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防空警衛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防空警衛群

海軍陸戰隊防空警衛群(英語:ROCMC Air Defense & Base Guard Group),為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轄下的群級單位,負責中華民國海軍海軍基地之警衛勤務,故本單位代號鐵衛部隊[1]。前身為海軍陸戰隊警衛總隊、海軍陸戰隊陸戰七七旅,七七這個番號是用以紀念海軍陸戰隊陸戰第七十七師[2]。而海軍陸戰隊防空警衛群所使用的防空武器就是最有名的FIM-92刺針便攜式防空飛彈[3][4]

快速預覽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防空警衛群 ROCMC Air Defense & Base Guard Group, 存在時期 ...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防空警衛群
ROCMC Air Defense & Base Guard Group
Thumb
海軍陸戰隊陸戰七七旅時期的隊徽(低識度版)
存在時期2005年7月1日至今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軍種 中華民國海軍
兵科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
功能防空、警衛勤務
規模
隸屬於海軍陸戰隊指揮部
駐地高雄左營
別稱鐵衛部隊
關閉

沿革

1949年,中華民國國軍上海吳淞口成立海軍陸戰隊陸戰第二師第四團,後赴臺灣,重新整編為海軍總司令部警衛團。1952年,海軍總部警衛團改組整編為海軍陸戰隊警衛總隊。1961年3月1日,成立警衛第一營。1964年11月10日,成立警衛第二營,除負責海軍基地警衛任務外,並協助分擔東沙南沙守備任務。

1999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實施精實案生效,原66師654團團部連、312營、313營、314營、警衛103營、104營、656砲兵團318營改編為基地警衛旅,隸屬陸戰隊指揮部。同年10月,660砲兵團420營移編警衛旅,成立砲兵營。

2005年7月1日,精進案生效,基地警衛旅改番號為陸戰七七旅,並裁撤砲兵營;防空砲兵營支援連縮編為支援排。

2011年7月1日,精粹案生效,改編中華民國憲兵的2個營級單位,番號改為海軍警衛憲兵一、二營。

2013年11月2日,根據精粹案,陸戰七七旅裁撤,改編為防空警衛群[5]

編制

  • 參謀群
  • 群支援排Group Support PLT(駐高雄左營)
  • 基地警衛第一營1st Base Guard BN(營支援排+警衛連MC Guard Company×3 第一連駐高雄左營、第二連駐高雄壽山、第三連駐澎湖馬公)(由憲兵指揮部撥入,接受海軍陸戰隊管制)
  • 基地警衛第二營2nd Base Guard BN(營支援排+警衛連MC Guard Company×3 第四連駐基隆、第五連駐臺北大直、第六連駐宜蘭蘇澳)(由憲兵指揮部撥入,接受海軍陸戰隊管制)
  • 防空營Air Defense Artillery BN(營支援排+防空連ADA Battery×4 各連分散駐防第一連駐高雄左營、第二連駐高雄壽山、第三連駐基隆、第四連駐宜蘭蘇澳)
  • 戒護一營

歷任旅長、群指揮官

陸戰七七旅時期

  • 王亞洲少將 海官66年
  • 鄭世才少將
  • 吳添福少將
  • 桂瑞華少將 海官68年
  • 王建發少將
  • 潘進隆少將 陸官69年
  • 張北海少將 陸官72年
  • 張建群少將

防空警衛群時期

  • 彭正午上校
  • 鍾香鑽上校
  • 朱勉銘上校
  • 張秀智上校
  • 賴修華上校
  • 郭志文上校
  • 林品輝上校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與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