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交巴士
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圳公交巴士,是指深圳市內及深圳市與相接壤城市之間的城市公共汽車服務,是深圳市主要的公共運輸方式之一。截至2022年12月,深圳共有941條公車路線(不含深汕特別合作區路線及東莞、惠州營運商開行的城際路線)[1]。2022年,深圳市常規公車客流量為7.39億人次[2]。
深圳首條公車路線於1975年開通,來往羅湖海關/僑社客運站及東門汽車站(現今1路的前身),全長2.3公里,實行分段收費,全程0.2元,配車2輛,由寶安縣深圳鎮人民汽車公司營運,主要服務從香港回內地的乘客。
1979年,深圳鎮人民汽車公司更名為深圳市公共汽車公司,公車路線增加至兩條,共有12輛車,此時深圳除火車站東、西廣場設有固定場站外,其他場站均為臨時設置,也不設固定的中途站。[3][4]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公車服務開始發展。深圳市公共汽車公司引入深圳第一批售票員,此時車票價格1角。至1982年,深圳共有5條公車路線:火車站/僑社至水庫、火車站/僑社至東門汽車站、東門汽車站至福田路口、北方大廈至南頭、東門至沙頭角,配車共24輛。此後相應的配套設施也逐漸完善,1983年在福田路口、黃貝嶺、水庫新建固定公車場站,並新建60個候車亭。此後公車站也開始獲得系統性的站名。
1983年,公車開始定時定點行駛,各路線從早上6~7時開始發車,至晚上16~19時收班,車次約2小時一班。至1985年,特區內公車路線達20條,並開始編號,編訂發車間隔、準點率、配車數、行駛班次及行駛路徑,發車間隔大幅壓縮,高峰期每2~5分鐘一班車,離峰期每5~9分鐘一班車。1988年,深圳公車3路開通首個「大站快車」服務,只停靠沿線重要站點,並引進無線電通訊系統以方便調度。
當特區內的公車服務逐漸完善時,特區外及來往特區內外的公車服務也開始發展。1985年,首批「城鎮郊縣公共汽車」開通,包括特區至溪沖、小梅沙、觀瀾、平湖及南頭至新安的路線,此後寶安縣公共汽車公司於1989年開辦寶安縣城至羅湖、西鄉街道、固戍、中和、中醫院四條專線。隨著道路的修建,城鎮郊縣公共汽車路線逐漸增加。[3][4]
1988年深圳展開了推普工作,除地鐵外,所有公車粵語報站取消。
經濟特區成立後,隨著市區範圍擴大及特區人口的增長,公共運輸需求逐漸增大,但普通公車大巴運力不足,路線未能覆蓋特區的各個角落。1980年左右,深圳開始出現「營運中小型客車」,此類客車按計程車牌照登記,行經公車大巴不經過的工業區、住宅區、小巷子等,揚手即停,停靠站點不固定,收費便宜,營運模式類似於香港的白牌車(香港小巴的前身),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因此很受市民歡迎。至1985年,便有逾1000輛營運中小型客車在深圳行駛,服務範圍也延伸到特區外。
1989年,深圳交通部門決定開闢公共中小巴路線,並將路線通過競投方式承包給深圳市公共汽車公司及西湖企業發展公司營運。同年6月15日,首條公共中小巴路線(1號線,來往東湖客運站及福田客運站)開通,配車13部,至1989年底共有6條路線共64輛車投入營運。此後,通過將營運中小型客車轉型為公共中小巴的方式,深圳的公共中小巴服務開始發展,並逐漸成為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3][4]
1991年5月31日,深圳公車開闢2條夜間服務專線,服務時間21:30至次日凌晨2時。至1992年底,深圳營運公共中小型客車達2157輛,其中特區內公共中小型客車有555輛,路線36條。全市有9條路線開設夜間服務。
1992年11月,深圳公車正式推出10路、203路無人售票路線,為全國第一個實行公車無人售票的城市。
1993年,深圳市公共汽車公司成為獨家行使特區內公共汽車專營權的企業。
1996年11月,深圳率先使用IC卡電子錢包刷卡收費管理系統,解決零鈔短缺、兌換難題,開創了全國公車行業電子支付的新時代。
自深圳有公共小巴以來,已浮現出一系列營運和管理上的問題來:比如車外破、車內臟,或宰客、甩客、違章、違規經營、過度競爭、服務人員質量不高等問題。凡此也漸漸成為深圳市民投訴的熱點。
於2000年,深圳開始力圖規範中小巴的營運,首次推出了公共中小巴行業違章末位淘汰制度,51名公共中小巴駕駛員因違章次數過多被吊銷營運車輛駕駛准許證。同年11月,政府嚴禁中小巴超載,一時成為市民討論的熱點問題。
2003年,在這年深圳春運工作總結大會暨道路運輸工作會議上,深圳市交通局負責人宣布:從2003年開始,公共中小巴將逐漸從中心城區退出。2005年4月,深圳媒體報道,公共中小巴將以「三個一批 」(淘汰一批、轉移一批、轉換一批)的方案實施退出計劃。[5]而到了2006年7月1日,深圳中小巴正式於深圳原二線關內停止服務。[6]
自1992年深圳經濟特區實行公車專營制度後,特區內的公車路線一直由深圳巴士集團及其子公司經營,但來往特區內外及特區外的公車路線(原先的「城鎮郊縣公共汽車」)一直實行市場化管理,路線以承包方式交給企業經營。[7]市場化的管理模式引進民營資本參與競爭,促進了公車行業的發展,但也導致了過度競爭和資源浪費,部分偏遠地區公車服務不足。此外,由於政府監管不到位,私改路線、私自漲價、超速超載等現象一直未能根除。由於經營企業多,各企業性質、背景、公司利益不同,政府難以統一地實施便民政策,使得推廣深圳通、降低票價、提升服務質量等相當困難。[8][9][4]
為提高公車服務質量,2007年9月19日,深圳全市開始實施公車專營化改革,成立東部公交、西部公汽兩家專營公司,並開始將深圳市的34家公車經營企業整合為深圳巴士集團、東部公交、西部公汽三家,分別經營關內、龍崗、寶安的公車路線,而其餘企業則採取整合進新公司、改行取得計程車經營權或者獲得政府補償後退市。[10][11]同年12月31日,東西兩家公車企業接手首批18條公車路線,其中西部公汽接手11條寶安區路線(719、720、721、722、723、725、726、727、728、729、730),東部公交接手7條龍崗區路線(923、926、928、929、933、935、936)。[12]
此後政府要求全市所有公車路線的整合工作需在2010年1月26日前完成。然而,由於部分路線承包關係複雜,政府與原有經營者的談判進展緩慢,直至2009年僅有60%的路線完成整合。[4]同時在已整合的路線上,由於員工薪資、福利待遇問題而發生多次罷駛事件。[13]儘管媒體報道公車路線整合工作於2010年1月27日凌晨完成,[14]但是到目前為止,天誠運輸、金華南、橫崗運輸等企業的路線仍未整合,部分路線的車輛雖然在整合後貼上了三大專營企業的標誌,或是直接由三大專營企業派車,但路線經營權仍未收回,媒體也屢次曝光未整合路線車輛破舊、發車間隔長的問題。[15][16]此外部分公車化客運班線(包括觀光路線、機場公車路線等列在公車站牌上而屬客運班線的路線)及城際公車路線未被整合。
2013年8月31日,深圳最長公車路線310-315環線正式拆分為M413、M414、M415三條路線,以提高公車線網運轉效率,降低安全隱患。310-315環線原為運發鵬程經營的銀湖來往沙井的310路及銀湖來往松崗的315路,之後由於場站資源不足,兩線合併,此後交由深圳城巴經營,後於2010年轉交東部公交經營。該線全長122公里,配車130輛,全程運轉需5至6小時。[17]
2016年8月24日,隨著深圳巴士集團第三分公司236路的5輛、M459路的4輛非空調普巴正式退役,深圳公交巴士實現全面空調化。[18]
2017年7月,深圳唯一一條J字頭路線J1路正式中止營運,並被拆分為M519(皇崗口岸-海上世界)、M520(大梅沙-福田轉運站)兩條路線。[19]J1路和J2路原定於2005年5月1日以「捷運公車」的名義開通,最終由深圳巴士集團營運,最初被用作「公車捷運的嘗試性路線」。[20]
2005年11月,深圳巴士集團借來2輛電動公車,並投放在11路進行試營運,這是深圳公車第一次引進純電動公車進行試運轉,但由於綜合營運成本太高,兩輛純電動公車試營運數十日後便被退回廠家。[21]
時隔5年,2011年,巴士集團首批共2台比亞迪K9純電動公車投放至202路試營運,[22]之後西部公汽也投放第一批共10輛K9純電動公車。[23]於大運會期間,深圳三大公車專營企業共投放253輛純電動公車。[24]此後除了K9外,五洲龍FDG6113EVG(投放於幹線公車路線)、FDG6751EVG(投放於支線公車路線)等款式的純電動公車也開始投放。
但在純電動公車引進初期,由於資金、場站、技術等問題,車輛大規模置換較為困難。純電動公車的價格普遍高於普通公車,經營企業主要通過融資租賃、擴大應標廠商範圍、政府補貼等方式降低開支。原有公車場站有八成以上是租賃而來,難以安裝固定充電樁,經營企業只能將充電樁安裝在固定場站或簽訂租約較長的地點,安裝及經營由其他企業負責,並實行一樁多充、夜間充電等措施,降低建設成本和電費。早期引進的純電動公車由於技術不成熟、製造工藝不過關等緣故,頻頻出現故障,巴士集團的五洲龍純電動公車甚至發生過充導致的火災事故。[25][26][27][28]後續投放的純電動公車在技術和質量上有所提升,但仍因起步過快、低頻噪音導致暈車等問題而遭詬病。[29]
2012年9月22日,巴士集團在226路集中投放15輛純電動公車,標誌著深圳市純電動大巴開始較大規模集中營運,此時深圳三大公車專營企業共有純電動大巴253輛,純電動中巴26輛。[30]
在接下來數年,三大公車企業投放的新能源公車仍以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為主,直至2016年,純電動公車投放開始進入大規模投放階段。2016年中旬,深圳巴士集團向四家中標單位採購3573輛純電動公車,總價達18億元人民幣,其中除比亞迪外,還有首批共967輛南京金龍純電動客車,投放於客量小的路線;東部公交亦向比亞迪採購3024輛純電動公車,總價達18.12億元;西部公汽也向比亞迪採購3700多輛純電動公車,但之後各車型採購數量有所調整。[31][32]
2016年內,深圳三大公車企業共投放超過10000輛純電動公車,累計投放約1.5萬輛,[33]型號包括比亞迪K8、K7、K6、C9、C8(K7、K6投放於客量小的路線,C9、C8為旅遊客車規格)等,以及南京金龍開沃NJL6859BEV9。隨著公車隊的純電動化,原有的柴油公車、混合動力公車、LNG公車逐步退役。
2017年6月8日,深圳巴士集團的最後一輛柴油公車(車牌:粵BJ9606)正式退役,標誌著巴士集團旗下車隊5698輛公車實現全面電動化。[26]此時東部公交共有4965輛純電動公車,全面電動化接近完成,西部公汽則達到80%電動化[34]。直至2021年12月31日西部公汽柴油車全數退役後,深圳三大專營公司公車輛全面實現電動化。
2009年12月17日,深圳市首批15輛LNG公車投放儀式在僑城北綜合車場舉行。本次投放儀式後,近期內將有300輛陸續在深圳巴士集團,東、西部公車公司投放營運。僑城北綜合車場也成為深圳市首個LNG公車綜合服務維保中心,為今後大規模投放LNG公車提供綜合維保服務。LNG公車使用天然氣作為能源,排放污染物大大降低。[35]
深圳巴士路線分類方法有兩種:數字編號及字母編號。目前兩種編號方式並存,但數字編號路線在逐漸以拆分、合併、更改編號的方式轉變為字母編號方式,且自2010年以來,沒有任何新開路線使用數字編號方式。
該方式於1995年開始實施。(「公車大巴」指由交委批准的,由有資質的運輸公司經營的公車路線;「公共中小巴」指由交委批准,由個人或運輸公司承包經營的中小巴路線)
此後數年,交委又逐漸開通數條公車大巴路線,此類路線以字母開頭,包括「K」字頭路線、「J」字頭路線(原捷運公車(深圳巴士集團子公司)經營的路線[20],目前已不再使用)。此外還有N開頭的夜班路線(該編號方式仍在使用)。
2008年6月,深圳市交委啟動「快線-幹線-支線」三層次公車網絡規劃,三層次線網包括快線、幹線、支線三個層次:
現今新開通路線均使用該編號方式。
路線編號類型 | 意義 |
---|---|
僅有數字編號 | 按長短途及地理區域分類的常規路線(分類方式見上文) |
N1~N50 | 為部分常規路線的夜間班次,但不少路線在午夜前便收班 |
M100~M599 | 幹線公車路線(Main Line),此種路線的營運車輛被塗上青色 |
B600~B999 | 支線公車路線(Branch Line),此種路線的營運車輛被塗上橙色 |
E1~E100 | 快線公車路線(Express),此種路線的營運車輛被塗上綠色 |
高峰專線1~200 | 僅在早、傍晚尖峰開行的,用於疏導客流的路線(部分電牌顯示為「GF1~GF200」),但部分高峰路線在離峰時期也開行。 |
高快公車1~100 | 僅在早、傍晚尖峰開行的,用於疏導客流的路線,但停站較少,部分路線只有始發站或實施單邊調度(部分電牌顯示為「高快1~高快100」或「GK1~GK100」)。 |
旅遊X線 | 由私營企業經營的公車化客運班線 |
深汕X線 | 指深汕特別合作區內營運的常規公車路線,深汕高峰專線X號僅在早、傍晚尖峰開行 |
XX專線 | ①僅在雙休日、公眾假期或特定時期開行的旅遊公車路線 ②有其他特定用途的路線(如轉乘、接駁等) |
A字頭路線 | 指從深圳機場始發,往來深圳各區的機場快線(Airport)。 |
NA字頭路線 | 指從深圳機場始發,往來深圳各區的守候航班專線(Night Airport),專線營運至最後一架航班落地。 |
深惠/莞1~3線 | 指深圳與周邊城市簽署經營合同,並開辦的前往異地交通運輸局轄區內站點的城際公車路線 |
2007年深圳市發改委發布的《關於降低公車大巴票價的通知》規定:
而2009年發布的《關於公共中小巴票價的通知》規定:全程不超過10公里的公共中小巴路線實行一票制,票價為1元/人次;全程超過10公里不超過20公里的公共中小巴路線實行分段票制,票價為:乘車里程不超過10公里的為1元/人次,乘車里程超過10公里的為2元/人次。[38]
2012年發布的《關於規範公車捷運路線票價管理的通知》則對快線公車的票價進行規定:原則上實行一票制,票價=實際營運里程×基準票價(0.22元/人公里),實際票價以元為單位,四捨五入,票價上限為10元/人次。已經營運並實行分段收費的公車捷運路線,在不超過基準票價水平和總票價不超過10元/人次的前提下,可維持現行票價不變。[39]
根據2016年發布的《深圳市發展改革委關於完善我市公共汽車票價管理的通知》,上述票價標準應適用於深圳三大專營公車企業、金華南、天誠運輸、橫崗運輸經營的路線以及各城際公車路線,[40]但實際上並非所有路線都按照上述標準執行票價。由於在2007年降低公車票價時,按照新票價標準,部分路線票價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故維持原價,因此部分路線票價較上述標準低。[41]此外大部分支線公車實施1元/人次票價,部分城際公車路線按照對開城市的票價標準實施票價。而由私營企業經營的公車化客運班線票價不受上述規定製約。
深圳公交巴士收費方式分一票制和分段收費兩種。實施一票制的路線為無人售票,不設找贖,實施分段收費的路線一般由乘務員售票,但也有部分路線實行無人售票分段收費,乘客需向司機購票。
除現金外,乘客也可使用深圳通、嶺南通、符合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標準的異地城市電子票證、銀聯閃付卡以及手機掃碼支付乘車,但各支付方式的優惠政策有所不同。[42][43][44]
使用深圳通乘坐任一公車路線,乘客可享受票價優惠:票價3元以下(含3元)部分8折優惠,3元以上6元以下(含6元)部分7.5折優惠,6元以上部分6.5折優惠。使用深圳通的乘客,在刷卡5分鐘後到90分鐘內,在不同的公車路線間、在公車路線與地鐵間、在地鐵與公車路線間轉乘,在刷卡優惠的基礎上,給予0.4元/人次的轉乘優惠。[37]
2022年8月1日起,深圳公交巴士推出「幹線+支線」組合轉乘優惠:深圳通(實體卡、NFC、微信小程序及應用程式)使用者乘坐指定幹線於指定車站在刷卡時間90分鐘內轉乘指定支線時,支線票價為0元;乘坐指定支線於指定車站轉乘指定幹線時,幹線票價會扣除支線已支付金額;既有轉乘優惠仍然有效。[45]
深圳巴士集團是深圳最早成立的公車專營企業,於1975年成立,是目前深圳市最大的公車經營企業,主要經營原特區(南山區、福田區、羅湖區、鹽田區)及來往原特區及原特區外的公車路線,營運路線共330條,旗下車隊有近5300輛公車。
東部公交於2007年掛牌成立,是深圳進行公車專營化改革後成立的公車專營企業,主要經營龍崗區、大鵬新區、坪山區及來往此三區及深圳其他地區的公車路線,目前共營運250條公車路線,旗下車隊有近5500輛公車。
西部公汽於2007年掛牌成立,是深圳進行公車專營化改革後成立的公車專營企業,主要經營寶安區、光明區、龍華區及來往此三區及深圳其他地區的公車路線,目前共營運353條公車路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