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瑪格麗特·德·納瓦拉(法語:Marguerite de Navarre;1492年—1549年),又稱為瓦盧瓦-安古蘭的瑪格麗特(法語:Marguerite de Valois-Angoulême)[2]。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法國貴族。瑪格麗特是安古蘭伯爵查理與妻子薩伏依的路易絲的長女、弟弟為法國瓦盧瓦-安古蘭王朝國王法蘭索瓦一世。
瑪格麗特·德·納瓦拉 | |
---|---|
納瓦拉王國的王后 1527年 | |
統治 | 1526年 - 1549年 |
出生 | [1] | 1492年4月11日
逝世 | 1549年12月21日 | (57歲)
瑪格麗特為著名作家與文人的保護者。她醉心於文化沙龍事業,同時亦為藝術家與作家大力提供贊助。在當時的法國以及歐洲均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力。
瑪格麗特的父親安古蘭伯爵查理是法國國王查理五世的後代,奧爾良公爵路易一世的孫子;當時國王查理六世及奧爾良公爵路易一世後裔皆為單傳,根據薩利克法,查理的王位繼承權只在兩個家族之後。
1488年2月16日,安古蘭伯爵查理迎娶了薩伏依的露易斯,是薩伏依公爵腓力二世與妻子瑪格麗特·德·波旁(第五代波旁公爵夏勒一世·德·波旁的女兒)之女,當時她只有11歲。1492年4月11日,瑪格麗特出生於安古蘭;露易斯便以母親的姓名瑪格麗特命名其女兒。兩年後,伯爵舉家由安古蘭遷至干邑。1494年9月12日,其弟法蘭索瓦出生。當瑪格麗特未足4歲,其父安古蘭伯爵查理逝世,當時只有1歲的法蘭索瓦成為王位繼承人。當時他們的母親薩伏依的露易斯只有19歲便守寡,將瑪格麗特小心地由童年最早的時候小心地輔導,並給予經典的教育方式,其中包括學習拉丁文。
瑪格麗特在17歲時由國王路易十二下詔嫁給當時20歲的阿朗松公爵夏勒四世,其弟法蘭索瓦亦被下詔迎娶國王的女兒布列塔尼女公爵克洛德。夏勒在1525年過世,沒有子女;瑪格麗特繼承他的遺產,不久在弟弟的安排下,再嫁給納瓦拉國王恩里克二世,因此通稱為納瓦爾的瑪格麗特。兩人育有一女胡安娜三世,一子胡安早夭。
瑪格麗特以人文思想教育女兒,而恩里克不同於法國的天主教宮廷,同情新教胡格諾派教徒;在此影響下,他們的女兒胡安娜三世信仰喀爾文主義並如此教育兒子亨利三世,日後的納瓦拉國王;這使此後數十年內的納瓦拉是胡格諾派的中心。1549年12月21日瑪格麗特過世後,阿朗松併入法國王室領地。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