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島燈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团岛灯塔map

36°02′41″N 120°16′55″E 團島燈塔,又稱游內山燈塔(德語:Leuchtturm Yu-nui-san,日語:遊内山灯台遊內山燈臺),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團島西南端,該燈塔最初建成於1900年,現存建築建於1919年。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的一部分。

Quick Facts 青島德國建築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青島德國建築群
游內山燈塔
Thumb
1919年重建後的游內山燈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 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898-1900年
編號6-0000-5-095
認定時間2006年
Close

歷史

Thumb
1900年建成後的燈塔

團島原為青島西南方的一座小島,僅退潮時與陸地有一道沙崗相連。其西南角有一座小山丘,其名稱以德文拼音寫作「Yu-nui-san」或「Ju-nui-san」,在很長時間內沒有與之對應的漢字名稱,直至1914年日本占領青島後將其名稱定為「游內山」。[1][2]

團島距對岸的薛家島僅三千餘米,為扼守膠州灣的要地。因膠州灣灣口處水流湍急,並有暗礁分布,出於對港口發展的考慮,急需建設先進的導航設施。德國獲得膠州灣租借權後不久便將團島燈塔的建設列入首要項目中,首先將團島與陸地之間的淺灘填為陸地,之後設立了12盞綠色燈光作為臨時導航燈[1][2][3]。據1899年《膠澳租借地發展備忘錄》記載,該燈塔塔身1898年已砌築一段,預計1899年12月完工[4]。1900年11月,燈塔燈具及相關設施完成,12月1日投入使用[1][2]。該建築除作為燈塔外,亦用於記錄進出船隻數量以及氣象、海流等狀況供軍方研究參照[5]

1914年8月的青島戰役期間,由於燈塔阻礙了團島炮台(游內山炮台)的射界,被德國工兵炸毀[1][2][3]。日軍占領青島後,因燈塔不堪修復,僅在原址設立一臨時燈光。1919年8月,日本當局重建燈塔,並安裝氣動警報器,在霧天每隔30秒發出警報3秒鐘,老青島人口中的「海牛」即為該裝置發出的低頻警報[1][2][3]。1960年由汽霧號改為東德制電霧號[5]。該燈塔現屬天津海事局青島航標處管轄[5]

1992年1月16日,該燈塔列入第五批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6]。2000年列入第一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7]。2006年5月25日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擴展名單[8]

建築

團島燈塔1900年建成時塔身為圓柱形,花崗岩砌築,內設盤旋樓梯,上部為穹頂燈罩,內設電力弧光燈,燈高35米,燈質為白色聯閃燈光,在天氣晴朗時射程可達16海里[1][2][4]

1919年重建後的燈塔塔高15.4米,燈高24米,塔身為八角形磚石結構,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燈塔主體緊鄰機房等附屬建築。正門向北,地下室為機房和倉庫,塔內設螺旋式花崗岩樓梯,可達三層燈室。燈器為1000瓦聚光燈泡和750毫米水晶石折光鼓形透鏡,燈質為明暗白紅綠色三光束(白色為主航道指示,綠色為港口停泊方向指示,紅色為岸礁警示),交替發光,射程15海里。[5][9][10]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