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洪武屠湘[1],即朱元璋血洗湖南,傳說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和陳友諒大軍在湖南地區交戰造成湖南人大量死亡事件,從湘潭至茶陵五百里縱深地帶兩軍交戰,百姓所剩無幾。此事不見錄於正史,但此事記載於湖南一些地區的晚清地方志[2]與一些「江西填湖廣」(由江西被強徵,移民到湖南、湖北)家族的族譜。說法繁多,最通行的傳說是湖廣參政易華因率眾抵抗朱元璋的徵稅所造成。
清修《明史》等正史並無記載「朱元璋血洗湖南」一事,有學者指出此事為歷史懸案[3]。朱元璋在瀏陽屠城的說法在瀏陽外地流傳甚廣,在本地卻很少聽說[4]。
朱元璋因何屠戮湖南,眾說紛紜,野史中流傳較廣的說法是湖廣參政易華造成[6]。
元末的時候,湖南人非常支持漢帝陳友諒,朱元璋本來就不滿湖南。且湖廣參政易華是陳友諒的舊部,也對朱元璋心懷忌憚,政治氣氛相當詭譎。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鄱陽湖之戰,陳友諒陣亡,次年其子陳理被朱元璋俘虜,國家滅亡。陳友諒的另一名舊部楊從政因經通會計,被朱元璋任用為稅吏。楊從政在陳友諒時代,與易華久有過節。又加上急於表現,對湖南橫徵暴斂,如湘鄉本應繳納三萬三千石米糧,楊從政知易華曾助陳友諒軍糧十萬八千石,故徵收九萬九千石,易華質問楊從政:「陳王無道,方歸有道朱王,今若此,何別於陳王?」,楊從政笑答:「陳王無道,徵十萬八千石。朱王有道,徵九萬九千石。足少九千矣。」易華被消遣,大怒,率領群眾一起抗議,包圍楊從政的衙門,說必殺楊從政。
楊從政斬殺了一個與自己樣貌相似的僕人,命部下將此首級梟首,開門出示百姓,百姓們誤以為楊從政死亡,大喜,於是解圍,但其實楊從政遁走,跑回向朱元璋哭訴,朱元璋大怒,派重兵攻擊易華,易華時年已經七十歲,在烏石寨(今屬湘潭縣)召集四十八洞土司起義,要抵抗朱元璋。朱元璋大怒,聲言,如果易華不死,一定屠城,血洗湖南,易華深知兵力懸殊,也不願牽連百姓,所以易華投水自溺,朱元璋的軍隊才離去。
其實易華也是假裝自殺,由當地的漁民接應離開。朱元璋稱帝,透過錦衣衛的刺探,得知易華未死,大怒,再次派軍進剿清鄉,牽連百姓,終造成湖南「千村血洗,萬灶煙寒」的慘象。但易華受到鄉民保護,躲了起來,直到洪武十年易華才壽終正寢,享年八十多歲,葬於湘鄉縣二十九都。當地人為他建廟,稱為易寨主、易太公,以神誕八月廿四日殺太牢並演戲酬神。
有的版本中,易華是戰死,如光緒《湘潭縣誌》:「明洪武元年,指揮同知蔡遷從常遇春追饒鼎臣,下湘潭。殺漢王所置參政易華於烏石峰下」。又云:「青山在城西南百里,千霄疊翠,縈嶂環青,中有石祠,祠祀易華。云『華兵敗保此,後死為神』」。
有學者認為「朱洪武血洗湖南,扯來江西填湖南」是一個傳說,他指出明代並沒有湖南這一名稱,直至清康熙三年(1664)湖南才獨立建省,所以從地名來看朱元璋不可能下令在湖南進行屠殺。在1356至1367年間,朱元璋消滅陳友諒與張士誠這兩大勢力的過程中,朱元璋與陳友諒的戰爭主要有安慶、江州(今九江)、洪州(今南昌)以及武昌之戰。戰場主要發生在今安徽、江西及湖北一帶,相對來說,在今湖南地區的作戰規模則小得多,朱元璋本人更未率軍進入今湖南境內。若按照朱元璋「血洗湖南」來報復湖南人這一個邏輯,朱元璋更應「血洗江西」,或者「血洗湖北」。他亦認為這一傳說其實是朱元璋「血洗胡、藍」事件的以訛傳訛,據說在胡惟庸案和藍玉案,一共處死四萬五千多人,「胡」、「湖」是同音、而湖南話中「藍」、「南」不分(聲母L、N不分),「扯來江西填湖南」的準確說法是「江西填湖廣」(包括今湖南、湖北)[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