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国第一枚多节式洲际弹道导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泰坦一號火箭(Titan I)為美國第一枚多節式洲際彈道飛彈,為泰坦系列火箭之首,並且為此系列中唯一使用液態氧及煤油做為燃料。此計畫始於1955年1月,其外型與擎天神洲際彈道飛彈相似,美國空軍發射泰坦火箭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可做為擎天神火箭的候補;第二,發展大型有長射程及酬載能力的兩節式火箭,並研發火箭助推器促進太空飛行。
用途 | 洲際彈道飛彈 |
---|---|
製造者 | 格倫馬丁公司 |
製造國家 | 美國 |
單次發射費用 | $1.5 百萬美元 |
每年成本 | 1962年 |
外型及質量參數 | |
高度 | 31 公尺 |
直徑 | 3.05 公尺 |
質量 | 105,140 公斤 |
節數 | 2節 |
酬載量 | |
近地軌道 有效載荷 | 1,800 公斤(不曾酬載過) |
發射歷史 | |
現況 | 退役 |
發射場 | 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 LC-15, LC-16, LC-19 & LC-20 范登堡空軍基地 OSTF SLTF LC-395 |
總發射次數 | 70次 |
成功次數 | 53次 |
失敗次數 | 17次 |
首次發射 | 1959年2月6日 |
末次發射 | 1965年3月5日 |
第一節 | |
引擎 | 2 LR-87火箭引擎 |
推力 | 1 900 千牛頓 (430 000 磅) |
比衝量 | 290 秒 |
推進時間 | 140 秒 |
燃料 | 煤油/液態氧 |
第二節 | |
引擎 | 1 LR-91 |
推力 | 356 千牛頓 (80 000 磅) |
比衝量 | 308 秒 |
推進時間 | 155 秒 |
燃料 | 煤油/液態氧 |
泰坦一號火箭最初名稱為SM-68,68系列的設計是從以前未做噴射轟炸機但失敗的XB-68改良型,生產公司為馬丁公司(因為當時取消兩台原型機和一次完整試飛的火箭才接此計畫)。 馬丁公司所生產的泰坦一號火箭為二節式液態燃料火箭,第一節有300000磅的推力(1330000牛頓,135.7噸);第二節有80000磅的推力(356000牛頓,36.33噸)。
泰坦一號火箭所使用的燃料為液態氧及煤油。軍事人員認為其缺點為液態氧是後勤的一大問題,因為不易儲存、運送,而且難縮短期發射時間。因使用液氧,液氧必須低溫保存,並會在存儲期間蒸發,所以泰坦I型洲際飛彈以3座發射井共用同一地下液氧製造廠和指揮所部署;因為液氧灌入箭體過程中會有相當一部分蒸發,所以泰坦I型洲際飛彈不能直接從發射井發射,須先以升降平台整個推出發射井口,於露天才可加注燃料及點火發射,作為軍用火箭使用非常不便。後大幅更改設計使用聯胺和四氧化二氮燃料,成為全新的泰坦2號運載火箭。
此火箭使用無線電和慣性導向來控制方向,它必須部署再一個堅固的儲存槽,而且在發射時必須調至特定發射架,泰坦一號火箭的有效射程為5500英里(10200公里)。當第一節燃料用盡它便會脫離及落下使整個重量減輕因此是個良好的導彈(火箭)此方式可增加其酬載量。 1963年部署的泰坦二號火箭及固態燃料之後勤兵一號(Minnteman 1),使得泰坦一號火箭和擎天神火箭成為歷史,他們在1965年的洲際導彈飛彈退役,而泰坦二號火箭持續至1980年代才退役,是因為泰坦二號火箭可酬載較重之物品(數百萬噸級黃色炸藥),也被稱作「城市守護神」。
第一節:
第二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