
甘油醛3-磷酸 | |
---|---|
IUPAC名 (2-hydroxy-3-oxo-propoxy)phosphonic acid | |
識別 | |
CAS號 | 142-10-9 591-59-3 |
PubChem | 729 |
ChemSpider | 709 (Racemic), 393755 (L isomer), 388314 (D isomer)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LXJXRIRHZLFYRP-UHFFFAOYAH |
ChEBI | 17138 |
KEGG | C00661 |
MeSH |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
性質 | |
化學式 | C3H7O6P |
莫耳質量 | 170.058 g·mol⁻¹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在糖解作用中,此分子是果糖-1,6-雙磷酸在醛縮酶(aldolase)的催化下裂解產生;之後甘油醛3-磷酸會經由甘油醛-3-磷酸去氫酶(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催化產生1,3-雙磷酸甘油酸。
在果糖-1,6-雙磷酸裂解的過程中其實還有另一個產物,稱為二羥丙酮磷酸(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這種分子本身無法參與糖解作用,但是能夠經由三碳糖磷酸異構酶(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的催化,生成甘油醛-3-磷酸。兩者之間的變換是可逆反應,當兩個分子濃度達到平衡時,其中將會有96%是二羥基丙酮磷酸。
甘油醛-3-磷酸也是糖解作用的籌備期(preparatory phase)與收益期(payoff phase)的分界,在甘油醛-3-磷酸之前的一系列反應中,每一分子的葡萄糖需要消耗2個ATP,之後則會得到4個ATP。
除了在糖解作用中產生之外,果糖-1-磷酸(Fructose 1-phosphate)也可經由果糖-1-磷酸醛縮酶(Fructose 1-phosphate aldolase)的催化分成二羥丙酮磷酸與甘油醛(Glyceraldehyde),而這兩個分子又可以分別在其他酵素的催化下轉變成甘油醛3-磷酸。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