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台語流行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燒肉粽〉(台羅:Sio Bah-tsàng),原名〈賣肉粽〉[1][2],為台灣戰後時期的一首台語流行歌曲,創作、發表於1949年(民國38年),由張邱東松填詞、作曲[3][4]。原唱不詳,是郭金發的成名曲[5],也有郭炳堅的粵語翻唱版本;而國語改編版,則有由莊奴填詞、姚蘇蓉、張小英、凌震、舒雅頌、陳潔[6]等曾灌唱的〈配對成雙〉。
〈賣肉粽〉創作時,臺灣戰後經濟蕭條[7],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均創下新高[4],歌詞充分反應出了當時民眾艱困的生活處境,廣受社會大眾好評;但是也因為歌詞描述戰後台灣的民生凋敝,太過負面、悲情,而被行政院新聞局列為禁歌[8]。郭金發改歌名為〈燒肉粽〉,並把第一句歌詞「自悲自嘆歹命人」改成「想起細漢真活動」[9],重新翻唱出版。[4]
據張邱東松夫人回憶,有一天半夜時,任教於台北市立女子初級中學(現金華國中)的張邱東松批閱完學生的試卷之後,他們開始聊天,忽然聽到一陣陣蒼涼的「賣燒肉粽」叫賣聲往巷子口傳過來[10];她心想,饑腸轆轆的人,聽到這親切的呼喊,必然心動,但誰去憐憫他們夜生活的辛苦呢?於是她建議張邱東松,為這小販寫一首歌。[3][11]
一位離開學校的青年,因為找不到工作,且沒有足夠的資金做生意,不得已暫時沿街兜售肉粽。歌詞也點出通貨膨脹和這位小販的辛酸。[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