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英語:Council of the Baltic Sea States,縮寫:CBSS)是由北歐波羅的海國家政府所組成的合作組織,於蘇聯解體後成立。理事會特別針對經濟發展、能源、教育與文化、公共安全與人類發展,包括人口販運的五個優先範疇的進行全面的協商。 快速預覽 簡稱, 成立時間 ...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Council of the Baltic Sea States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秘書處 隸屬歐盟之成員國 成員國 其他歐盟成員簡稱CBSS成立時間1992年創始地哥本哈根類型區域性組織總部 瑞典斯德哥爾摩地址CBSS Secretariat Momma Reenstiernas Palats, Wollmar Yxkullsgatan 23,118 50 Stockholm, Sweden Tel: +46 8 440 19 20官方語言英文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輪值主席國挪威秘書處董事長格爾澤格斯·馬雷克·波茲南斯基(波蘭語:Grzegorz Marek Poznański)網站cbss.org關閉 理事會的秘書處設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並在各會員國設有分支機構。 會員國 理事會包含10個主權國家及歐盟: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德國 冰島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挪威 波蘭 瑞典 歐盟 前會員國 俄羅斯(因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被暫停成員國資格,2022年5月政府宣布正式退出CBSS)[1][2] 觀察國 非會員之觀察國家: 白俄羅斯(因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被暫停觀察國資格) 法國 匈牙利 義大利 荷蘭 羅馬尼亞 斯洛伐克 西班牙 Ukraine 英國 美國 輪值主席國 芬蘭 2023-2024 德國 2022-2023 挪威 2021-2022 立陶宛 2020-2021 丹麥 2019–2020 拉脫維亞 2018–2019 瑞典 2017-2018 冰島 2016-2017 波蘭 2015-2016 愛沙尼亞 2014-2015 芬蘭 2013-2014 俄羅斯 2012-2013 德國 2011-2012 挪威 2010-2011 立陶宛 2009-2010 丹麥 2008-2009 拉脫維亞 2007-2008 瑞典 2006-2007 冰島 2005-2006 波蘭 2004-2005 愛沙尼亞 2003-2004 芬蘭 2002-2003 俄羅斯 2001-2002 德國 2000-2001 挪威 1999-2000 立陶宛 1998-1999 丹麥 1997-1998 拉脫維亞 1996-1997 瑞典 1995-1996 波蘭 1994-1995 愛沙尼亞 1993-1994 芬蘭 1992-1993 參見 波羅的海三國 北歐理事會 外部連結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Ryssland lämnar Östersjöstaternas råd. Svenska Dagbladet. 17 May 2022 [17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3) (Swedish). 引文格式1維護:未識別語文類型 (link) [2]Russi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Press Service. Statement by the Russian Foreign Ministry on the withdrawal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from the Council of the Baltic Sea Stat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