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硝酸與鹽酸的混合物,體積比為1: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水,又稱王酸、硝基鹽酸,由濃硝酸和濃鹽酸按1比3(物量比)混合而成,化學方程式3HCl+HNO₃ → NOCl+Cl₂+2H₂O。酸性和氧化力極強,是少數能溶解金和鉑的溶液,也因此得名。王水不穩定,極易變質分解,暴露在空氣中會冒黃色煙霧,不宜長期存放,一般在使用前配製,現配現用。[1]王水在冶金工業和化學分析用於溶解金屬,也用於蝕刻工藝。王水可以溶解像是金和鉑之類的惰性金屬,不過王水無法溶解所有金屬。
鹽酸約於800年左右由波斯鍊金術士賈比爾·伊本·哈楊(Jabir ibn Hayyan)將食鹽與礬(硫酸)混合到一起時發現。他將鹽酸與硝酸混合在一起發明了能溶解金的王水。
二次大戰德國侵略丹麥期間,匈牙利化學家喬治·德海韋西將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馮·勞厄(1914)和詹姆斯·弗蘭克(1925)所獲得的金質諾貝爾獎章溶化在王水中,使納粹德國無法搶走獎章。德海韋西將溶解了獎章的王水放在他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實驗室的架子上。溶液瓶子和其他數百個瓶子混在一起,納粹並未注意到。戰後,德海韋西將完全沒有受到挪動的溶液回收並析出了其中的黃金,並將黃金還給諾貝爾基金會和瑞典皇家科學院。後者重鑄了獎章,並將它們交還給了勞厄和弗蘭克。
王水中的硝酸有強氧化力,氯離子有強配位力。硝酸可以氧化金或鉑為金屬離子,但僅有硝酸時,這些金屬離子會阻礙氧化反應繼續。而王水高濃度的氯離子會與金屬離子形成配合物,降低溶液中金屬離子的濃度,反應得以繼續。以金為例,[2]
Au與Cl−配位形成AuCl4−,增強金的還原能力,使黃金可以完全溶解。
王水與塊狀銀反應在銀表面生成白色氯化銀沉澱(氯化銀既不溶於水,也不溶於硝酸)覆蓋住銀而阻礙反應,塊狀銀幾乎不溶於王水。鈦、鉭、釕、鋨、銠、銥等另一些惰性金屬因為其離子不能和氯離子生產穩定的配合物,所以不受王水腐蝕。
與金反應:Au+HNO₃+4HCl→HAuCl₄+NO↑+2H₂O
室溫下與鉑緩慢反應:3Pt+4HNO₃+18HCl → 3H₂PtCl₆+4NO↑+8H₂O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