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壩村,又寫作海垻村或海埧村,是香港新界荃灣雜姓客家原居民村落,原村建於18世紀至19世紀,為「荃灣四約」(海壩、葵涌、青衣及石圍角)之一,位於德華公園現址[1]。 海壩村 1982年香港政府發展荃灣市中心,將整條村分別搬到半山的象鼻山路及二陂圳路交界(海壩村)、馬閃排路(海壩村南台與春三園、海壩村東北台)及國瑞路(海壩新村)。 舊址當中的海壩村民宅被列作香港法定古蹟。 交通 更多資訊 交通路線列表 ... 交通路線列表 二陂圳路 九龍新界巴士 32 石圍角 ⇄ 奧運站 32H 象山 ⇄ 荔枝角 32M 葵芳站 ↺ 象山 36 荃灣西站 ↺ 梨木樹 36R 香港體育館 → 石圍角 只限香港體育館舉行大型活動後服務 40P 荃灣(如心廣場) ⇄ 觀塘碼頭 43P 荃灣西站 ⇄ 香港科學園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43X 馬鞍山(耀安) ⇄ 荃灣西站 234C 深井 ⇄ 觀塘(翠屏北邨)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236R 佐敦(匯民道) → 荃灣站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西九文化區) N36 荃灣站 ↺ 梨木樹 通宵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 134R 灣仔 (會展) → 荃灣(灣景花園)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 936 石圍角 ⇄ 銅鑼灣(棉花路) 936A 石圍角梨木樹 →← 銅鑼灣(棉花路)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936R 香港大球場 → 荃灣(灣景花園)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香港大球場) R936 石圍角 → 銅鑼灣(維園)/灣仔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新界專線小巴 81 荃灣(兆和街) ⇄ 圓玄學院 82 荃灣(兆和街) ⇄ 城門水塘 82M 荃灣(兆和街) ⇄ 象山邨 94 石圍角 ⇄ 葵盛圍 94S 荃灣(海貴路) ⇄ 城門水塘 只限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服務 312 青衣站 ⇄ 梨木樹 紅色公共小巴 象山邨/石圍角至海壩街線[2] 象山邨/石圍角至旺角/佐敦道線(下午至通宵服務)[3] 老圍/石圍角至楊屋道街市線(上午服務)[4] 馬閃排路 新界專線小巴 85 荃灣(兆和街) ⇄ 竹林禪院 關閉 參考文獻 [1]香港法定古蹟. 古物古蹟辦事處. [2018-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9). [2]公共小巴路線:荃灣—象山. 小巴薈. 2017-12-24 [2020-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5) (中文(香港)). [3]公共小巴路線:旺角—象山. 小巴薈. 2019-10-01 [2020-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5) (中文(香港)). [4]公共小巴路線:荃灣—老圍. 小巴薈. 2018-11-18 [2020-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3)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海壩村 荃灣海壩村古屋 - 法定古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古物古蹟辦事處 (繁體中文)這是一篇與香港建築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閱論編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