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地形(英語:ocean surface topography),又稱海洋動力地形(英語:ocean dynamic topography),是指海平面相對於大地水準面的高度。[1]:33其起伏的程度在±1米之間,大致僅相當於大地水準面起伏的百分之一。[1]:161產生海面地形的原因則有海浪潮汐洋流以及大氣載荷等等[2]:455。除海浪和潮汐作用外,其他影響海面地形的還有現象大多是在較大的空間和時間尺度上變化,如大型的洋流系統及其帶來的渦流和環狀結構、聖嬰現象風暴響應等等。[3]

Thumb
TOPEX/Poseidon是第一個用於探測海面地形的衛星任務,該任務使得科學家能夠繪製出精度足夠高的海面地形分布圖,並將其用於對大尺度洋流系統的研究。這幅圖像僅使用了10天(1992年10月3日至12日)的任務數據,就揭示出了大部分在過去百餘年間通過船舶探測發現的洋流系統。

數學表達

海面地形 可視作由兩部分組成,其中一部分是接近於完全靜止的部分 ,另一部分則是隨時間變化的部分 [4]:193

研究組織

對海面地形進行研究的主要組織有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等。[5]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