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使用潜艇对民用或军用目标进行不加限制的打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無限制潛艇戰(英語: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是不予以警告就攻擊商船的海戰。這種做法跟傳統上的海上搶劫不同,海上搶劫會給予警告,讓商船有機會拋棄貨物把命留下。[1]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對英國實施海上封鎖。英國作為島國需要其他國家的物資援助。在此次封鎖中,不論任何船隻只要向英國方向行駛,且不管是前往英國還是經過,一律以潛艇擊沉,當中有不少無辜船隻被擊沉。
此事令美國經濟大受打擊,原因是美國最依靠作戰國買入軍火作經濟支柱,不過海路被阻並不是美國參戰的理由。因為其後,德軍在1915年5月7日擊沉一隻美國商船及一隻載有美國遊客的英國郵輪「盧西塔尼亞號」,令1198人死亡,美國雖然不滿,但未因此而參戰,美國參戰的主因是後來因為德國煽動墨西哥反美才參戰,間接造成最後德國戰敗。
德國每一年遞增每月出動潛艇襲擊英美商船隊,希望能迫使仰賴海上運輸的英國經濟受到打擊,根據史實[哪個/哪些?],德國的出動潛艇如下:
德軍於二次大戰於大西洋使用大量潛艦(U潛艇;Untersee-boot)截擊越洋船隻,以圖阻止美國援歐的行動。所攻擊船艦包括軍艦、運兵船、運送軍事物資醫院艦、以及其他民用船艦。美軍則以護航艦團作為對策,減少大量損失。
同時在太平洋戰場,美軍潛艇同樣對日本進行無差別潛艇戰略,擊沉大量日本商船,尤其是大批往返於日本、台灣、菲律賓、中國戰區、東南亞戰區等地的運兵船及運輸艦,使得日本無法將各戰區或佔領區的軍用和民用物資作有效分配;到了二戰末期,因美軍的海路封鎖,日本本土已經變成名副其實的海上孤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