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澳門大學舊校園(葡萄牙語:Velho campus da Universidade de Macau),是指位於澳門氹仔島觀音岩的前澳門大學校園。這個校園是隨東亞大學(澳門大學前身)籌備建校時開始動工興建,1981年隨東亞大學開學而啟用。校園面積約佔5.4公頃。2014年8月22日,澳門大學正式遷出此校園,並將該校園交回澳門特區政府管理。目前,澳門政府將校園的部分樓宇(東亞樓,原澳大圖書館大樓等)交予澳門旅遊大學(旅遊學院前身),建立澳門旅遊大學氹仔校區;部分樓宇(研發樓,Block2等)交予澳門理工大學,建立澳門理工大學氹仔校區;以及部分樓宇(行政樓,中葡樓等)租予澳門城市大學,作為其新校址。
大學圖書館於1999年9月啟用,由葡國著名建築師Mario Duarte Duque設計。大樓樓高五層,面積15,000平方米,外型設計獨特,遠望像由三本書及一面光碟組合而成,象徵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圖書館藏書約60萬冊, 是澳門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圖書館。2014年8月,原澳大圖書館大樓獲保留,經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批准澳門大學沿用,同時更名為澳門大學城區中心,澳門研究中心以及澳門大學持續進修中心維持在該大樓內運作[25]。2015年10月,澳門大學將澳大城區中心即原圖書館大樓建築交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管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將原圖書館大樓撥歸澳門旅遊學院使用[26]。2016年8月1日起旅院氹仔校區正式運作,該大樓正式更名為展望樓,該命名是寓意澳門旅遊學院展望美好的未來及願景,作為旅院氹仔校區的綜合教學大樓[27]。
屹立於澳大校園入口,行政樓於1998年11月落成,由葡國建築師José Diogo及本地建築師譚志煒設計,為澳門大學的標誌建築物。現時為澳門城市大學行政樓,內設包括校內高層辦公室和註冊處等。
於1981年落成,為大學最早期的建築物之一,由香港建築師劉秀成設計。樓高六層,內設辦公室、課室、電腦室以及一個供學生休憩的花園。現時為澳門城市大學的教學設施。
於1985年12月落成,當時由本地建築師陳炳華及香港建築師劉秀成設計。樓高六層,內設辦公室、課室、會議廳及演講廳等。現時為澳門城市大學的教學設施,內設學生活動空間、圖書館及校史館等。
於1985年落成,當時由澳門著名建築師陳炳華設計,樓高五層,包含劇院、展覽廳、平台、課室、戲劇室及實驗室。劇室可容納701人,擁有先進燈光設備及音響系統,可作各種文化表演活動之用。現時為澳門城市大學的教學設施和室內表演場地。
於2000 年落成,由葡國建築師Eduardo José Vicente Flores設計,樓高八層,設有課室、實驗室及辦公室。現時為澳門城市大學的教學設施。
由葡國建築師Manuel Vicente設計,於1997年9月落成,樓高七層,設有辦公室、語言實驗室、課室、演講廳、電腦室、平台花園及停車場。座落於大豐樓及中葡樓的平台花園曾獲得2002年 Belgrade Architecture salon 設計獎。現時為澳門城市大學的教學設施。
於1982年9月落成,由本地建築師陳炳華及香港建築師劉秀成設計。大樓高八層,依山而建,部分課室更可飽覽對岸澳門半島的美景。現時為澳門城市大學的教學設施,內部增設健身室。
於1990年9月落成,由本地建築師陳炳華及香港建築師劉秀成設計,樓高八層,設有課室、實驗室、電腦室及辦公室。現時為澳門城市大學的教學設施,內設中餐廳和西餐廳。
於2006年澳大建校25週年落成,故名銀禧樓。由本地建築師陳炳華設計。大樓內設有課室、研究中心、辦公室、自修室、停車場、休憩平台,大樓最低層設有一條連接圖書館的行人天橋,為前往圖書館的師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2014年11月中旬,行政公職局獲分批作公務員培訓中心,但由於設計工作上未能配合當時新出台的《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需重新再作設計,至2019年第四季處於荒廢的狀態[28]。2020年,澳門旅遊學院成立25周年校慶之際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批給使用,並作為澳門旅遊學院氹仔校區之教學樓[29]。
2010年8月底啟用,但被揭發內部空氣污染問題,不少師生出現不同環境污染之症狀,隨後安排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檢測中發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濃度超標,引起一眾學生的關注,更反映澳門欠完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既沒有制訂一系列有關室內環境的標準,對室內空氣質量作出指引[30]。
2014年起作為澳門理工大學氹仔校區的其中一幢教學建築。文化創意產業教學暨研究中心為最早遷入該校區,於2016年1月30日起正式運作[31]。隨後博彩旅遊教學及研究中心、葡語教學及研究中心等陸續遷入。
於2010年落成啟用,設有多個實驗室;2011年起於大樓內一個未使用的實驗室建立學習共享空間(Learning Commons),內部設有蘋果校園電腦體驗中心,學生可以任意使用和上網,體驗新科技,同時作為澳門大學圖書館之延伸[32]。2014年,為配合澳門大學搬遷曾設立立搬遷協調中心協調各項遷校工作。現時為澳門理工大學氹仔校區的其中一幢教學建築,與珍禧樓一起作為澳門理工大學氹仔校區之一部分[33]。
為澳大現校園最大的校內宿舍,包括樓高22層的主樓及樓高2層的附樓,於2005年啓用。宿舍設有1,006個床位,有雙人房和三人房,每一間房面積約16.5平方米。大樓設有各種方便宿生的設施如溫習室、康樂室、電視室、便利店、洗衣店等等。其中5層為作為東亞書院。2014年11月,澳門旅遊學院獲分配該建築,現時用作學生宿舍用途。
餐廳已結業。原址一度改為澳門理工大學學生中心,由2021/2022學年起改為北京大學醫學部——澳門理工大學護理書院校址。[34]
澳門城市大學教職員宿舍,地面層設學生中心,設有電腦用品店及一家自營的便利店。六樓為學生事務處。
澳門理工大學氹仔校區學生宿舍,為學位課程非本地學生提供住宿。全部為非單人房,設有共用衛生間、客廳、廚房。
澳門理工大學氹仔校區學生宿舍,為學位課程非本地學生提供住宿。設有非單人房和特別單人房,宿舍內設有共用衛生間、共享空間、廚房/茶水間、洗衣/乾衣房。
2003年4月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建立,2015年10月起遷入新校區內的N23科研大樓內,其中研發大樓部分被澳門理工大學分配用作氹仔校區一部分。
於1993年12月落成,由葡國著名建築師Gabinete de Arquitectura Bravo e Sanmarful設計。設有一個室內運動場、兩個鋪有人造草皮的網球場、兩個壁球場、健身室、舞蹈室、桑拿房及一個由國家送贈的攀岩場。
澳門大學教職員宿舍。2015年中起,澳門旅遊學院獲分配作氹仔校區一部分,計劃改建為教學酒店,引入公寓式管理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訓練場所[35]。2022年1月9日,位於大樓地面層內的構想實驗室舉行揭幕儀式,設立目的以激勵和引導「旅遊+」創新創業思維、增強學生和校友的創新意識及能力為出發點,構建實踐創意、發現商機的空間,鼓勵並協助潛在創業者識別機會、萌生創意,繼而創業。實驗室劃分為共享辦公空間、獨立空間、會議室、演示空間等區域,配備儲物櫃、閱讀區、泊車位、高速網絡等,為使用者獨立工作、互動交流、自我展示等提供完善舒適的環境[36]。
樹立在行政大樓外的畢業生銅像,由葡國雕塑家José Núncio設計,是澳葡政府最後一任澳督韋奇立將軍贈立。畢業生銅像象徵澳大在學術上所要求的認真和嚴謹。期望學生皆以此為目標,努力進取,學有所成,貢獻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於1985年10月贈予澳大,為澳大的地標之一。
已遷往澳門大學新校區,位於中央教學樓的中銀百年紀念大樓(E3)及劉少榮樓(E4)之間的中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