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德國英語物理學期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物理年鑑》(德語:Annalen der Physik),又譯《物理學年鑑》、《物理學記事》,是自1799年刊行至今的德國物理學期刊。期刊刊發實驗物理、理論物理、應用物理、數學物理等相關領域的原創、經過同行評審的文章。現任主編為Stefan Hildebrandt。
本期刊是1790~1794年出版的《Journal der Physik》(《物理期刊》)和1795~1797年出版的《Neues Journal der Physik》(《物理新期刊》)的後繼者[1]。在歷史上,本期刊曾經用過許多不同的名稱——《物理年鑑》《物理和物理化學年鑑》《物理和化學年鑑》(Annalen der Physik, Annalen der Physik und der physikalischen Chemie, Annalen der Physik und Chemie)。
《物理年鑑》最初以德語出版。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雜誌既用德語也用英語。最初只是外國作者用英語發文,但是自1970年代以來,很多以德語為母語的作者也開始用英語發文,以期得到國際同行的閱讀。在1990年兩德統一以後,英語遂成為雜誌使用的唯一的語言。
由於1905年愛因斯坦在《物理年鑑》上發了重要的文章(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05年兩篇狹義相對論論文。英語稱之為奇蹟年(Annus mirabilis),也就是說它們是改變20世紀物理學面貌的論文),雜誌的影響力於此時登峰造極。在二次大戰以前,此刊地位有如今日的美國期刊《物理評論》。在1920年代,這一地位為當時的《Zeitschrift für Physik》雜誌所奪去。在1933年的移民潮中,德語雜誌失去了許多最優秀的作者。因第二次世界大戰,1944–1946年雜誌的編輯工作中斷,不過在1947年在蘇聯占領下恢復出版。《Zeitschrift für Physik》搬去了西德,而《物理年鑑》則是為東德科學家服務。在兩德統一後,雜誌為約翰威立的子公司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所收購。
2012年,Wiley宣稱要用新編者、新內容為本雜誌帶來新面貌[2]。2012年重啟計劃之後,《物理年鑑》現在有了新的關注視角、新的編輯團隊、現代化的排版設計。
雜誌早期的主編有:
新編者上任後卷數從1重新開始(同時還存在一個不歸1的卷數編號,這一直很誤導人)[1]。引用雜誌時往往會加上編者的名字,例如Gilberts Annalen、Poggendorfs Annalen等等,或者簡寫為Pogg. Ann.、Wied. Ann.。
德魯德之後,編輯工作分於二位編者:實驗物理學家(威廉·維恩:1907–1928;愛德華·格林奈森:1929–1949)、理論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1907–1943年,自1895年參與編輯)。
在那個歷史時期,同行評審尚未成為標準。例如愛因斯坦把他的手稿發給普朗克,普朗克就直接把它發出去了。
《物理年鑑》中發表過的部分著名工作如下:
雜誌有下列摘要索引: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