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

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的中北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火焰山map

火焰山維吾爾語قىزىل تاغ、يالقۇنتاغ‎)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單面山,是博格達山山前東西走向的褶皺與逆沖斷層帶。火焰山山體以紅色為主,北緩南陡,南側沖溝遍布,形似火焰。出露有侏羅系白堊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地層。火焰山因獨特的地貌、熾熱的氣候而聞名。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三調芭蕉扇」的故事發生在火焰山。[刊 1]

快速預覽 火焰山, 最高點 ...
火焰山
Thumb
最高點
山峰勝金口
海拔851公尺
座標42°55′13″N 89°30′19″E
規模
長度約100公里
寬度6至9公里
地理
Thumb
火焰山
火焰山
火焰山在中國的位置
Thumb
火焰山
火焰山
火焰山 (新疆)
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地質
造山運動燕山構造期喜馬拉雅構造期
岩石年代侏羅系白堊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山脈類型褶皺與逆沖斷層帶
關閉
快速預覽 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國家地質公園, 面積 ...
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國家地質公園
Thumb
面積290平方公里
建立2012年1月4日
關閉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國家地質公園維吾爾語شىنجاڭ تۇرپان يالقۇنتاغ دۆلەتلىك گېئولوگىيە باغچىس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火焰山景區等坐落於此。吐哈油田的油田之一,火焰山油田也位於此。

地理地貌

Thumb
Thumb
火焰山近景及溢出的一眼泉

火焰山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吐魯番市高昌區東側10公里,鄯善縣縣城西側98公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側450公里,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南側290公里,距離烏魯木齊市183公里。[刊 2][刊 1]

火焰山位於天山山脈東段南麓,吐魯番盆地中部。火焰山自西向東從吐魯番市桃兒溝一直延綿延伸至鄯善縣樹柏溝,全長約100公里,寬6至9公里,海拔高230到500公尺,位於勝金口東側的最高峰海拔851公尺。當地整體地勢以北高南低為主,地貌類型從北向南規則變化:最北部為博格達峰,山前為沖積平原,向南就是鹽山低山丘陵和火焰山低山丘陵,山前為沖洪積戈壁礫質傾斜平原,最南為覺羅塔格中低山區。火焰山走勢為東西走向,山體整體地勢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地形坡度2%到3%。[刊 2][刊 1][書 1]

火焰山是以火焰山背斜為主形成的單面山。地表桔紅、棕紅色的砂岩泥岩讓山體以紅色為底色。在水蝕風蝕的作用下,山體坡面形成大小不一的沖溝。V字形沖溝間距20公尺到30公尺排列,深度5到6公尺不等,形似火焰。加之當地常年高溫,故此山得名火焰山。[刊 3]

氣象水文

火焰山地處的吐魯番盆地,天山山脈及余脈阻隔了來自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濕潤氣團。同時,吐魯番盆地與四周的天山山脈在短距離內高差超過5500公尺,氣流下沉增溫,形成焚風效應。地表裸露、戈壁沙灘面積大、無植物、日照時間長的環境條件又讓火焰山當地白天升溫迅速,而盆地又難以散失熱量。讓火焰山當地炎熱乾旱。[網 1]氣候類型上,火焰山地屬溫帶極乾旱荒漠氣候,年均氣溫14.4℃,6月到8約平均最高氣溫超過38℃,歷史最高氣溫出現在2023年,為52.2℃。火焰山的地表溫度則可超過80℃。[刊 2][網 2][網 3]當地年均降水量超過16毫米,年均蒸發量則近2845毫米。夏季降雨量是當地全年降雨量的六成。[刊 2]

火焰山地區地表徑流以天山山脈水系為主。水流經山前衝積扇地區下滲形成潛流,到火焰山附近溢出形成泉水、河流。火焰山地區的地下水按分布可分為兩種,其一為主要分布在火焰山碎屑岩之中的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水源由地表水滲入和上游地下水側向徑流補給。以側向徑流、泉水溢出為主要排泄方式。當地構造和岩性導致水質較差,礦化度超過10克每升。其二為主要分布在山間平原等地的鬆散岩類孔隙水,以北部山區的側向徑流和地表水滲入補給。主要排泄方式包括泉水溢出、潛水蒸發、人工開採。礦化度相比於前者更低。[刊 2]

區域地層

火焰山出露地層的時代有中生代侏羅系白堊系新生代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這些時期岩層主要由易風化破碎的碎屑岩構成。其中侏羅系地層主要出現在火焰山的中段,岩性包括砂岩泥岩泥質砂岩粉砂岩、石英長石砂岩等,顏色包括黃綠色、黃褐色、灰紫色、灰綠色、灰黃色、綠色、棕紅色等。白堊系地層是火焰山的主體,同樣分布於火焰山中部,與下伏侏羅系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岩性包括泥岩、泥沙岩、粉砂岩等,顏色表現為紅色、桔紅色、自紅色、綠色、灰藍色等。古近系、新近系地層分布面積不大,以桔紅色、棕紅色、灰綠色、土黃色等顏色的砂岩、泥岩、泥質砂岩、礫岩為主,與下伏白堊系、侏羅系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第四系地層主要分布在火焰山兩側,零星出露,以礫石和砂土為主。[刊 2][刊 3]

自侏羅系晚期起,火焰山當地氣候由溫暖濕潤轉為炎熱乾燥。堆積於此的砂石泥土開始處於強氧化環境,沉積其中的亞鐵在氧化的作用下形成氧化鐵,也就是形成火焰山紅色山體的主要物質。到古近系後,才逐漸結束這種紅色沉積。[刊 3]

地質構造

火焰山當地地質構造以褶皺斷裂為主。燕山構造期,當地開始隆起,導致上白堊統和下白堊統平行不整合接觸。白堊紀末期,火焰山褶皺帶初步形成,褶皺讓白堊紀、古近系、新近系間不整合接觸。火焰山背斜在此時初步形成,背斜出露在吐魯番-哈密坳陷區中部。喜馬拉雅構造期,火焰山背斜因規模不一的褶皺和斷裂,再次受到南北向的擠壓。至此,火焰山背斜軸線整體呈北西-南東向,西端呈北西偏西向並仰起,東部向南突起。火焰山背斜北翼平緩,南翼陡峭。南翼有倒轉現象,在勝金口至斧頭溝一帶傾角最大,近50°。火焰山背斜基本定型。背斜形成時,強烈的斷裂活動讓中新生代地層發育有大量逆斷層和一些沖斷層,比如火焰山南側長約50公里、東西展布的吐魯番隱伏斷裂等。山體上則出現南北向橫向斷裂。這些細微的破裂面給風、水提供了機會,在風蝕和水蝕的外動力下,火焰山南側形成一條條沖溝。[刊 2]

火焰山地下存在油氣資源富集帶。油氣主要源自地區東北側的勝北次凹,油氣沿斷裂運至中侏羅統並聚集,形成下生上儲式油氣藏類型。[刊 4]

開發保護

Thumb
Thumb
Thumb
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國家地質公園科普長廊
火焰山景區的巨型溫度計景觀
火焰山大景區的神泉、零海拔景觀

油氣開發

吐哈盆地尋找石油源自於20世紀50年代,石油工人在1958年於火焰山上豎起鑽井,發現勝金口油田,但最終累計產油僅超過2萬噸。1990年代,吐哈油田會戰開始,火焰山腳下建立起石油基地。吐哈油田會戰起,石油工人不斷對火焰山勘探,直至21世紀初,發現火焰山油田。2006年,吐魯番火焰山油田發現3億噸油氣富集帶,探明7000萬噸油氣資源量。[網 4][網 5][刊 5]2008年,在火焰山南麓的魯克沁油田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近8500萬噸。到2013年,吐魯番油田年產稠油58萬餘噸,是吐哈油田當時產量最高、開發效益最好的油田。[刊 5]

地質公園

火焰山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2009年,吐魯番市國土資源局對火焰山的地質遺蹟進行綜合考察,並與之後完成考察報告。2011年,吐魯番市國土資源局組織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申報將吐魯番火焰山列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同年12月,火焰山獲得國家地質公園資格認證。2012年1月,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國家地質公園通過資格審查,入選第六批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書 2][書 3][網 6]

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地質遺蹟為火焰山。公園主要設施位於火焰山主峰南側,公園面積290平方公里,內有單斜構造土林英語Tulin (geology)峽谷丹霞地貌等地質遺蹟。[網 6]

景區建設

火焰山是新疆的熱門景區之一。[新 1]到2024年,以火焰山為核心的景區有兩處,分別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火焰山景區與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火焰山大景區。[網 7][網 8][網 9]其中火焰山景區於2003年建成,2011年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書 3]火焰山景區可分為地下景觀和地面景觀,地下景觀包括西遊文化長廊、火焰山地理文化廳、高昌歷史名人廳、巨型溫度計展示廳等,地上景觀包括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組雕、鐵扇公主銅雕、牛魔王銅雕、名人題字石碑等。[新 2]火焰山大景區於2017年建成開放,景觀包括夢幻隧道、龍宮、神泉等。[刊 6]

文學傳說

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就已有可能是火焰山的描述,「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的「炎火之山」可能就是指如今位於吐魯番的火焰山。[刊 7]火焰山也是詩人吟詠的對象。唐代詩人岑參以火焰山為題作多首詩,包括《火山雲歌送別》[a]、《經火山》[b]、《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腳其地苦熱無雨雪獻封大夫》[c]明代詩人陳誠也作《火焰山》「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未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刊 7]

令吐魯番火焰山聞名的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最晚於清乾隆年間,小說家開始將吐魯番火焰山附會為《西遊記》中孫悟空三調芭蕉扇滅火焰山的火的火焰山。[d]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中載「小說家所言,亦皆有本,如《西遊記》之雷音寺、火焰山,皆在吐魯番道中,餘遣戍伊犁日曾過之。」[書 4]《西遊記》中對火焰山的描繪是「敝地喚做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山離此有六十里遠,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卻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英里。」火焰山的形成是因為孫悟空鬧天空時蹬翻煉丹爐,爐磚掉落人間,形成火焰山。[刊 7][書 1]火焰山勝金口的山頂處有一形如木樁的石柱,有「拴馬樁」的俗名。拴馬樁有傳說為唐三藏西行至此,曾將白龍馬栓於此。[刊 7]

火焰山的維吾爾語名稱之一為克孜勒塔格(維吾爾語قىزىل تاغ‎),為紅色的山之意。當地維吾爾族中有關於火焰山的傳說,相傳深山中生活著作惡多端的龍。名為哈拉和卓的青年站出來與惡龍搏鬥。經歷激烈的戰鬥後,受傷的惡龍向西逃離,同樣受傷的哈拉和卓向西追趕。惡龍的血混著哈拉和卓的血將吐魯番當地的山脈染成紅色,惡龍身上的傷痕幻化成吐魯番境內的葡萄溝木頭溝吐峪溝桃兒溝連木沁溝乾溝樹柏溝七條河溝[刊 7]關於勝金口的石柱,維吾爾族中也有類似「拴馬樁」的傳說:一位名為艾力的聖人曾將馬匹拴在石柱上。[網 10]

注釋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