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介紹的是山西歷史上的澤州。關於遼朝時在今河北省設置的澤州,請見「
澤州 (遼朝)」。關於山西今日的同名行政區,請見「
澤州縣」。
澤州,中國古代的州,立名於隋開皇三年,約當今日山西省晉城市。
- 堯舜,為冀州之域,屬「帝都畿內」。
- 夏時,《禹貢》冀州地。
- 商時,有商蓋國。
- 周時,有原、郤等國。
- 春秋,屬晉。
- 戰國,初屬魏、後屬韓、趙。
- 東晉,太元中年(383),西燕慕容永置建興郡。
- 北魏,永安年,改建興郡為建州,領高都、長平、安平、泰寧四郡。
- 北齊,置建州道行台,領高都、長平、安平三郡,泰寧郡省並。
- 北周,復建州,領高平、安平二郡。
- 隋朝,文帝廢天下郡,改建州為澤州,依境內獲澤河為名。隋大業三年復州置郡,改澤州為長平郡,隋義寧二年,復稱澤州。
- 唐朝,仍稱澤州,或稱高平郡,隸河東道。
- 宋朝,仍稱澤州,或稱高平郡,隸河東路。
- 金朝,天會六年,因與北京澤州同,改為南澤州,天德三年復稱澤州,隸河東南路。金元光二年升為忠昌軍節度。
- 元朝,置澤州司侯司,屬中書省晉寧路。
-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澤州直隸州,直隸山西布政司。
- 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升澤州府,直隸山西行省。府治鳳台,轄:鳳台、高平、陽城、陵川、沁水共五縣。
- 民國,三年(1914年),實行全國廢府,停用了「澤州府」這個已沿用了近兩百年的老名字,從此澤州府做為地名退出了歷史舞台。
- 如今,它的地理範圍大致為今山西晉城市所轄地域。
More information 唐朝澤州轄縣 ...
Close
- 唐朝澤州刺史
- 張長貴(武德年間)
- 趙士達(武德、貞觀年間)
- 長孫順德(628年—629年)
- 獨孤延壽(貞觀年間)
- 房仁裕(貞觀年間)
- 李元曉(649年—653年)
- 李震(653年—657年)
- 李慎(658年—659年)
- 虞愻(咸亨、上元年間)
- 元客師(唐高宗時)
- 錢元脩(唐高宗時)
- 楊德幹(唐高宗時)
- 李元嘉(683年)
- 皇甫敬德(唐高宗時)
- 李珂(武周時)
- 魏正見(武周時)
- 閻玄邃(武周時)
- 韋升(武周時)
- 徐太玄(702年)
- 許自正(唐中宗時)
- 盧某(唐睿宗時)
- 岑翔(713年)
- 封禎(713年—714年)
- 王琚(714年—716年)
- 薛儆(開元初年)
- 李憲(716年—718年)
- 高懲(719年—720年)
- 李撝(開元年間)
- 源復(726年)
- 崔志廉(727年)
- 陶禹(729年)
- 李植(735年)
- 權良史(開元年間)
- 高平郡太守
|
- 劉元(唐肅宗時)
- 張禺(上元年間—762年)
- 李抱玉(762年)
- 李抱真(766年—767年)
- 陸康(大曆年間)
- 李收(大曆年間)
- 李鷾(779年—782年)
- 齊晈(783年)
- 呂牧(貞元初年)
- 劉燦(貞元年間)
- 裴鄖(貞元年間)
- 鄭利用(799年)
- 崔倬(貞元、元和年間)
- 竇庠(810年—812年)
- 盧頊(812年—813年)
- 宋景(815年之後)
- 劉瑀(元和年間)
- 竇牟(元和後期)
- 王宏質(寶曆年間)
- 楊敬之(大和初年)
- 裴溫伯(大和年間)
- 孫公乂(833年—835年)
- 皇甫曙(835年—837年)
- 李林宗(開成年間)
- 韋正貫(開成末年)
- 王宰(844年)
- 溫璠(852年之前)
- 盧子俊(大中年間)
- 張述(咸通年間)
- 張全義(883年—887年)
- 安金俊(887年—888年)
- 李罕之(888年—898年)
- 劉屺(898年—899年)
- 李存璋(899年—901年)
- 楊師厚(天復年間)
- 薛昭
|
- 參考資料:《讀史方輿紀要》正文·卷四十二 山西四
- 清朱樟,《澤州府志》歷代建制表
- 明傅淑訓,《澤州志》卷二·沿革志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