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庫塔梵語मुकुटmukuṭa)是梵語詞彙,原本是達羅毗荼語借詞,意為頭飾。是指源於印度,由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使用的尖頂寶冠,是兩國王權的象徵。泰語稱差達ชฎา chada)或蒙固มงกุฏ mongkut);高棉語稱莫戈មកុដ mokot)。這種冠冕為金色,有高高的尖頂,通常以寶石裝飾。如今穆庫塔在印地語中專指王冠

Quick Facts 類型, 材料 ...
穆庫塔
Thumb
頭戴莫戈的柬埔寨宮廷舞者:居左者戴mokot ksatrey ,居右者戴mokot ksat
類型頭飾
材料多種
原產地東南亞
Close

在歷史上,曾存在於今日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寮國緬甸印尼爪哇島峇里島的印度教王國亦有戴穆庫塔的習慣。

如今泰國、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的宮廷舞蹈中,演員亦頭戴這種冠冕。

起源

Thumb
印尼婆羅浮屠浮雕(9世紀):普曜經故事,頭戴穆庫塔的天神聆聽佛法

穆庫塔源於印度教苦行僧蓬亂的頭髮,梵文原本稱jaṭāmakuṭa,意為蓬頭冠,常見於濕婆聖觀音的塑像[1][2]。在一千年之交,印度次大陸的印度教-佛教文化傳播至中南半島,當地即出現印度化,王權觀念亦和印度教-佛教相融。穆庫塔亦被東南亞各國採用為王冠。穆庫塔在各個語言中的稱呼包括:

泰國

泰語中的差達(ชฎา)或蒙固(มงกุฏ)便是指這種冠冕。差達的帽頂更高更尖,可能是受到阿瑜陀耶時期出現的隆朴帽影響。隆坡帽是暹羅王公貴族所戴的一種白色尖頂帽,源於波斯薩菲王朝[3]。泰國國王的王冠稱為大勝王冠英語Phra Maha Phichai Mongkut,是泰國王權象徵。

柬埔寨

Thumb
吳哥窟壁畫:戴著莫戈的女人

莫戈的形式和意涵依宗教有所不同。在印度教中,莫戈頭飾的尖頂象徵須彌山或高棉寺廟的塔;而若按照佛教,帽頂則更高更尖,象徵佛寺的窣堵坡

高棉宮廷舞蹈中,男性角色戴mokot ksat;女性角色戴mokot ksatrey。前者的規格等級較後者高。

印尼

Thumb
古泰的金王冠(Mahkota Kutai):爪哇式樣的穆庫塔

印尼的蘇門答臘、爪哇和峇里島在4世紀採納印度教,遵照其王權觀念。爪哇諸多禪邸的浮雕上都能見到這種冠冕,如曼都寺、婆羅浮屠、普蘭巴南等。爪哇的馬庫塔冠冕更符合印度本土的式樣,包括環繞額頭的飾品jamangsiger,留高髮髻,並用金環捆住。

如今,爪哇的哇揚翁戲演員會頭戴馬庫塔表演。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傳統的美諾拉英語Menora (dance)戲劇演員戴穆庫塔,馬來式樣的穆庫塔有16個豎立的弧角,掛有絨球,耳部有尖狀裝飾和耳環[4]。在馬來語中有專門的稱呼kecopong,而mahkota泛指各種王冠。

緬甸

Thumb
緬甸曼德勒摩訶牟尼寺造像

緬甸舊時的君主亦戴穆庫塔式的王冠,稱為magaik。如今只有緬舞英語Burmese dance演員戴穆庫塔。緬甸佛塔的頂端裝飾的金傘(hti)有多種式樣,其中有一種九層傘式樣即源於穆庫塔[5]

越南

越南㗰劇嘲劇中偶爾可以見到這種冠冕。節慶期間亦有人佩戴。

圖冊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